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建光,張玉娟,梅曉丹,田澤宇,白 陽
(黑龍江工程學院 測繪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0)
新工科建設,是應對新經濟的挑戰,從服務國家戰略、滿足產業需求和面向未來發展的高度,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的基礎上,提出的一項持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動計劃。新工科建設需進一步加強研究和實踐,地方高校要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發揮支撐作用。目前新工科建設的大環境已建構完成,隨著教育部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公布,各高校新工科建設迅速鋪開,原有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已不適應新的情況[1],不同高校進一步基于學校定位,探索新時期的工科人才培養模式[2-4]。
測繪類專業承擔著培養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導航工程、地理國情監測專業人才的任務,直接關系著我國測繪地理信息學科和產業的發展[5]。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應著力培養具有高水平工程實踐能力的新型工程技術人才,是國家對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提出的新要求,是時代賦予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的歷史使命,測繪類專業本科生應具備高水平工程實踐能力是測繪類專業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指標。對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實踐能力現狀評價是制定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的前提,而制定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體系是實現實踐能力現狀評價的理論依據。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建立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體系,為后期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評價及現狀分析提供基礎。
新工科下,要加強測繪類行業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對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辦學的參與和監督[6]。通過調查、走訪、紙質問卷、網絡問卷、查閱期刊等多種方式收集能夠體現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的評價項,將收集到的大量評價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對含義相近的評價項進行合并,通過詞頻統計,對評價項按出現頻率由高至低進行排序,設置頻率閾值0.1,保留出現頻率大于閾值的評價項,并根據含義將保留的評價項進行分類,分類結果作為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歸屬同一類(即相同一級指標)的各評價項作為該一級指標下的二級評價指標。
對于任何一種評價體系,對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行賦值都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本研究根據層次分析法(AHP)[7]的原理和方法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既參考專家對各評價指標重要性排序,又可避免完全的主觀賦值造成的評價結果不合理。首先采用二次調查的方式,請具有測繪類專業的地方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具有雙師型背景的測繪類專業教師及測繪類行業、企業專家對1.1中獲得的各一級和二級評價指標重要性進行排序,統計排序結果,對待賦值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判斷,構造出AHP判斷矩陣,其次采用加權法計算指標的標準化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當一致性比例計算結果小于0.01,表明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校驗,否則調整AHP判斷矩陣,重新計算指標的標準化權重,直到一致性比例計算結果小于0.01。
工程實踐能力評價一級指標評價值是由二級指標評價值加權計算而來,因此,評價體系核心是確定各二級指標評價值。由于本研究設計的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體系是針對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整體工程實踐能力現狀的評價,而非針對某個學生,評價時需要隨機抽取學生樣本進行評價。根據實際情況,便于某些二級評價指標中成績的統計,對于在校生可以抽取一個自然班為評價對象,對于畢業生則可按照回收的評價表進行統計計算。根據各二級指標含義及評價依據可獲得性,將二級指標評價分為成績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評分表分析法3種方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計算時都要采用數據標準化處理。
1.3.1 成績分析法
成績分析法為客觀評價法,該方法要求評價客觀依據為每個學生都有的二級指標,客觀依據主要包括工程實踐報告、畢業設計等,根據各指標對應的評價依據進行二級指標達成值計算,根據實際情況,成績分析法評價對象主要為在校生及應屆畢業生。
1.3.2 統計分析法
統計分析法也是客觀評價法,該方法用于評價客觀依據并非每個學生都有的二級指標,客觀評價依據主要包括參加工程項目、獲得相關工程認證等。
1.3.3 評分表分析法
評分表分析法用于評價客觀依據不易獲得的評價指標,設計評分表,采用受訪者問卷打分的形式,獲取受訪者對本科生各二級評價指標的主觀評價,進行二級指標達成值計算,根據實際情況,評分表分析法評價對象包括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在校生,也包括測繪類專業畢業參加工作的學生。受訪者包括具有測繪類專業的地方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具有雙師型背景的測繪類專業教師、校企合作單位及用人單位。各二級指標評分表設計為5個等級,即非常差、較差、一般、較好、非常好,分別以1、2、3、4、5表示,每個等級對應的百分制范圍分別為0~60、60~70、70~80、80~90、90~100。
評分表的評價值按式(1)計算:
評價值=
(1)
課題組成員通過制作網絡在線問卷和電子版、紙制版非在線問卷,向具有測繪類專業的地方高校及企事業單位、人員分發調查、回收問卷147份,按照1.1中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項的確定過程,獲得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體系一級和二級評價指標項,見表1。

表1 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體系評價指標
根據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體系評價指標框架,一級指標權重賦值需要進行一次AHP運算,二級指標權重賦值需要進行5次AHP運算,對待評價指標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出AHP判斷矩陣,計算獲得各指標權重值,見表2—表7。經計算,一級指標一致性比例計算結果為0.003 5,二級指標一致性比例計算結果分別為0、0、0.022、0.026、0,均小于0.1,滿足一致性驗證。
對測繪類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評價前,需要根據二級評價指標含義確定每個二級指標采用的評價方法及采用成績分析法和統計分析法評價的客觀評價依據。根據2018年《測繪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本課題調研結果,確定各二級指標的評價對象,采用成績分析法和統計分析法的客觀評價依據及采用主觀評價的調查受訪者,見表8。

表2 一級指標AHP判斷矩陣及權重

表3 測繪類工程實踐理論基礎AHP判斷矩陣及權重

表4 工程實踐積極性AHP判斷矩陣及權重

表5 測繪類工程項目管理能力AHP判斷矩陣及權重

表6 測繪類工程問題解決能力AHP判斷矩陣及權重

表7 團隊合作能力AHP判斷矩陣及權重

表8 二級指標評價方法及客觀評價依據、主觀評價受訪者和評價對象

續表8
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的研究,建立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基本要求基礎之上,課題做了大量調研,且受訪者均為具有測繪類專業的地方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具有雙師型背景的測繪類專業教師及行業、企業專家,通過調研方式獲取指標較客觀,且能夠直接體現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便于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橫向和縱向比較。成果不僅利于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現狀的評價,同時對于具有測繪類專業的地方高校教學工作者而言,利于不斷創新實踐教育方法,轉變實踐教育觀念,深化實踐教育改革;對于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學生而言,利于進行自我診斷,使工程實踐人才盡快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