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內蒙古扎蘭屯市總工會 田開軍
為了深入細致地掌握扎蘭屯社區及困難職工群體的生活狀況、思想動態和愿望要求,協助街道黨工委解決困難職工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內蒙古扎蘭屯市總工會對全市轄區困難職工的狀況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
目前,扎蘭屯市對社區掌握的困難職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的特困職工;另一部分是家庭月人均收高于“低保”標準,但本人或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以及因子女就學,贍養老人,意外災害,無固定住房等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困難職工。
困難職工的致困原因主要包括:
因病致困現象突出。在困難職工及農民工中,患大病人群因病誤工加上高額的醫療費用,致使生活更加貧困。因病致貧、因貧致病,家庭困難惡性循環,導致貧困程度進一步加重。
教育負擔讓困難職工生活雪上加霜。讀書費用居高不下,普通家庭已覺得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困難職工家庭更是不堪重負。每年幾千上萬元的教育費用相對困難職工家庭而言是很大的一筆支出,但是子女上大學承載了困難職工家庭未來的全部希望,許多困難職工因為學歷低、技能單一而導致收入低,家庭生活困難,為避免子女重蹈覆轍,作為家長的困難職工普遍存大著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子女培養成才的想法。
大部分困難職工缺乏社會保障。困難職工中有養老、工傷,醫療保險的比例很低,參加生育保險的困難職工基本沒有。不但社會保險的參保率不高,而且拖欠社保費的現象嚴重。拖欠社保費的單位往往也是困難職工較多的單位。拖欠社保費的企業大都是破產、停產、半停產企業,這些企業有不少其實早已名存實亡,根本無能力幫職工繳社保費,職工到年齡退休,自己能湊到錢繳清欠費的,就有退休金領,否則,就沒有退休金領。另外,有的困難企業早期退休人員,因單位沒有錢幫他們繳交過渡性基本醫療保險費,享受不到醫保,造成有的退休職工有病沒有錢就醫。
自卑感、失落感較強。困難職工與普通人群相比,由于收入少,生活更加困難。許多困難職工的收入增長趕不上通脹水平,他們的實際收入等于在逐年下降,生活質量也在逐年下降,給困難職工家庭帶來很大的生活壓力,有的困難職工說“現在這樣的物價,我們想吃飽都有點難,別奢望吃好了”。因此,困難職工的自卑感、失落感越來越強,且年齡越大,自卑感、失落感更強。
對未來生活憂心忡忡。調查發現困難職工普遍存在“四怕”心理:一怕下崗失業,失去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二怕得病,無錢住院;三怕開學,籌不到錢為子女交學雜費;四怕意外,無錢應對。
對黨和政府的就困措施寄予希望。生活的艱辛沒有改變家庭的困境,另一方面希望黨和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幫助。有的困難職工希望政府在醫療方面出臺特殊政策幫助他們,有的困難職工希望政府能減免或部分減免其子女的就學費用,還有的困難職工愿意參加政府或工會提供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自身就業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近年來,扎蘭屯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對城鄉困難職工群眾實施了一系列幫扶措施,使困難職工得到了一定的實惠 ,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努力為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是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所在。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全市各級工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關于工會困難職工幫扶工作“要不斷拓展幫扶范圍,完善幫扶方式,提高幫扶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建立健全了工會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的長效機制。
建立健全困難職工檔案。依托健全的基屋工會組織網絡,按照分級建立動態管理的原則,各級工會在深入調查走訪的基礎上,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名困難職工的實際情況,基本做到家庭情況清,思想狀況清,致困原因清,技術特長清,就業要求清,并且利用“全國工會幫扶工作管理系統”這個平臺,建立完善了困難職工動態管理網絡。
發揮工會作用強化人文關懷。工會干部多深入職工,真正了解他們的需求、困惑。同時,應該促進企業人性化管理,幫助企業制定規范制度,建立人文關懷體系,讓職工知道有困難有問題該找誰,讓員工感受溫暖和關愛。中國新興的產業工人需要工會。

扎蘭屯市總工會深入蘑菇氣鎮調研困難農民工群體生產生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