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輝 王嵐 溫科



內容摘要:提升創新強度是推進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要素稟賦的自由化配置為科技創新、價值鏈增值奠定了良好的運行環境。本文從要素市場視角出發,構建了以創新強度為中介變量的中介效應模型,對我國27個省份2009-2018年數據展開實證分析。研究得出,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存在顯著且直接的抑制效應,且人均GDP、人力資本作為控制變量正向促進區域商貿流通業。創新強度作為中介變量起著顯著的傳導作用,加重了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抑制效應,且R&D 資本投入對創新強度存在促進作用,并正向作用于區域商貿流通業,基礎設施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作用并不顯著。最后,基于要素市場扭曲顯著的抑制效應提出強化要素資源配置、促進區域流通產業創新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要素市場扭曲 ? 中介效應模型 ? 創新強度 ? 商貿流通 ? 中介傳導機制
“創新”已成為國內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源泉,是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近二十年,區域商貿流通經濟呈現高速發展態勢,2018年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超40萬億元,但產業鏈發展一直處于“微笑曲線”最低端,在國內經濟運行“新常態”背景下,區域商貿流通產業增速放緩,如何以創新為驅動提質增效成為學術界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經濟自由化發展背景下,區域商貿流通的創新發展必須建立在要素市場化背景下,人力、資本、科研等要素自由流動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微觀活力。要素是國民經濟的微觀領域,在我國市場化進程推進中,由于政府過多干預要素資源的配置,導致稀缺要素無法自由流通,市場價格機制失靈,給區域商貿流通的創新發展造成了障礙。因此,從中介傳導機制的視角探索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直接、間接效應,挖掘促進商貿流通業態轉型升級的內驅動力,對于提升創新強度、促進流通價值鏈增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內外研究進展
以創新為驅動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區域商貿流通經濟獲取競爭優勢的內驅動力。在經濟一體化、自由化態勢下,國外學者從要素稟賦視角研究經濟創新能力,并實際運用于要素的優化配置和促進經濟持續發展。Kindle(2017)提出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產業結構不協調,均是由要素稟賦的差異所決定,重視要素的積累和優化配置,能夠促進全要素生產率和創新強度的提升。Pandilt等(2018)對12000多家企業進行市場調研,認為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的扭曲會抑制創新生產效率,不利于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創新驅動。可見,要素稟賦的溢出對自主創新、經濟增長有著促進作用,反之會抑制創新、制約區域經濟發展。
2015年,我國加速產業升級步伐,強調以提升創新效率為源動力,由此學者們展開要素稟賦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車久菊(2016)和俞靜等(2018)分析了資源要素投入對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機理,得出勞動價格、資本要素的扭曲會抑制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產業增長效益。王芳(2018)和李健等(2018)通過構建PVAR模型對我國要素市場展開分析,提出要素配置失衡、市場扭曲抑制了產業技術進步與轉型升級。
盡管國內外關于要素稟賦與創新能力、經濟增長的研究成果頗豐,但并未涉及以創新強度為中介變量研究要素市場扭曲對產業發展的直接、間接影響。本文利用中介效應模型,以創新強度為中介變量,檢驗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產業的直接、間接效應;對資源要素的總效應進行分解,探索抑制創新強度、制約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提出促進區域商貿流通均衡發展的建議,以豐富關于要素市場扭曲抑制經濟效應的相關文獻。
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的影響機理
要素稟賦的空間聚集是呈現動態性變化,異質化的空間和時空布局將會多渠道、多角度地影響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既有間接效應、也有直接效應(見圖1)。
間接效應是以創新強度為中介變量,強調政府為促進經濟增長,對要素市場進行干預,如出臺優惠政策以低成本引導要素空間聚集,導致要素市場扭曲。由此,對區域商貿流通創新產生作用機理:一是降低創新資源配置效率。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要素的價格失真、配置失衡,削弱了市場優化配置功能,要素無法實現自由替代。當更多的要素向國有企業傾斜,為獲得超額利潤將資源用于尋租活動,進而抑制了市場中要素投入創新活動的熱情,阻礙了區域商貿流通市場的創新活力。二是對區域創新投入產生擠出效應。要素價格信號失真,企業通過低成本要素進行“逐利”,轉移至尋租活動,要素難以得到高效利用。政府控制要素分配權,國有企業獲得稀缺要素卻投向低風險業務追求超額利潤,將對區域商貿流通業中擁有創新強度的企業產生“擠出效應”。三是對創新要素需求產生抑制效應。要素價格被低估,市場傾向于選擇低廉要素會減少對創新的投入,尤其是高技術復合型人才的匱乏,勢必會影響到區域商貿流通業務的創新能力。整體可見,要素價格扭曲導致市場創新進步遲緩,要素稟賦通過創新強度這一中介效應,間接影響到區域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
直接效應指政府掌握要素的定價、分配權,破壞了市場中價格機制調節,導致城鄉分割、區域配置不均衡,要素稟賦無法完全自由流動,對區域商貿流通產業轉型升級造成消極影響。例如勞動力價格被低估,導致勞動力滯留農村和城鎮勞動力匱乏,制約了區域商貿流通產業結構的高級化進程。
實證研究
(一)模型設定
(二)變量、樣本選擇與平穩性檢驗
采用中介效應模型對要素市場扭曲產生的直接、間接效應進行研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參照已有的研究,對模型變量進行界定(見表1)。
研究期間設定為2009-2018年,以內陸31個省域數據為樣本,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官網、各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為保證實證結果的真實性、科學性,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了篩選:首先,剔除北京、上海的數據。兩直轄市經濟發展互有優勢,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地位舉足輕重,且兩地企業的研發投入大多為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無法客觀反映創新強度,難以作為中介變量來衡量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其次,剔除西藏、重慶的數據。由于兩地數據有部分缺失,故而剔除。最后,獲得內陸27個省域1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采用Eviws 13.0軟件進行數據實證回歸。
為保證實證回歸的準確性,使用ADF單位根檢驗法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顯示(見表2):在5%臨界值水平下,因變量、自變量、中介變量、控制變量均非平穩。對各時間序列變量進行一階差分后顯示具有平穩性,即均為I(1)序列。
(三)實證回歸
在完成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后,將數據代入到方程(1)、(2)、(3)中運用Eviws 13.0軟件進行回歸,得出結果(見表3):方程(1)的回歸顯示,在引入控制變量AGDP、Aedu、Inf前后,X的系數a1分別為-1.1891、-0.0922,且在1%、5%置信水平下顯著,即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存在抑制效應;AGDP、Aedu的系數分別為0.0638、0.0733,且在1%、5%置信水平下顯著,即人均GDP、人力資本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存在推動效應;Inf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基礎設施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影響不明顯。
方程(2)的回歸顯示,在引入控制變量RD前后,X的系數b1分別為-0.1869、-0. 211,且在1%、10%置信水平下顯著,即要素市場扭曲對創新強度存在抑制效應;RD的系數為0.0129且在1%置信水平下顯著,即R&D 資本投入對創新強度存在促進作用。
方程(3)的回歸顯示,在引入控制變量AGDP、Aedu、Inf前后,TFP的系數分別為0.318、0.117,且在1%、5%置信水平下顯著,即創新強度會正向促進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促進作用明顯;X的系數c1分別為-0.218、-0.0372,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即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具有直接的抑制效應,且控制因素人均GDP、人力資本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整體可見,方程(1)、(2)、(3)檢驗的Adj.R2均在70%以上,即模型的擬合度相對較好,能夠有效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對比第二列、第六列X的系數可見,a1=-0.0922,代表X對Y的總效應, c1=-0.0372,代表X對Y的直接效應,均在5%置信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由方程(4)可見,X對Y的間接效應c2b1 =-0.211×0.117=-0.024687,=26.78%,即創新強度作為中介變量,在X和Y之間起著顯著的中介傳導作用。說明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直接效應約占1-26.78%=73.22%,通過創新強度反映的間接效應約占26.78%。
(四)脈沖響應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各變量間的動態作用過程,采用脈沖響應函數進行分析(見圖2)。由圖2(1)可見,當給予要素市場扭曲一個正向沖擊時,會給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帶來負向響應,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劇。由圖2(2)可見,當給予要素市場扭曲一個正向沖擊,使得企業創新強度效率下降,且呈現持續下降的態勢。由圖2(3)可見,當給予創新強度一個正向沖擊會給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帶來正向響應,但長期來看,正向響應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趨緩。由圖2(4)可見,當給予控制變量一個正向沖擊,有助于促進區域商貿流通業的優化發展,且從第三期起這一促進作用更為顯著。可見,通過脈沖響應函數進一步證實了變量間的線性關系,說明要素市場扭曲會抑制創新強度、區域商貿流通的發展,且隨時間推移呈現加劇態勢,創新強度及控制變量正向促進區域商貿流通的發展。
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選擇中介效應模型實證分析發現,要素市場扭曲直接抑制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通過創新強度為中介變量,間接制約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通過引入AGDP、Aedu、RD、Inf四個控制變量,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存在異質性: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直接效應約占73.22%,且人均GDP、人力資本正向促進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創新強度作為中介變量起著顯著的傳導作用,要素市場扭曲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間接效應約占26.78%。同時,R&D 資本投入對創新強度存在促進作用,并正向作用于區域商貿流通業,基礎設施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作用并不顯著。為優化要素配置、促進區域商貿流通業協調發展,根據實證結果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優化要素流通,調節要素供給,促進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良好環境的營造。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外出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盡快建立醫保聯網進程,使城鄉居民享有同等社會福利。整合城鄉保障體系,加強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解決流動人口就業難、就醫難、就讀難等問題,減少勞動力區域分割,促進勞動力要素自由流通。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勞動力再學習,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勞動力內生結構。強化資本市場創新,均衡“虛、實”經濟關系,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快捷度,引導資本扶持民營、小微企業,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弱化國有企業行政化特質,完善生產資料流通體系,構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平等享有要素的保障機制,提高要素流通自由性、效率性,完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提高區域商貿流通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
第二,強化市場配置,減少價格干預,促進區域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的培育。尊重市場規律,引導要素資源自由流動,推進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激活流通經濟活力,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資力度,加快科研體制的改革,提高創新強度效率,全力推動技術成果轉化。減少政策對要素流動的干預,強化市場對要素的配置,完善資源定價機制,放寬對要素的流動性約束,市場化推進企業間要素投入配置,培育創新意識,促進技術價格向價值回歸,構建區域商貿流通要素統籌配置的新型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水平,放寬對資本市場的準入門檻,打破體制機制障礙,營造促進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公平化、規范化環境,擺脫依靠要素扭曲獲利的不健康經營模式,防止尋租現象,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高度重視社會人才配置,吸引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參與區域商貿流通創新,培育商貿流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第三,提升管理能力,提高配置效率,促進區域商貿流通產業價值鏈的增值。強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完善內部控制與監督機制,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深化企業分工,最大限度釋放各要素的產出能力,促進區域商貿流通價值鏈的整體增值。優化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厘清部門職責,強化員工專業勝任能力,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及溝通的有效性,形成系統化管理氛圍,為區域商貿流通企業戰略決策的科學性奠定基礎。加強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的良性互動,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專業技術,重視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以信息化引領流通創新,促進區域商貿流通經濟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形成多業態共存的發展模式,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打造商貿流通產業品牌,樹立整體發展意識,形成流通供應鏈的專業化分工與合作,提高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構建流通產業利益協調機制。
第四,強化創新驅動,完善基礎設施,促進區域商貿流通產業的均衡發展。堅持多層次、多視角創新驅動區域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如營運、管理、模式、服務等創新,摒棄粗放型管理模式,實施精細化、專業化管理。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實現要素、技術、信息等的暢通交流,以“互聯網+”計劃為契機掀起流通業革命,改變商業空間集聚方式,增強商貿流通領域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著力創新冷鏈、綠色流通技術,重構新型商貿流通產業價值鏈。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促進城鄉流通一體化和中西部流通均衡性發展,擴大區域商貿流通合作力度,加強技術交流、承接產業轉移,為區域商貿流通業發展打造良好的平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創新商業平臺與流通模式,重構流通業態,促進流通資源優化配置,整合供應鏈環節,有序提升商貿流通效率和降低流通成本。
參考文獻:
1.Kindle Berger CP.The Forn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A Study in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 [J].Prince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Princeton,2017(3)
2.Pandilt,N.R.Gary A.S.Cook and G.M.Peter Swann.The Dynamic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in British Financial Services [J].The Service Industrial Journal,2018(21)
3.車久菊.流通業發展規模、要素投入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以長三角經濟圈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6(11)
4.俞靜,單濤.技術創新對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18(17)
5.孫艷.科技創新促進新型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17)
6.王芳.要素價格扭曲與商貿流通業發展關系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18)
7.李健,盤宇章.要素市場扭曲和中國創新能力——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