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乾


摘 要:文章通過整合藝術學理論、工藝美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展示設計藝術等專業成果,理論聯系實踐,在博物館規劃方案中跨界合作并進行綜合研究,對“湖北民間美術博物館”建設的背景、建設的路徑進行規劃,為“湖北民間美術博物館”設計提供設計要求與依據。
關鍵詞:民間美術;博物館;曇華林
一、項目背景
我國民間美術是我國各民族人民創造的結晶,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審美觀念、理想和氣質。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藝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外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建立能收藏、研究、陳列、展覽的民間美術館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我國許多民間美術正面臨失傳的危險,許多民間美術品種后繼乏人。過去,外國的大博物館、民間美術博物館和收藏家花重金對其進行收藏,不少人從中取利,使得不少民間美術精品大量外流。不建立專門的民間美術博物館,對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進行搶救,流傳數千年的民間美術遺產將大量流失。20世紀以來就有美術家群體發出建設民間美術館的呼聲,21世紀后有部分美術院校已建或籌建民間藝術博物館,作為教學、科研和藝術教育普及的重要基地。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美術家發出籌建民間美術博物館的呼吁,文化部曾正式批文,同意籌建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并指出在正式建館前成立籌備組,暫由中國美術館代管,并撥付5萬元收藏費。在條件較為艱苦的情況下,籌備組于1987年成功組織了首屆中國藝術節民間美術展覽,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反響;1988年、1994年赴日舉辦了“中國民間美術展覽”,受到日本各界觀眾歡迎和好評,日本的新聞媒體也做了較大規模的報道;1993年應邀在希臘、土耳其、塞浦路斯三國舉辦民間美術展覽,受到了觀眾的歡迎。民間美術博物館也收藏了等級較高的作品,《中國美術全集》大量選登其作品。但由于選址、經費等問題,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遲遲沒有建設。
21世紀以來,由于對民間藝術保護的重要性意識的提高和時代的發展,我國專業美術院校紛紛籌建、建設、建成民間美術博物館、藝術博物館。2015年9月20日,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開館。該館是一座集民藝收藏、展示、研究和傳習為使命的大學博物館。博物館建筑由日本著名建筑師隈研吾先生設計,坐落于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山南,水岸山居北側的山麓。開館展“天工開物——江南鄉村工藝的世界”,是根據中國美術學院所收藏的傳統民族民間藝術的幾大品類組合而成的綜合展,自開館以來吸引了大量參觀者前來參觀學習。
二、建設基礎
湖北美術學院作為華中地區唯一的專業高等美術學府,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和保護傳統藝術,并將其傳承利用發揚光大。2009年,作為省政協常委的徐勇民教授便在湖北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撰寫提案《關于拯救、保護研究和開發我省馬口窯的建議》呼吁保護性研究與開發湖北馬口窯的藝術與文化。2013年4月,在湖北美術學院藏龍島校區,由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實驗教學中心等單位聯合舉辦“油菜花開——2013馬口窯陶瓷精品展”,展出200多件馬口窯陶瓷精品,呈現了湖北民窯的魅力與價值。2014年湖北美術學院增設了工藝美術專業,系統培養傳統工藝美術研究與應用專業人才。2014年湖北美術學院年屆八旬的張朗教授向學校捐贈了他幾十年來收藏的上千件湖北民間藝術作品、農具及農村生活用具,成為湖北美術學院民間美術博物館(籌)展品重要來源。2015年夏季,文化部非遺司、湖北省文化廳和湖北美術學院主辦“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試點班在湖北美術學院成功舉辦,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研究課題、收藏交流表達湖北美術學院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與尊重。
科研方面,2013年成立了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為首批授牌的16個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之一。湖北美術學院14名教師參與的《中國工藝美術全集·湖北卷》編撰獲準立項2015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立項號2015ZD001),項目總經費50萬元。陳日紅副教授“荊風楚韻——湖北民間手工藝研究”入選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且相關成果于2016年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對外交流方面,2014年12月5日至20日,由中國美協工藝美術藝委會、平面設計藝委會等舉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全國13所藝術高校協辦,湖北美術學院承辦的“第八屆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在湖北美術學院曇華林藝術區美術館舉辦。2013年9月4日,湖北美術學院11件作品參展第七屆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許奮受邀出席展覽開幕式暨學術研討會。2013年“全國中青年工藝美術理論家研修班”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陳日紅副教授受邀參加學習,并受聘編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
民間美術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學術價值和教學價值,亟需以科學的方法進行保護和展示。湖北美術學院“湖北民間美術博物館”一旦建成,將成為湖北美術學院重要的學術研究基地和傳統文化展示窗口。對于其中珍貴的藏品,應以湖北美術學院新增的工藝美術專業為依托進行專項研究,包括對張朗先生口述歷史進行的研究,以博物館為基地,藏品為基礎,將來還要不斷征集湖北民藝作品,增加藏量,使研究資料更加豐富。
三、研究內容
首先考察擬復原舊址的現狀以及周邊環境,與熟悉該舊址的人士交流,詳細了解關于原建筑的相關情況。查閱校檔案館關于建筑的所有相關資料,并以新的民間美術博物館功能要求為目標,召集課題研究組成員開會討論,形成相關重建可行性考察報告。
課題組成員在立足各自研究版塊基礎上進行規劃研究,充分挖掘地域歷史文脈,尋找到既符合歷史延續,又符合現階段人們審美以及文化需求,同時充分考慮未來發展的規劃思路,深入研究博物館基本要素、設計原則、內容與依據、人體工程學等建筑要求并形成詳細的規劃方案。規劃方案包括目標愿景、概念構思、核心目標、整體規劃、建筑依據、博物館風格、建筑模型等版塊(圖1)。
課題組深入研究湖北美術學院張朗教授《荊楚民藝——張朗收藏捐贈作品集》、陳日紅副教授《荊風楚韻——湖北民間手工藝研究》專著等的民藝學術成果,系統研究張朗教授所捐贈給湖北美術學院的民間藝術品、農具等,并以此為依據完成展陳大綱的設計。從藏品入手在展陳大綱中提出展示陳列意見與要求,為下一階段博物館內部展廳設計提供設計要求與依據。
四、規劃內容
規劃內容為一是石家河文化下的陶器館:對新石器的時代背景、石家河文化遺址、石家河陶器遺址、湖北省博物館與荊州博物館進行調研及方案設計規劃(圖2)。二是荊楚荊楚織染繡工藝館:對織、染、繡進行工藝研究,考察中國絲綢博物館與首都博物館,進行方案設計規劃(圖3)。三是古代農具館:分析不同時期農具的發展演變脈絡,調研中國農業博物館,進行方案設計規劃(圖4)。四是荊楚年畫館:梳理年畫從形成到鼎盛的歷史演變,考察武強年畫博物館、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博物館、綿竹年畫博物館,進行設計方案規劃。五是荊楚紙韻館:梳理荊楚剪紙的發展歷程,分析荊楚剪紙代表作品,調研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進行設計方案規劃。
五、結語
課題組查閱相關文獻,赴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清華大學美術博物館、西安美術學院美術博物館、恩施博物館、荊州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等地進行民間美術調研考察,依托現有合作的相關單位進行相關博物館的考察與實地調研,在工作期間積極進行相關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系統整理湖北美術學院民間美術藏品后編撰展陳大綱,充分參考民間藝術學者關于博物館建設的思路與想法,發揮學科優勢進行博物館方案規劃設計。本研究將成為湖北美術學院未來建設“湖北民間美術博物館”重要的規劃方案,并為“湖北民間美術博物館”設計方案提供設計基礎及依據。
參考文獻:
[1]徐勇民.傳揚視覺藝術的時代主體精神[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8(9).
[2]徐勇民.美術院校和諧校園的文化建設思考[J].湖北美術學院報,2008(3).
[3]徐勇民.傳揚視覺藝術的時代主體精神[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9(3).
[4]徐勇民.聚焦楚文化的思考[J].中國書畫印,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