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楊皓淵
2月26日,山西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在太原召開。2019年,山西省將立足農業資源稟賦,依托重大戰略、聚焦重點產業、狠抓關鍵環節,把山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細里做,在特色優勢上做足文章,力爭在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山西農谷建設、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建設、運城農產品出口平臺建設、特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雜糧全產業鏈建設、農產品加工、農業標準化建設、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產業扶貧等十個方面實現突破。
會議全面總結了2018年工作,安排部署2019年農業農村工作任務。2018年,山西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著力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三農”形勢持續向好,鄉村振興獲得良好開局,在保障糧食安全、農業高質量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深化農村改革、農業風險防控等方面也均取得顯著成效。
面對新形勢,2019年山西要再篩選1市5縣整建制推進有機旱作,新增40個示范片區,到2020年基本實現示范片區全覆蓋;新增10萬畝優質飼草和特色經濟作物,飼草收儲量達到100萬噸,建設250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和3個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格局;新建20個出口水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創建13個出口水果及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示范區,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新創建1~2個國家級產業園、20個省級產業園,再建設5個省級特優區,選擇5市6縣開展試點,創建一批省級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城郊農業區、雁門關農牧交錯帶、東西兩山雜糧主產區為重點,調減玉米100萬畝,新增雜糧50萬畝,建設10個雜糧生產基地;力爭今年農產品精深加工銷售收入超過430億元,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超過1920億元。
此外,山西省將全面落實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會議精神,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農村改廁”、整治“大棚房”、奶業大省建設、防控非洲豬瘟等“五大專項”從面上鋪開,向縱深拓展。瞄準重點難點,突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急需解決的事情,加大督導力度,打通堵點、疏通節點,切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落地見效。同時,山西省還將聚力深化六項農村改革,進一步在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上下功夫、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在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上下功夫、在農業科技體系改革上下功夫、在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上下功夫,推動“三農”工作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