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布《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全面系統介紹了70年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狀況。
除前言和結束語外,白皮書共包括八個部分,分別為:輝煌壯麗的人權發展歷程、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持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切實保障人民各項權利、重視保障特定群體權利、不斷加強人權法治保障、全面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推動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白皮書說,7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實現了翻身解放和當家作主。新中國70年,是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70年;新中國70年,是中國人民各項基本權利日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的70年;新中國70年,是中國不斷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的70年。
白皮書指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短期訪學班學員、智利《信使報》記者阿爾貝托·米連對此深有體會。22日,40歲的茶商高燕向正在中國西安進行采訪的阿爾貝托講述了近年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高燕說,以前個體商戶經營手續復雜,一件事要跑好幾趟,這幾年流程越來越簡化,比較容易拿到經營許可。她的兒子上學不用愁,家里老人有退休金,自己有醫療保險,高燕對現狀感到“知足”。她認為自己的故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教育、醫療、養老”都有保障。聽了高燕的故事,阿爾貝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每個國家在人權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質疑和挑戰,智利也一樣。但通過和當地人的近距離接觸,他切身感受到中國人的幸福感,確認了中國現行社會制度的有效性。
白皮書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豐富了人類文明多樣性。第一次來到中國的薩爾瓦多《圖片新聞報》政治版協調員加布里埃爾·坎波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對中國的第一印象就是“穩定”和“安全”。而這兩件中國人習以為常的事情在薩爾瓦多可算是“奢侈品”。加布里埃爾說,中國人的生活有所保障、有所追求,在他看來就是一種幸福。他向往這種生活,希望有一天薩爾瓦多可以變得和中國一樣。
白皮書說,中國在大力推進自身人權事業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事務,認真履行國際人權義務,廣泛開展國際人權合作,積極為全球人權治理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以實際行動推進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
白皮書強調,新中國的70年,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70年,也是為世界人民謀發展的70年。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在新的歷史時代,中國將秉持文明多樣和文明交流互鑒精神,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促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