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昌軍 劉晶晶
(1.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安全環保處;2.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氣產銷廠)
中原油田是中國石化所屬上游企業,油田按照中國石化總體部署,啟動了綠色企業創建工作,按照“一年示范、兩年推廣、三年實現”工作路線,大力開展環境污染防治攻堅,全面推行清潔生產,保持了環保形勢總體穩定[1]。油田先后獲得“十二五”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先進單位”“環境保護先進單位”、中國石化“綠色企業”、節能和環境保護先進單位、濮陽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
中原油田探索適合油氣田特點的綠色企業創建和管理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好的做法。
油田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綠色企業創建工作,把創建工作看作是企業形象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是油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把綠色企業創建工作放在首要議程。一是領導帶頭推進。油田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印發《中原油田綠色企業行動實施方案》(“一方案兩清單”),細化為22類、66項措施,做到方案、人員、資金、節點四落實。建立月度例會制度,聽取工作進展,協調解決突出問題,督導創建工作快速高效推進。二是部門整體聯動。油田組織召開綠色企業創建動員會,明確分工,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專業部門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全力攻堅,完成了綠色企業投資專項列支的資金保障工作,專業技術部門組織開展了采油、作業系統環保整治,明確了綠色企業創建現場標準;報社、電視臺開辟宣傳專欄,黨群部門組織開展了綠色低碳合理化建議征集評選活動,全力營造綠色企業創建氛圍。三是開展“五大系統”專項提升,對采油(氣)、井下作業、鉆井工程、公用工程、環境監測系統開展了專項提升行動,劃分73個區域(事項),逐條逐項立標準、提要求,明確責任和時限,進一步強化基礎管理,全面提升環保管理水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在綠色企業創建中,中原油田探索建立了適合油田特點的綠色企業管理體系,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油田編制了HSSE管理體系,修訂《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原油田節能與低碳管理辦法》等3項基本辦法,制訂了《中原油田廢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17個專項制度,實施了《大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規范》《清潔生產審核規范》等14項標準規范,形成了油田特色的3+17+14的管理體系和責任體系。特別是針對聯合站、計量站、井下作業等13個生產作業現場,制定了基層綠色企業創建管理規程和配套技術標準,將環保要求延伸至基層、至現場,填補了基層現場環保管理無統一標準的“空白”。二是完善監管體系。健全綠色企業監管機構,建立油田、直屬單位二級督查體系,配備專職環保督查人員,開展環境保護和綠色企業創建專項督查。加強過程監管,鉆井、作業建立了環保交接制度,將其作為責任劃分、工程結算的依據,實現了“下道工序有效監督上道工序、上道工序必須對下道工序負責”;為強化責任落地,建立了網格化和“三單制”督辦模式,加強過程監督考核管理,形成了綠色企業創建“常態化”的工作機制。三是完善責任機制。落實領導責任,持續推行目標責任制,黨政“一把手”為環保第一責任人并負總責。落實部門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的業務誰負責”要求,制定《責任制考核評分細則》,促進部門管理責任落實。落實執行責任,細化分解各項環保指標,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將節能、環保指標納入廠長(經理)經營目標年度考核,確保主體責任落實。四是強化責任追究。印發《環境保護檢查與督查工作實施細則》,推行“三單制”問責辦法,對存在問題單位一次告知整改、二次催辦通報、三次移交問責,強力推進工作落實。
綠色企業行動的實施必須依靠宣傳教育,良好的環保素質可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一是強化理念培育。油田設立安全環保文化教育與培訓分委員會,堅持把“以人為本、環保優先”確立為企業核心價值觀,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油田總體規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綠色低碳工作納入領導干部責任制。二是開展宣傳活動。制定綠色企業創建宣傳方案,在中原石油報、電視臺、門戶網站設立專欄,并通過微信持續報道綠色低碳工作;深入開展“六·五”世界環境日、清潔生產月、節能宣傳周、低碳日等宣傳活動,及“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等公益活動,承擔社會責任,形成共創企業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三是全員主動參與。各單位結合實際組織開展綠色企業宣貫活動,基層班組利用班前講話與每周HSE活動,學習綠色低碳技能,動員全員參與綠色企業創建知識網絡答題,以及綠色低碳合理化建議征集和項目申報活動,激發了員工參與綠色企業行動計劃的積極性。
綠色技術是解決資源耗費和環境污染產生的主要辦法,它既可以為企業帶來效益和增強競爭力,又可以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是建設綠色企業的關鍵[2]。油田強化科技引領,建立自主研發、合作攻關、推廣應用等多元化的環保科技管理機制,取得一批綠色科技成果:其中5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項成果獲發明專利、19項成果獲實用新型專利,為油田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原油田文衛采油廠明一污水處理站建有兩座污水池,整體尺寸均為70 m×40 m×3.5 m(長×寬×深),擔負著衛城、文明寨和古云集三個油田的原油水沉降分離和施工污水回收處理任務,但初期設計為敞口,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揮發氣體,散發出異味,對空氣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經有關專家審查論證,決定進行萬方池VOCs密閉回收治理工藝研究,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蓋頂將萬方池進行密閉改造,揮發性氣體密閉回收后采用復合等離子光氧催化裝置處理廢氣,再通過煙囪進行排放。萬方池處理前后各污染物監測濃度見表1,達到GB 14554—1993《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二級標準和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二級標準要求[3],消除了環境風險,落實了清潔生產。
表1 VOCs治理效果對比 mg/m3
中原油田普光天然氣凈化廠硫磺回收裝置采用美國Black&Veatch公司工藝技術,正常生產時,裝置煙氣SO2排放濃度在100~450 mg/Nm3,遠低于控制標準960 mg/Nm3。但裝置停工過程中,煙氣SO2質量濃度最高超過30 000 mg/Nm3,平均保持在16 000 mg/Nm3以上,存在較大的超標排放風險。為解決上述難點問題,結合自身裝置特點及實際情況,調研國內先進煙氣減排技術,開展普光適用性分析,決定進行大型硫磺回收裝置熱氮吹硫技術研究。利用氮氣替代原有吹硫鈍化介質,從根源上避免停工吹硫期間SO2穿透和加氫反應器遇氧超溫的情況發生。熱氮吹硫技術的應用,使硫磺回收裝置單次停工減排SO227.119 t,每年增加經濟效益約9 200萬元,而且實現了硫磺裝置停工尾氣達標排放,解決了制約煉化行業的環保難題,為高含硫油氣田環保穩定達標提供了保障[4]。
中原油田每年施工作業井約3 500口,其中油井約2 500口,油井作業起出的原井抽油桿、油管外壁結蠟、附著原油,容易落地造成污染;原來抽油桿、油管均在現場進行刺洗,刺洗時產生的油水混合物不易回收,且容易造成防滲膜破損污染環境風險。為了解決上述難題,油田引進井下作業起原井管桿刺洗技術,該工藝采用連通器將油套連接,通過井口熱蒸汽洗井裝置,由作業車注入110~160℃的高溫蒸汽,將抽油桿、油管本體及接箍處的油污、蠟和雜質等刺洗干凈,再由負壓真空車將刺洗后的蒸汽液體回收。該技術的應用可實現隨起鉆同步刺洗,避免作業現場刺洗產生污水造成環境污染,作業污水零排放,降低工人施工強度,提升了作業現場環保管理水平[5]。
中原油田污水處理站多采用水質改性工藝,需要投加多種藥劑,產生大量注水殘渣,平均處理1m3污水產生1.9 kg的濕注水殘渣(含水率80%以下),根據濮陽市對油田產能環評批復:注水殘渣為一般固廢,可直接調剖回注。但由于部分采油廠地層物性和滲透性較差,注水殘渣回注難度大。鑒于上述情況,油田決定對馬寨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工藝進行改造,從源頭削減污泥產生量。通過“微生物+膜”新工藝技術,建成了穩定運行的高礦化度油田微生物水處理站,注水殘渣產生量較“水質改性技術”降低96.5%,出水滿足油田回注水水質標準,實現了高礦化度油田污水處理的低成本高效運行,為油田污水處理提供了一條全新的高效環保解決方案[6]。
以上就是中原油田開展綠色企業行動計劃,創建綠色油氣田的幾點體會,雖然油田已經取得“綠色企業”的稱號,但還面臨這許多問題,離“真綠”還有一段差距。
下一步,油田要認真落實集團公司“嚴之又嚴、實之又實”的環保工作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污染防治、合法合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實施“增綠”工程,切實做到“真綠夠綠”,發揮好上游板塊的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