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學院 550005)
西江千戶苗寨位于貴州省雷山縣東北部,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這里有1400多戶,6000多人。過去這里是一個貧窮的、偏遠的苗族村寨,隨著旅游的開發,這個地方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區域。2008-2018年的10期間,西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了享譽國內外的“西江模式”民族文化旅游勝地。西江的街具設計在特色文化區域的發展模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必須具有當地人文氣息,在美學藝術上有著耐人尋味的特色。
通常街具泛指城鎮街頭上的各種地景設施,是城鎮空間中為大眾生活服務的公共性家具。西江雖然是苗族村寨,但是它每年接待的游客量遠遠超過了小型城鎮的人口流量, 2018年底它接待的游客量達到了1177.44萬人次。因此,為了有一個有序的、干凈整潔的、富有當地苗族文化特色的西江,街具的存在尤其重要。過去街具的設計發展以及存在沒有引起大家足夠重視,街道景區比較雜亂,人們的行為規范也沒有相應的約束。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的需求和環境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街具的設計美學價值隨之被人們認識和重視。特定區域的街具與城市街具相比,有其特殊的設計特征和美學特點,因為街具造型、材料、色彩里包含的地域文化、藝術價值、美學特征和功能需求可以充分展示這個區域的歷史文化發展、人們的文明進步程度和整體的審美趨勢。街具為城鎮過去發展變化的節點和記憶提供了思索與平臺,成為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綜合與縮影,它不僅在功能上起到解決日常需求的作用,同時成為區域形象的集中體現。
街具的造型美學屬于技術美的范疇,其本質是功能美和藝術美的結合,即技術和藝術的統一。街具的功能是指街具為城市生活提供服務,為出行的人們提供休息平臺、信息指引等用途,我們必須從理性的角度來理解功能技術與街具的關系,功能本身不具有藝術品的本質特性,它只是為了滿足某種特定的需要而設定的特定職能和用途。從微觀的角度來理解,街具造型的設計只是為了功能服務,造型的結構、形態、尺度只要滿足使用需要即可,但是,街具是室外環境中一個很重要的節點,是一種外置的產品,其造型設計必須具有時代的科學性、先進性和藝術性,它的出現會影響整個環境的規劃、美化和管理。因此,街具造型不僅僅關系到功能需要還要有審美需要,其美學關系到整個環境設計的考量,美的環境是需要一個個美的元素來支撐。街具的造型不追求過分的形式感,它表現出更多的理性,合理的結構并不完全具有造型的美感,它需要設計師對美有適度的把握和理解,當設計師把街具產品的工程結構和藝術形式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時,才會使街具的外觀造型更完善和優化。
西江是一個苗族特色文化區域,其街具的造型應該具有苗族文化的特質,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街具產品造型的設計靈感應來源于苗族藝術中深層次的藝術形式,而不是從大城市中照搬照抄過來。民族藝術是多樣化的,屬于苗族的藝術形式也豐富多彩,如何從眾多的藝術形式中提取出適合街具功能造型的元素考驗了設計師對美的運用能力和觀察能力。在對西江千戶苗寨街具的調查中我們看到了街具的設計美學與西江的苗族文化還是比較吻合的,造型的設計體現了一種質樸的、粗獷的美學特征。黃曉坤認為:設計是一種藝術性造物活動,其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1,就設計而言,美成為考量街具造型的標準之一。按照西江苗寨的具體要求創造出一種功能性、技術性符合當地人和外來游客使用的造型形態,同時具有美的形式和規律,體現區域文化的美學特征街具產品是必要的。
街具的材料是街具產品得以呈現的物質基礎,在傳統思想中,人們認為材料更重要的是物理屬性,而對其美學特性的關注是非常少的。材料作為街具產品的物質載體,給人們傳遞了不同的美學信息,或現代、或古樸原始、或時尚新潮,這對人們的視覺感受和審美觀念是有很大的影響。材料不僅僅有本身材質自然的美,也有因為材料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帶來的社會美感,比如芬蘭著名的家具設計師Alva Alto阿爾瓦?阿爾托利用多層膠合板任意彎曲成型的特性制作了一款整體流暢、框架開放、線條柔和親切的彎曲椅,使椅子呈現出一種溫馨、人文、優雅的美學特征。
物理屬性是材料的基本屬性,也是自然而然、自在天成的一種內在本性,這種本性具有原始的、不加修飾的美。法國著名的雕塑家羅丹說:“自然總是美的”2,材料物理屬性是物體本身的內在的美,它呈現給我們的是或溫潤、或厚重、或冰冷的自然之美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一種“未經過人工雕琢的純粹的美”。當我們看到類似木頭、石頭等天然材料時第一視覺是材料天然、真實和溫暖的感覺,同時也會自然而然聯想到它們質樸、原始、粗獷的生態美感。西江千戶苗族在處在雷山較為偏遠的山區,過去因為交通不方便,人們的生活方式是比較粗放的:農耕、狩獵是生存的主要手段,最近十幾年來由于旅游開發,這里的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大山與村寨相互依存的關系依然存在。西江的街具正是在這樣的地理基礎上選擇了適合區域自然條件的木材和石材作為街具的材料,經過設計師對造型形態和結構進行了巧妙的設計,人們才能夠使用和欣賞到質樸、原生態的街具產品。如圖1、2、3就是筆者在西江千戶苗族進行街具調查過程中拍攝的街具圖片,這些街具在西江這樣的特色區域顯得非常融洽和美。
圖1 西江街具雕塑
圖2 雷山城市街具
圖3 西江街道花壇柵欄、指示牌、垃圾桶
色彩是獲得視覺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它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和感知。穩定的、安靜的自然色彩是產品和自然相互融合、互為一體的基礎,通過色彩的調和得到一種古樸而自然的顏色,讓人零距離地感受地域文化和自然環境的美。“物本造”家具原創品牌的創始人孔武說:“自然創造萬物均有其屬性,順’勢’而為,則為美。好的設計就應該是本真的而具恒久美的東西。色彩的美學原則是協調與對比”3。色彩具有先聲奪人的藝術魅力,它的美是一種形式美,除了色彩本身帶給我們的強烈感受外,還有色彩和環境的關系與協調。當我們設計某個區域的街具色彩時,我們更多考慮的是要營造什么樣的場景和環境,以及怎樣去平衡場景、環境和街具之間的色彩關系。街具產品的色彩一般要與設計師或規劃者定的主題接近或相關,要綜合考慮材料的屬性、產品的技術工藝、使用者的特點以及環境的因素。街具的造型表達了功能性的技術美,透過其功能語義來傳達產品的用途和文化內涵,而街具的色彩意義在于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協調環境關系、轉換視覺效果。
生活中的色彩是有生命、有動感、有活力的,西江苗寨的街具采樣了泥土的黃色,這本身就是大地的顏色,是和鵝暖石鋪設的街道、郁郁蔥蔥的樹木、古色古香的吊腳樓融為一體的,因此我們看到街具是如此之親切和自然,沒有一絲排斥或者詫異的表情。苗族的很多街具所用的材料是原木,但是色彩全部涂成了土黃色,比木材本身的顏色要深一些,從這些街具的色彩來看,我們能夠讀出設計者的良苦用心。
設計美是衡量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準之一,是 “以人為本”的價值體現,街具的設計美學須遵從人的審美要求。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區域文化的差異、人們的思維習慣和文化素質的差異以及經濟條件、生活環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導致了處于不同區域不同時期的街具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造型形態和鮮明的個性特征。街具以實物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并成為現代公共空間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具有自己的設計語言,這種設計語言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地優化延伸,在今天越來越多的街具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基礎上開始更加地注重美學感受。西江千戶苗寨的街具用獨特的藝術語言解讀了西江的地域文化和人們的審美取向,完美地融入到自然環境,充分地體現了它的美學價值。
注釋:
1.黃曉坤,董時羽.產品造型藝術的美學視野[J].綜合論壇,2012年3期,p162.
2.(法)羅丹著. 羅丹藝術全集. 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1.08第49頁.
3.太平洋家具網,色彩與設計 設計大咖開說未來美學趨勢,http://www.sohu.com/a/191237594_441442,2017-09-11/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