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春

摘 要:宜興紫砂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集實用性、觀賞性和文化性于一體,傳統和創新相輔相成,不斷開拓發展。本文以紫砂壺“四大發明”為例,淺談其構思立意、造型設計和文化情感。
關鍵詞:紫砂壺;四大發明;與時俱進
1 前 言
紫砂壺是宜興的獨特手工產物,以其特有的材質和精美的造型而聞名,紫砂壺在宜興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人文氣脈的滋養下,洋溢著自然的靈氣,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別具一格。可以說,紫砂壺與宜興互相成就。一把優秀的紫砂作品,必定集實用性、觀賞性和文化性于一體,融合了紫砂藝人的智慧和個性,形神兼備,引人遐想,讓人在一壺清茗中受到精神情感的陶冶,得到文化的熏陶。
2 紫砂壺“四大發明”的造型設計
紫砂壺不僅僅是一件泡茶的器皿,隨著制作技藝的不斷改進和精良,紫砂壺具備了更高的藝術價值。它從傳統的實用器發展為實用觀賞價值兼備的藝術品,擺脫了傳統的粗陶匠氣,與紫砂藝人的傳承創新密不可分。紫砂壺創作題材豐富,制壺藝人將自己的所見所感經由內心的醞釀,用紫砂的語言表現出來,由此才使一件實用器具備了精、神、氣。紫砂壺“四大發明”以中國古代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四大發明為創作題材,通過象形狀物的藝術手法,具象與抽象相結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合創新,既增強了藝術美感,又賦予作品新的時代內涵。此壺以方器為基本形制,以直線為主、曲線為輔,壺身呈四方形,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人干凈利落、明快挺秀之感。此壺在傳統方器的造型上又作了創新和突破,以花器的裝飾技法融入四大發明的元素,形象飽滿。直流向上挺拔昂起,從根部起由粗及細,過渡均勻,出水順暢利落,給人剛勁有力之感,壺流以龍首裝飾,雙目圓睜、龍口大開,生動逼真、氣勢恢弘;方形壺把與壺流相呼應,折角清晰明顯,直而不僵,氣韻生動,壺把上飾以三個凸起的圓點,以紅泥制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蓋鈕造型為指南針,四方形壺蓋與壺身形狀相契合,與壺口嚴絲合縫,蓋面刻繪方位,以綠泥制作,壺鈕為小勺狀,可辨別方向;壺身主體以紫泥制作,壺體下部以段泥制作,圍紋修飾,紋理清晰,呈現出紙張的紋理,代指中國古代的造紙術;壺底有雕版字體,字體清晰、方圓周正,代指古代的印刷術。此壺利用不同色澤的泥料代表不同的發明,造型、泥料和裝飾相互結合,形象生動,增強了整體的視覺感,展現出內涵沉穩又頗具現代感的藝術個性。作品以簡練的線條構成優雅、凝重的形態,既保留了風格上的稚拙與率意,又生發出精巧與嚴謹之感,演繹出優雅的中國風。
3 紫砂壺“四大發明”的文化內涵
作品將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盡入壺藝,折射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流露著身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讓觀者品味雅韻流芳的文化脈動與壺藝特質。中國有著五千年的優秀文化,以豐富的古代科學和文化成果聞名于世,從某種意義上說推動著世界古代科技的發展進程。造紙術的發明,使西方文化不斷加強,為歐洲教育、政治工作等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文藝復興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它在普及世界文化科學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影響深遠。印刷術的發明,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排字和印刷效率,使書籍得到廣泛傳播,提供了知識傳播和文化普及的可能性;指南針具有導航功能,推動著中國乃至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拓寬了當時歐洲人的文化視野,加強了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為文藝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歐洲各國和美國開發新市場創造了條件。而火藥,歐洲人曾利用火藥平息了戰爭,在穩定國情之后逐漸向周邊殖民地發起挑戰,迎來了資本主義曙光,也正是因為火藥的廣泛使用,近代礦冶業迅猛發展,改變了全世界的面貌。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人文文明史上不可磨滅的記憶,意義深遠。將四大發明的元素融入紫砂壺的創作中,既是借以表達對中華民族智慧的崇拜,也是告誡紫砂藝人:傳統發明唯有走向世界,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世界是開放的,唯有與時俱進、包容并蓄,才能讓中國的發明在廣闊的天地得到用武之地,四大發明如此,作為傳統手工藝的紫砂壺也是如此。
4 結 語
紫砂壺是宜興的一張名片,是藝術與文化領域的一朵奇葩,經過一代代的創新與滲透,擺脫傳統粗陶匠氣,具備了其他沏茶器皿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能和人文內涵,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紫砂壺“四大發明”以別出心裁的構思和立意,基于傳統造型作自由發揮,造型和裝飾相輔相成,凸顯了人文個性,內涵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