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Stuff新聞網9月22日文章,原題:到西部去!對新西蘭出口商來說,中國較小城市有眾多大商機成都是中國的熊貓之都,成群結隊的游客到那里去看這種憨態可掬的動物。不過,真正吸引新西蘭出口商的是成都的1600萬人口。與此類似的還有其他西部城市,比如人口1200萬的“兵馬俑”所在地西安。
貿易焦點往往集中于北京、上海和廣州這些東部沿海和一線大城市。但情況在改變。不久前,40多家新西蘭企業和旅游組織參加了新西蘭中國商會在成都、西安組織的“向西開放”論壇。
摩亞啤酒的亞洲市場經理帕利·雷諾茲在華生活工作了10年,在成都待過3年。他說打入中國市場絕非易事,但中國西部競爭較少,“人們有了更多收入,想要不一樣的體驗和東西。”“在北京和上海,往往是外國公司進入中國的焦點,在那里競爭的公司非常多。”雷諾茲認為,成都的居民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被稱為“中國的新西蘭人”。過去兩年半,摩亞在華銷量增長3倍,他覺得這“只是淺嘗商機。”中國是皮卡思花生醬唯一網絡銷售的國家,那是3年前。該公司創始人皮克·皮科特說,新西蘭的干凈、綠色形象是強大的推廣工具,該公司代表一年要赴華6次,“別指望一進入中國就能做得好,必須有長遠投入。”
新西蘭的中國旅行社也在推出與傳統旅游活動相結合的美食之旅。該項目得到新西蘭貿易發展局的支持,該局負責中國事務的主管邁克·阿蘭德說,按中國標準,新西蘭的大公司都算小的,所以理解在華做生意的復雜性十分重要,“中國并非同質化市場,地理、文化和收入水平也千差萬別。”“只是說‘我要去中國是危險的,應該說‘我要去成都或四川或上海。”
杰瑞·科羅德是幫助在華確立品牌的市場調研機構TheSolution的創始人。他說,(中國繁榮的)電子商務使新西蘭中小企業看起來更像較大公司,能在華吸引更多生意。瑞琪奧蘭用中國電視明星推廣自己的蜂蜜產品,10分鐘就賣掉500萬新西蘭元(1新西蘭元約合4.4元人民幣——編者注)。
在成都市的超市,不難發現新西蘭產品,如蘋果、獼猴桃、奶粉等,往往是層層包裝,這對想傳遞可持續性信息的新西蘭企業來說是個難題。科羅德說,中國消費者越發重視可持續性。但與此同時,人們通過購物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品位。紐食籃主席尼古拉·奧魯克認為,出口商很難兼顧。一方面,中國消費者提倡環保、可持續性發展,但同時又希望看到進口產品一層又一層的繁復包裝。▲
(作者阿曼達·克羅普,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