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鄔婷 劉俊英
呂梁是革命老區,也是全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更是科技助力精準扶貧攻克艱中艱、難中難的主戰場。如何讓老區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3月19日,“我為呂梁脫貧攻堅做什么”新技術發布會在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召開,山西農大專家團隊、山西科技傳媒集團鄉村e站服務中心負責人、惠農企業代表及呂梁市科協負責人分別建言獻策,共同謀劃呂梁脫貧新路徑
山西農大出技術
聚焦呂梁發展瓶頸?打好脫貧攻堅戰役
王秦俊:山西農大三農服務中心主任
2019年將圍繞呂梁關于農業農村工作的“五個提升”要求,更加注重制約呂梁農業生產發展的瓶頸問題、深入開展調研活動、現有技術集成配套、項目客觀必要性和目前可行性的結合,從七個方面對合作項目的目標任務、經費管理、完成時間、項目管理、團隊構成和績效評價提出明確要求,把“木棗裂果前深加工”“農村黨建呂梁模式”“鄉村治理呂梁方案”“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模式”“核桃、紅棗產業輕便機械集成配套”等5個項目列入本年度計劃。在呂梁各級單位的支持配合下,為呂梁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貢獻。
推廣養蜂新技?助力“空中產業”
姜玉鎖:山西農業大學養蜂團隊首席專家
養蜂產業作為現代化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環境與生態均友好的養殖業,不僅可以生產大量營養豐富的蜂產品,更為重要的是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因此被譽為“空中農業”。2019年,以標準化成熟蜂蜜生產新技術推廣為突破口,全面提升養蜂產業發展水平,進行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將繼續加大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示范與推廣工作,繼續建立三個標準化示范工廠,生產覆蓋全縣80%以上的農戶;二,在鞏固去年新發展20個精準扶貧困難戶的基礎上今年新增20~30戶,戶均增收達到15000元以上;三,更好實現“扶貧扶智”,繼續加大技術培訓力度,使農民接受新觀念、新技術,不斷擴寬新思路。
提質增效?創棗業可推廣模式
高培芳:山西農業大學紅棗團隊首席專家
2019年,呂梁市政府計劃推廣林下經濟類模式100萬畝,發展“棗園林下特種作物種植模式”等,提升棗園經濟效益、增加棗農收入;同時利用臨縣鄉村e站平臺,廣泛征集具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免費提供防控棗裂果專用產品——棗蜂寶,推廣營養防控棗裂果技術;并通過聯系組建校內外多學科頂尖專家組成技術服務專家團隊,深入農戶、田間地頭,進行走訪,對標市委、市政府要求,提升紅棗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服務。通過建設“隔坡蓄水溝”,使整個沿河兩岸的棗樹得到很好的恢復與生長,解決樹種蓄水衰退與產量品質衰退等技術難題,助力呂梁脫貧攻堅。
提升核桃品質?助力鄉村振興
劉群龍:山西農業大學核桃團隊首席專家
呂梁有2000多年核桃栽培歷史,以汾陽孝義為代表的呂梁核桃聞名天下。目前,核桃種植已有300多萬畝。2019年將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核桃新品種的比較與引進工作;二是針對核桃產量低的問題引進先進栽培技術,建成以技術集成、地布覆蓋和水肥一體化為核心的示范園;三是推廣林下養雞、家庭式林下養雞模式,同時注重養雞規模,增加農戶收益;四是為解決晚霜危害問題,引進新品種10個,篩選出6個抗(防)晚霜核桃優良品系;五是拓展網絡銷售渠道,實施專業統一化整合;六是為解決煙霧防風問題,從陜西引進智能煙霧發射器,減小果園密度,提升作物品質。
依托區域特色?推廣六項技術
董淑琦:山西農業大學谷子團隊首席專家
呂梁山興縣坡地、溝壩地形居多,水土、肥料流失嚴重。要使得呂梁山變綠,需要在特色、品質、功能上下功夫,依托“一縣一業一聯盟,一鄉一特一園區,一村一品一基地”,走“有機、循環、綜合利用”的路徑。為推動呂梁脫貧攻堅偉業,興縣首先需要進行示范推廣6項技術,包括“機械化精細施肥技術”“機械化精細播種河田技術”等;第二實現機械化,引進小型農機是“小農經濟”與“現代農業”的有機結合、有效延伸,使得“高產量”轉向“高質量”;第三實現技術指導,實施谷子標準化基地建設;第四,引進山東“緩釋摻混谷子專用肥”,提升種植效益,真正實現貧困戶脫貧。
聚焦黃芪產業?引領中藥發展
牛顏冰:山西農業大學中藥材團隊首席專家
山西呂梁作為優質地道黃芪傳統產區,曾占我國黃芪產業的半壁江山,目前是傳統黃芪商品的大產地。為更好地實現黃芪的應用與產業化發展,落實呂梁市“一鄉一業一糧”惠農政策,走中藥農業健康發展道路,首先要從理念角度進行引導,中藥材產業作為特色產業,中藥材農業作為特色農業,中藥材作為特色藥材,真正需要做到“出好藥”,引進優秀企業,降低主流藥材的定制藥源,提升中藥品質;第二鼓勵村民積極參與藥材改進商討,相互進行經驗切磋,提升村民積極性、合作性與參與感;第三繼續推行銷售合作,以黃芪為載體,聚焦黃芪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打造優品優質優效的藥材。
建立優質繁育體系?促進產業蓬勃發展
溫銀元:山西農業大學馬鈴薯團隊首席專家
呂梁市嵐縣著重開展馬鈴薯產業扶貧,需要考慮五個方面:第一是氣候具有“光照充足、溫差大”等特點;第二是推廣優質種薯、種薯脫毒與種薯生產;第三是具備先進機械,實現農業現代化首先需要具備機械化生產條件,機械化“春耕、除草、收獲”等,提升馬鈴薯生產效率;第四是具備優質土壤條件,通過精耕細作、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溉、曬垡、曬壟、使用土壤改良劑、使用石膏改良堿性土壤以及綠色防控等手段改良土壤;第五是建設優質人才團隊,開展相應技術培訓課程,為當地馬鈴薯團隊更好地發展保駕護航。
七大企業給實惠
“田秀才”——咱老百姓的酒
孫秋霞:山西杏花源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山西杏花源酒業有限公司是集釀酒、藏酒、成裝、研發、銷售為一體的大型企業。為感謝山西省科協的厚愛,積極投身脫貧攻堅,量身打造了一系列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的酒——“田秀才”系列酒。“田秀才”酒名由陜西省西安市書畫院院長、一級書法家孫興民大師書寫。經山西省科普惠農鄉村e站聯盟和山西杏花源酒業有限公司共同研究決定,把“田秀才”系列酒銷售作為呂梁各鄉村e站的創業項目,讓每個e站成為“田秀才”的經銷站點,既可以自己消費,還可以脫貧致富。
讓“生物有機肥項目”實惠入戶
郭文麗:濟源眾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為更好地落實3·19“我為呂梁脫貧攻堅做什么”,公司推出以下購買優惠活動:第一,購買30噸以上肥料,贈送9000元等價產品;第二,使用公司所提供的玉米種子與肥料,待玉米成熟后由公司統一進行回收,同時,若是農戶玉米種植面積可達5000畝以上,公司可在前期為農戶提供住宅;第三,農戶在認可公司產品與技術的同時,一方面,凡是在e站站點銷售能力達到200噸以上的,公司可協助農戶緩解資金短缺問題,提供無息貸款,另一方面公司可實施專家培訓與指導。
“流翔高鈣”為農產品“補鈣”
張山虎:山西科普惠農鄉村e站聯盟副理事長
做好功能性農產品,最好的技術需要加最好的肥料才能創造出最好的經濟效益,先進生產技術催生先進肥料。如何“用營養預防生理性病害”和如何培育“流翔高鈣功能性果品”,以及培育“流翔高鈣功能性果品”,能讓果農在同樣投資、同樣管理的情況下使經濟效益翻番。為大面積培育流翔高鈣農產品,凡是本次3·19活動中,全程培育流翔高鈣農產品的農民朋友(小麥追肥、玉米基肥、果樹、棗樹、核桃樹等施肥),可享受會員價20%補貼。
推廣三安模式?品味三安黃酒
董作善:山西三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
在生產操作層面,三安農業模式是指產地環境安全、生產過程安全、產品質量安全;在自然環境層面,三安農業模式能實現天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地安(修復被污染的土地)、人安(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經過43年的研發和29年的實踐應用,三安農業模式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推廣價值。同時,三安還推出源自于黃米釀造的三安黃酒,其具有暖胃、驅寒等效果,并在本次3·19活動中以3.19折扣回饋農民。
通過“區塊鏈”實現“智慧農業”
善金鵬:成都通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引起廣大消費者的普遍擔憂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安全監管急需可靠的溯源技術實現對食品安全可信的監管和證明。同時,農產品供應是多方參與、多方協同的鏈條,每一方都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需要一個可以鏈接各方的技術手段,因此需要從流通領域入手,建立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食品流通追溯體系,提高流通主體的安全責任意識,增強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通過區塊鏈技術,力爭實現“智慧農業、穩定菜價、精準扶貧”等目標。
全新定義“新零售”
郝二軍:山西保仁堂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公司對于“新零售”進行全新定義。作為一種銷售渠道,具有“無需場地、無需進貨、無風險”等優勢。只需要運用智能手機進行微信掃碼,即可獲得山西保仁堂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產品試用裝,關注公司公眾號便可成為公司代理人,各個群體要運用新零售,將其二維碼推廣至第三方,第三方掃碼后便可以獲得銷售利益。
復命新材料?物理保鮮倡導者
王國才:山西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產品流通服務中心項目負責人
上海復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于保鮮新材料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科技公司。復命保鮮新材料是保鮮新材料的研發平臺,可以根據客戶業務流程、客戶的經營模式、產品特點、擬保鮮產品的特點,開發針對性產品,并提供保鮮解決方案。自主研發的智能氣調保鮮袋可以使食物生鮮保鮮從3~5天延長到2個月以上,在整個保鮮過程中,蔬果的生物物質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使蔬果的營養鎖定在初始狀態。
呂梁科協牽紅線
科技科普搭臺?鄉村e站唱戲
薛保平:呂梁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
各鄉村e站站長要按照去年培訓會議的要求,把科普培訓的事情做好,我們會對每一個鄉村e站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的鄉村e站給予相應補助。作為鄉村e站強大的后盾,山西省科協和山西科技傳媒集團在人才、專家、技術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特別是對通過一些企業項目帶動發展的鄉村e站更是給予資金鼓勵。
各縣科協也要定期培訓,通過對各縣進行調查,了解各縣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和技術,我們將會通過山西科技傳媒集團等渠道聘請專家,為每個縣提供技術服務。各個縣要根據市科協提出的管理要求,逐一制定各縣的管理辦法,對于科普內容的考核,要有統一要求。各縣要對鄉村e站的具體事項引起重視,對各個e站進行排查,同時進一步征求相關意見,對于不能認真管理鄉村e站的人員,要讓其立即退出。我們應該通過參與相關培訓及技術發布會等活動,進一步轉變思想,掌握新技術,發現新商機,用好鄉村e站平臺,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加快普及科學知識,積極倡導科學方法,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生產技能,為全縣“三農”發展提供堅強的平臺支持,讓更多的農村、農民享受到鄉村e站帶來的實惠。
鄉村e站搭平臺
多維著手推進?提升e站能力
閆月根:山西省科普惠農鄉村e站聯盟秘書長、鄉村e站服務中心主任
呂梁市鄉村e站為提質增效想辦法,充分發揮鄉村e站作用,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實現呂梁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貢獻鄉村e站力量,從鄉村e站“項目推廣、創新創業、專家支撐、經費支撐”等方面著重開展工作。
鄉村e站項目推廣:為了幫助更多的鄉村e站開展經營工作,山西省科普惠農鄉村e站聯盟為全省鄉村e站引進了許多新的經營項目,通過這些經營項目來帶動鄉村e站的健康發展。
鄉村e站創新創業:鄉村e站是農民創業學院,是農村創客之家。把鄉村e站建設與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提升農民科學素質有機結合起來,與實施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有機結合起來,與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以鄉村e站為陣地,與省總工會、團省委、省農業廳、省衛健委等單位聯合開展了“五小競賽”、三晉新農人大賽、最美科技致富帶頭人評選等活動。
鄉村e站專家支撐:鄉村e站服務中心將充分調動山西農科110專家委員會現有專家資源以及健康365服務中心健康專家,共同為鄉村e站提供技術支撐,實現專家與站點一對一對接,以后我們還將繼續為鄉村e站引進、對接更多的專家,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技術服務。
鄉村e站經費支撐:為了更好地服務鄉村e站,山西省科協2019年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給呂梁市科協240萬元,用于呂梁市鄉村e站提質增效,主要用于支持解決鄉村e站運營困難,做好遠程培訓及現場培訓等相關科普活動。
鄉村e站要發展,必須要開展經營工作,只有正常地開展經營工作,才能有足夠的利潤來維持鄉村e站的長效運營。引進新項目,完善經營范圍和服務職能,不斷提升鄉村e站的綜合性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