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邵 強 趙汝亮
傳統雙源無軌電車的集電器依靠通斷閥控制氣缸,實現集電器的單一升降功能,集電器的橫擺運動不受控制。在定點停車升集電器捕捉線網時,對駕駛員停車位置要求高,若停車左右偏差稍大,一次捕捉線網成功率會很低,嚴重時需要駕駛員下車手動拉集電桿搭線(圖1),導致停車時間過長,嚴重影響正常運營秩序并可能造成交通擁堵。另一方面,一次捕捉線網成功率低,也導致在車輛捕捉線網后行車時易發生脫線情況,若駕駛員不注意就會發生集電器刮擦線網,損壞集電桿和集電靴。
圖1 駕駛員手工升桿
此外,雙源無軌電車的集電器沒有狀態監控系統,在車輛行駛時發生脫線,不能及時收回集電器,輕則集電器與架空線網設備發生刮擦,損壞集電桿和集電靴,嚴重時會導致架接觸線網垮塌、電線桿傾倒等事故。
基于現有集電器以上不足點,在現有集電器基礎上增加智能捕捉系統,通過運用圖像識別技術和集電器姿態控制技術,實現了停車時集電器自動捕捉線網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一次捕捉線網成功率,降低了駕駛員的勞動強度。通過應用集電器姿態監測技術,實時監測集電器的姿態,在集電器姿態發生異常時自動及時收回集電桿,既減少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也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圖2為智能集電器俯視圖。
智能捕捉系統通過超廣角相機配合圖像識別算法,實現以車輛為中心4米寬度內的線網設備自動識別,并通過屏幕顯示給駕駛員,駕駛員按下升集電器按鍵授權后,集電器的姿態控制器發指令給橫擺運動系統和豎擺運動系統,兩個運動系統調整集電器位置,使集電器運動到線網設備處,實現自動捕捉線網設備,此過程不需要任何人為因素的介入。智能捕捉系統夜間可向駕駛員提示識別情況(圖3)。
在車輛運行過程中若發生集電器脫線,集電器姿態監測系統能夠立刻識別并采取速降保護動作,同時對駕駛員進行聲光警告提示,還能對車輛進行限速,以避免發生集電器刮擦線網。
圖2 智能集電器俯視圖
圖3 智能捕捉系統夜間提示駕駛員已經識別到線網設備(圖中白線)
(1)從2015年12月起,北京公交電車分公司在102路電車進行了智能集電器車輛道路試驗和運營試驗。經過對保養記錄進行統計,4輛試驗車累計試驗運營里程超過25.3萬公里,其中201號單車試驗運營里程超過10萬公里,運營時間超過2年6個月。
圖4 北京公交無軌電車車頂安裝的智能集電器
經對4輛試驗車的返廠記錄和保養記錄進行查詢,在升級為智能捕捉集電器以后,車輛的集電器刮擦及返廠維修明顯降低,經過對駕駛員進行調查,試驗車在運行期間,集電器自動捕捉性能穩定可靠,避免停車時看標記對位,提高了捕捉成功率,而且脫線后可自動收回避免掛線,得到駕駛員的好評。圖4為安裝在車頂部的智能集電器。
(2)青島公交集團從2017年2月起,在青島5路電車隊1556號車進行了進行智能集電器車輛道路試驗和運營試驗(圖5),該車累計運行6萬多公里,智能集電器運行穩定可靠,碳塊維護方便,贏得車隊駕駛員的點贊。
圖5 青島公交1556號運營試驗車
(3)2017年9月,青島溫馨巴士投入20輛搭載智能集電器的純電動公交車,在新韻路場站776路示范運營,20輛車累計運行里程超過50萬公里,在車輛運營間隔快速充電方面表現優異,車輛的出勤率達到了傳統燃油車輛水平,無需再為車輛進行夜間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