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慧鵬 山西省文水縣馬西鄉人民政府
農村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實施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區域,同時也是監管效果最不理想的區域。本文針對農村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現狀進行分析,并且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為食品藥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食品藥品的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不僅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人們的切身利益。在現階段,我國農村食品藥品監管力度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在當前食品藥品制度改革和創新的背景下,對于農村的監管工作而言,既是一種機遇,同時也是一種挑戰。
在整個農村區域范圍內,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調查研究之后,發現農村整個地區對食品或者是藥品都缺乏相對應的監督和管理力度,同時在很多標準制度的制定和具體落實過程中,這些制度也處于非常落后的狀態。尤其是在對食品藥品的監管職能進行準確有效的劃分之后,并沒有出臺相對應的法律法規來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更新和處理。由此可以看出,對于農村現階段的流通環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而言,受到法律問題的影響,在整個監管過程中,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所以在整個監管措施執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執行力度不合適等一系列的問題。在現階段的食品藥品行業發展過程中,受到科學技術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新型藥品、材料等推出。但是,與這些新型材料或者是技術手段相對應的標準卻無法及時有效的更新和落實,這樣不僅會導致在現實監管過程中無法將這些法律法規進行及時有效推廣和落實,而且還會導致整個監管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存在非常多的盲區。
在整個農村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之一就是設備短缺。與此同時,現有的基礎設施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整個建設狀態比較落后,無法將基礎設施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在正常的監管工作實施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都是將人力作為監管的基礎和主體。但是由于在實踐中,監管工作人員自身的水平并不是很高,同時在檢測時,采用的方法過于單一,無法滿足當前食品藥品安全監測的基本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當前的農村食品藥品監測工作實施過程中,無法引進和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會直接導致監管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在農村流通環節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具體開展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保證監管效果,就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將農村內部現有的一些小作坊、不正規的攤販等,作為重點監督和管理對象。對于這些監督對象,要積極引導其進行規范化生產,同時還要保證整個經營過程的標準化和合理化。與此同時,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和落實符合實際要求的市場準入原則,同時還要保證監督和控制工作可以真正有效的落到實處,為群眾的基本利益提供有效保障。除此之外,還要在實踐中加強對各種不同類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尤其是一些檢測設備,同時對一些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合理的引進和利用。通過這些先進的技術,促使食品藥品的安全監管覆蓋面得到有效擴大,及時發現隱藏在其中的安全隱患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隊伍科學合理的構建和利用。設立符合實際要求的村級監管站,在每一個監管站都要配上相對應的協管員,保證監管工作真正有效的落到實處,同時還要保證反饋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關注的重點,所以政府必須要給予相對應的支持。政府要不斷加大對其的投入,同時還要對先進的檢測設備進行積極的引進和利用,提高檢測效率,保證檢測質量。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還要對現有的設備、技術等進行適當的改進和優化,加強對公共服務平臺的規劃和建設,在該平臺上對一些先進有效的技術、成果等進行分享。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要對自動識別技術進行合理的引進和利用,同時加強認證以及審核工作的實施,促使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保障。
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問題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要,所以必須提高日常的監管力度,對現有的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利用,積極引進和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設備等。這樣不僅可以滿足當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基本要求,而且還可以保證食品藥品的安全監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