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士旺
外貿的比較競爭優勢仍在

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機電產業成熟度提升、出口基數持續增大等因素影響,尤其疊加中美經貿摩擦因素,我國機電外貿企業對于全球經貿環境惡化和貿易“逆全球化”的擔憂加劇,企業信心顯著降低,機電外貿面臨明顯壓力。
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不確定性更強、風險挑戰更多。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
2019年7月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19年全球經濟實際增速將放緩至3.2%,比4月份的預期值調低0.1個百分點,明顯低于2018年3.6%的增速和2017年3.8%的增速;同時,IMF將全球貿易增幅調低1個百分點至2.5%。中美互征懲罰性關稅、英國“脫歐”引發的不確定性和海灣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IMF調整全球經濟與貿易增幅的主要原因。IMF表示,“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且不穩定”,若貿易沖突和技術領域的緊張局勢持續,世界經濟將難以實現這一增速。
世界貿易組織(WTO)2019年4月發布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大幅下調了 2019年世界貿易增長預期,從此前的3.7%調低至2.6%,2017年和2018年增速分別是4.6%和3%。WTO 總干事阿澤維多指出,受貿易摩擦升級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等因素影響,未來兩年全球貿易增長仍面臨巨大的壓力。
我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受到外部環境影響。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1—6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1611.5億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小幅增長0.1%,進口下降4.3%,降幅明顯。
中美貿易摩擦對兩國間的貿易造成了明顯影響。2019年上半年,我國對美國貨物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4.2%。其中,出口下降8.1%,進口大幅下降29.9%。

圖1 歷屆廣交會機電企業出口景氣指數
2019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按美元計價為6822.3億美元,同比下降0.6%,占外貿出口總值的58.3%,6月同比下降1.1%;2019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口額累計同比下降7.2%,6月降幅為4.4%,全年機電外貿面臨較大的穩增長壓力。
從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機電商會”)調研情況看,出口經營企業外貿信心依然較低。機電商會根據對第125屆廣交會900余家機電出口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計算的出口景氣指數為47.7,是自第113屆廣交會以來的最低水平(見圖1)。其中,對北美市場看好的企業比重較2018年秋季大幅下降16.7%,下降近20個百分點。
機電商會對20余類細分重點行業和商品(占據機電產品總出口額的80%)2019年全年出口增幅進行了測算,以2018年美元計價的行業出口額加權計算,2019年機電產品出口預計同比增長0.6%,較第1季度預測值調低2個百分點(見表1)。

表1 2019年全年機電產品及細分重點行業出口增幅預測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機電產品進口額連降8個月,出口額同比則增降交錯,波動加大,全年進出口貿易面臨明顯壓力。
美國對華“301調查”已將自我國機電進口總額的2/3列入征稅清單。2019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明顯弱于總體出口水平,前4個月對美國出口額累計同比下降10.7%。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301調查”所涉340億美元和160億美元征稅清單,自2018年7月6日和2018年8月23日分別征稅之后,訂單明顯轉向加拿大、墨西哥、德國等替代國,自中國進口則持續下降,2019年5月當月降幅分別達到33%和42%。2000億美元清單涉及的商品,自中國進口額也連降5個月。
據機電商會統計,2019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領域已遭遇15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新立案件11件,新立復審案件4件;新立“337調查”案件9件,涉及風塔、電焊機、微波爐、輪轂等諸多出口產品。一些國家在調查中堅持歧視性做法,國內企業出口利益嚴重受損,應對難度加大。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數量繼續維持高位,增加了企業出口成本和難度。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主要機電產品進口普遍下降,出口除集成電路外的商品也普遍同比回落。
進口方面,占我國機電產品進口總額約1/3的集成電路,2019年前6個月進口額同比下降6.9%,連續8個月同比回落,全球需求回落導致的存儲器市場價格大幅下降是主因。
2019年1—6月,我國存儲芯片進口量累計為183億個,同比小幅下降1.93%;進口額為459.3億美元,同比下降20.48%;進口平均單價下降18.9%。存儲芯片拖累2019年上半年機電產品進口降低2.6個百分點。
出口方面,占我國機電出口總額近10%的手機及零件,2019年前6個月出口額同比下降16.9%。其中,手機出口量連續14個季度持平或下降,2019年上半年手機出口量分別為4.375億部和503.9億美元,同比降幅均為17.6%,拖累機電產品出口增速1.55個百分點。5G商用前的需求空檔和手機企業加快產能全球布局是手機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出口額較大的計算機、彩色電視機等行業也面臨類似情形,而汽車、集成電路等全球貿易額較大的領域,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尚待積累。
機電商會對第125屆春季廣交會近1000家參展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國際市場需求不足、中美貿易摩擦、國別政策風險是機電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最關注的3個風險因素。盡管信心受到影響,但企業還是通過策略調整,積極面對風險。
面對貿易摩擦,企業為規避關稅而向海外轉移產能的動機加強。機電商會在2019年春季廣交會期間對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10.4%的企業考慮在海外投資設廠。
晶澳太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吸取光伏產品出口“反傾銷”調查和“201調查”的經驗教訓,在馬來西亞、越南等新興市場加快布局。美的集團海外投資遵循“跟著國家政策走、跟著市場走、跟著企業自身特點走”三大原則,將“低附加值、低利潤、低制造難度”的產能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并吸引、鼓勵下游中小企業一同在海外布局,減少產業配套的投資,降低自身風險。TCL集團則在已有國際化布局基礎上,繼續增強海外產能配置,通過擴產、新建廠房等方式向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地進行產能布局。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復雜形勢,對美國市場依賴較明顯的企業,除與美國客戶重新商談價格和分攤關稅之外,被動或被迫“走出去”的企業也不占少數。
印度政府持續提高手機、家電等產品整機與關鍵零部件進口關稅,吸引中國廠商在當地加大制造投入,小米、TCL等中國廠商均已實現制造本地化。
某企業,每年近1500萬美元的天線出口美國,產品被加征關稅后,客戶壓縮了采購量,公司不得不尋求本就十分緊張的東南亞代工企業資源,并加快在越南等地的投資考察。常州某電器企業,在公司產品被列入征稅清單后,第一時間在越南考察并投資設廠,已經形成生產出口能力。
某電機企業面對美國客戶要求在其他地區投資設廠的要求,在對成本、市場、客戶等因素綜合考量后,表示對“到哪里投資、如何投資與規避風險”等依然缺乏充足的準備,不敢貿然“走出去”。這種情況較為普遍,也反映出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的焦灼心態。
為應對持續提升的人工成本,機電企業加大智能制造建設力度,降低人員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成效顯著。2011年至今,美的集團營業收入增幅接近100%,國內員工總數從2011年的19.6萬人降低到2018年的9.6萬人;全球最大的微波爐生產企業格蘭仕集團從最多時的5萬人減少到2.5萬人,其中僅一條微波爐全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就將原本需要的65人減少至5人;低壓電器企業正泰電器每條斷路器自動線僅需要8名工人,較原來的精益生產線節約用工60人,車間內有3條自動線,相當于減少用工180人。

盡管面臨巨大壓力,但在各項穩外資、穩外貿措施持續落實的政策環境下,絕大多數機電企業仍設定外貿的小幅增長或持平為全年目標,并通過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擴大自主品牌比重、自建海外銷售服務渠道、加快海外制造布局等方式提質增效,確保市場份額。
從發展階段看,我國機電進出口正在進入從量的增長轉變為附加值的提升和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等方面的提質增效,由產品國際化邁入企業國際化,由貨物出口為主向貨物、服務、技術、資本輸出相結合轉變,以及由價格競爭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化的新發展階段。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近70種機電產品在全球出口份額保持首位,還有40余種機電產品出口份額位列全球前5位,我國企業和我國外貿的比較競爭優勢仍在。
針對不明朗的國際經貿形勢,建議企業積極應對的同時,政策層面加強宏觀指導,確保外貿穩定。
加強對國際經貿形勢和國別風險的解讀研判,為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具有可參考的決策依據,穩定企業外貿預期;為企業海外投資提供科學精準的公共信息服務,引導企業產能國際化的適度節奏,避免一窩蜂投資造成的成本徒增和對國內就業的短期沖擊。
加大光伏、云計算等我國優勢產業在對外援助項目上的比重,有計劃地利用援助資金在“一帶一路”國家建設中使用我國自主標準產品,推廣“中國標準”在受援國的使用;加快中資銀行機構在新興市場布局,向汽車、農用機械、工程機械等特定行業的國外最終用戶提供分期付款金融服務,帶動我國產品在當地銷售。
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杠桿作用,降低對新興市場的承保費率;加快對印度、巴西、阿根廷等新興市場的自貿協定談判進度,將技術性貿易措施納入自貿協定,降低新興市場開拓成本。
加強權威媒體對創新投入較大和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較高的典型企業的宣傳報道;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出口適當給予專項補貼;打擊電商、展會等平臺侵權售假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維護創新企業權益與創新積極性。
在資金、政策、人才等方面,支持國內經貿領域商協會的建設,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引導行業組織加強和提升同行業與跨行業合作,減少行業惡性競爭;加強在中資企業經營較集中的國家和地區建立中資企業商會,協商、推動共性問題的解決;加強引導企業合規經營,關注產業鏈的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