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師馬里奧·博塔曾這樣描述建筑與地域的關系:“一棟建筑承載著其所在地區的理念、所在地區的本源與記憶。建筑并非是移動的家,也并非是一座塑像,建筑并非只是單純地矗立于大地之上,而是應該成長在與它風格相符、擁有它歷史的土地之上,所以一座建筑不僅僅表述著所在地區的地理特征,還表述著其所在地區的歷史。”弗蘭克·勞埃德·萊特也曾說:“建筑應該是自然的,要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從大地中生長出來,向著太陽”是萊特關于建筑最著名的言論。建筑需要講究在地性,此理念一直受到建筑師們的推崇。而當設計從建筑物延伸到室內空間,這個設計理念也依然適用。
目前,酒店已不僅僅是一個臨時住宿的場所,它承載著越來越多的社會性功能,也成為了一個地區或城市地域特色傳承與展示的平臺。將在地性納入到酒店設計的考量之中也成為了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建筑或空間設計的在地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場域環境,充分考慮周邊環境,將設計與周邊環境產生有機對話,突出“場所感”的營造,通過外在環境與內部空間的相互協調,達到最佳的空間塑造與體驗效果;二是人文元素,將當地特色裝飾或符號進行抽象化提煉與設計創新,以繼承與發展的方式突顯特殊文化氛圍。本期“特別策劃”將為大家呈現意大利、加拿大、希臘、芬蘭、泰國、比利時、阿聯酋、中國八個國家的酒店空間案例,它們皆將空間設計或從場域環境維度、或從人文維度與在地性結合,呈現出富有獨特性且具有文化和環境歸屬感的空間。譬如蒙特利爾Monville酒店,設計團隊將具有蒙特利爾當地特色的元素運用于空間設計,結合歷史性與現代性,讓住客感受到蒙特利爾獨到的城市魅力:泰國清邁Little Shelter酒店,其延續了當地傳統的建筑特色,并將著名的博桑傘運用到空間設計中,展現出清邁獨特的地域風情;意大利Zallinger酒店,在不改變優美景觀及環境之間平衡的前提下,賦予項目美學價值與可持續性,并凸顯當地特色;由19世紀建造的建筑綜合體改造而成的比利時AUGust酒店,在尊重歷史和周圍環境的基礎上,精心修復原有建筑及空間特色并適當添加當代元素,將舊建筑改造為具有新功能的現代酒店,并同時保留了修道院的莊嚴與肅穆;希臘Olea酒店則將當地豐富的水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現代簡約又富有熱帶氣息的設計中,并與當地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八個不同酒店空間的呈現,為讀者帶來更多關于酒店設計與在地性之間鏈接方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