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在當今社會,我們能否保持內心精神的強大?能否將人生價值融入民族發展的洪流中?這一切,則完全取決于“心勝”。
“心勝”,即內心的光明與力量!如果內心有了光明,思想就有了立意,力量也就有了指引。而“心勝”與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完全沒有絲毫的聯系,卻與思想、精神、信仰和人格密不可分,它是人生價值的具體體現。
錢偉長在少年時期文史成績優異,18歲以中文和歷史雙滿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在得知“九·一八事變”這一屈辱的消息后,他當天就毅然決定轉學物理系以科學救國。要知道,錢偉長當時的物理成績幾乎為零,但他卻抱著“國家需要就是我的專業”的信念,廢寢忘食地刻苦鉆研,終以物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后又以卓越的研究獲得“中國近代力學之父”的美譽。正如2010年2月14日錢偉長獲得“感動中國2010年度人物”后,評委會授予他的頒獎詞:“從義理到物理,從固體到流體,順逆交替,委屈不曲,榮辱數變,老而彌堅,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學,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義有祖國。”錢偉長以自己無暇的人生價值,詮釋了“心勝”的真諦。
于光遠曾發明了一門獨特的“喜喜”哲學,對此他這樣解釋:“我的生活哲學很簡單,叫作‘喜喜,這個名詞是我發明的,前一個‘喜是動詞,后一個‘喜是名詞,意思是只記住有趣的事,從不回憶那些苦事,更不會無端發愁。因為,人到這個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總是糾纏于那些苦事和悲事,而忘記了能給你帶來快樂的那些奇事和趣事,生活也就失去了本來的色彩。所以,我非常喜歡高興,也就是喜歡‘喜。”
雖然一生經歷了許多坎坷,但于光遠卻能夠坦然“笑對人生”,一是來自于他的心胸坦蕩,二則來自于他的大家風范。也正是因為有了“喜喜”哲學,才讓他不自怨自艾,而是心靈寧靜地度過了一次次艱難的歲月,迎來了歡歡喜喜的人生。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2011年有一段時間總是感覺頭暈,被診斷為高血壓初期。醫生說:“治高血壓,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有終身服藥了。”
白巖松對醫生說:“你再給我兩個月的時間,到時我如果還沒有調整過來,那就只能吃藥了。”
白巖松開始有規律地快走,堅持每周運動6次,每次至少4000米,雖然過程很艱難,但他硬是堅持了下來。一年多后,頭暈的癥狀逐漸消失。以后他又轉成了跑步,直到現在也沒出現過頭暈的癥狀。白巖松說:“堅持是什么?開始跑步的時候確實感覺很累,最累的還不是跑步本身,而是跑了一段時間后需要跨越的那個極限,只要突破了那個極限后就會有節奏了。但在現實中,又有幾個人能夠突破那個極限?我也曾幾次打算放棄,可在關鍵當口就不斷告誡自己,這個時候不要去想什么目標,而是忍耐忍耐再忍耐。一旦越過了這個坎兒,跑步就變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情,也就能更輕松地向著終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