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志

2019年7月14日,法國舉行了主題為“歐洲合作和武器裝備創新”的國慶節閱兵式,共有4300名士兵、237匹戰馬、196輛坦克及裝甲車輛、69架戰機及39架直升機接受了檢閱,并首次集中展示了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科技裝備。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十多位歐洲領導人受邀參加閱兵式。通過閱兵,法國不僅向世界展示了其軍隊當前的最新實力,同時也表明了其支持歐洲獨立防務的堅定意志。
歐洲共同防務合作建設由來已久,作為歐洲主要國家之一,法國在推進歐洲共同防務合作方面也是不遺余力。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就曾提出過組建歐洲防務共同體的倡議,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安全形勢下,歐洲的安全和防務完全依賴于北約,因此這個倡議不了了之。但法國并沒有放棄這方面的努力,仍然在各種場合積極推動歐洲防務一體化進程。
近年來,歐洲安全形勢越來越復雜,許多國家在民族和宗教問題上都存在各種矛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有組織跨國犯罪、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也此起彼伏,爆發地區沖突的可能性隨時存在,急需各國共同去解決。此外,美國特朗普總統上臺以后,實施“美國利益至上”的戰略收縮政策,要求歐洲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軍費,多次表示美國可能會減少對北約同盟國的保護力度,這使得歐洲各國普遍感到美國的安全承諾可靠性下降,擔憂特朗普政府可能收攏對歐洲安全的“保護傘”,自主防務建設的決心更加堅定。
在這種情況下,近年來法國開始不斷加快歐洲防務合作進程,并取得明顯進展。2016年11月,在法國的推動下,歐盟提出“歐洲防務行動計劃”,決定設立每年50多億歐元的歐洲防務基金:2017年5月馬克龍政府上臺后,更是加快了這方面的步伐,多次呼吁歐洲應該增強自身防務獨立性的主張,提出要打造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在這種情況下,2017年12月,法國倡導歐洲25個國家簽署防務領域“永久結構性合作”聯合協議,初步開展了17個防務合作項目;2018年6月,法國又推動歐洲9國簽訂了“歐洲干預倡議”意向書,承諾將于2020年左右組建一支“聯合軍事干預部隊”,邁出歐洲共同防務合作的實質性一步。目前,歐洲已經擁有歐洲防務局、歐洲空運司令部、軍事計劃與執行能力指揮總部、網絡信息戰中心、歐洲戰術空運中心和網絡防御訓練中心等軍事機構,防務一體化程度正在不斷加強。
此次法國閱兵將“歐洲合作”列為主題,更是具有極為意味深長的意義,應被視為推動歐洲防務合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在當天的閱兵講話中,馬克龍明確宣稱歐洲防務合作是未來法國政府優先處理的事務之一,并將如何加強歐洲“集體行動能力”視為歐洲防務建設必須解決的挑戰,向世界高調表明法國支持歐洲獨立防務的決心。此次閱兵也獲得了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德國的高度評價。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閱兵活動結束后表示,此次法國邀請歐洲多國領導人和軍人參與到法國的閱兵式中,是歐洲內部加強防務合作的體現,將會極大增強歐盟凝聚力,提升歐洲集體防御能力,充分展示出了歐洲防務合作發展的光明前景。
法國是歐洲軍事力量最強的國家之一,擁有航母、遠程導彈、核潛艇等戰略性武器,同時,作為歐洲共同防務合作的引領者,法國的武器裝備創新發展對于其他歐洲國家也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并極大促進了歐洲在武器裝備領域的聯合研發進程。
從目前情況來看,法國正在積極加強武器裝備的創新研發,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此次閱兵式上,法國展示了諸多高科技新型裝備,包括不需要GPS導航的四輪多任務機器人、配有高分辨率相機的黑色大黃蜂無人機等,這些裝備都靈活輕便,易于投入實戰,體現了法國武器裝備創新發展的最新成果。此外,法國還將繼續加大武器裝備創新發展的力度。據報道,法國還將在2019年-2025年的軍事預算中不斷增加武器裝備研發的投入,預計從2022年開始每年投入將提升至10億歐元,這些都將會使法國的武器裝備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可以預測,未來國慶閱兵式上很可能還會出現更多更受矚目的新型武器裝備。
除了法國外,德國、意大利和瑞典等國在武器裝備發展方面都走在“前列”,是歐洲武器裝備研發的核心力量,擁有非常強大的軍事工業水平與創新研發能力,所研制生產的陣風戰斗機、豹-2系列主戰坦克以及EF-2000臺風戰斗機、JAS-39鷹獅戰斗機等至今都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明星產品。2018年6月,法德兩國國防部長簽署了關于聯合研制新型武器裝備的協議,同意共同開發下一代虎式武裝直升機、作戰坦克、火炮系統、無人機、戰術地空導彈等武器裝備項目。2019年6月14日,法國和意大利簽署了一項協議,計劃在未來10年聯合制造10~15艘新型軍艦。6月17日,法國、德國和西班牙又在巴黎航展上共同簽署了研發“下一代戰斗機”的框架協議,計劃在未來20年內通過“未來空中作戰系統”(FCAS)推出新一代戰斗機,以逐步取代德國的臺風和法國的陣風戰斗機,并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使戰機能與無人機編隊作戰,極大加強歐洲的整體聯合空中作戰力量。
從總體上來看,在近年來歐洲各國在防務合作進程不斷加快的大背景下,在武器裝備創新的研發機構整合、新技術理念設計和新武器裝備部署運用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努力,并呈現出集中力量發展重大創新項目的趨勢,這不僅大大節省了歐洲國家武器裝備研發和生產的成本問題,也極大優化了歐洲各國的國防工業體系,提高了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第三國”在歐洲軍備市場上的競爭力,并有助于促進整個歐洲軍備發展的戰略獨立性。

法國陣風戰斗機
雖然目前法國在推動歐洲共同防務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由于受到國內外相關因素的制約,未來發展還將充滿坎坷,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
首先,歐洲不斷高漲的民粹主義對于其防務一體化進程影響很大。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歐洲一體化給歐洲各國帶來的沖擊是不均衡的,各國在對待歐洲一體化的態度上有較大差異,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債務危機的影響,歐洲各國失業率一直高居不下,導致民粹主義浪潮洶涌,在民粹主義浪潮的籠罩下,很多民眾和政黨對歐洲一體化的抵觸情緒加大,認為其成員國政府無法保護本國民眾與經濟,這種抵觸情緒很自然也會外溢到共同防務合作上,認為構建“歐洲軍”需要讓渡部分主權,這會使國家安全面臨更大的威脅。這種觀點一定程度上也蔓延到了法國,給馬克龍政府造成了較大的沖擊,特別是近期出現的“黃馬甲”事件,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強烈的民粹主義,對馬克龍政府的執政理念造成了一定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法國作為歐洲大國,如果一旦走向民族主義道路,那么將會極大影響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所積極倡導的共同防務合作也將會陷入僵局。
其次,德國作為歐盟的另一核心國家,其態度立場也對歐洲防務合作進程構成較大影響,特別是與法國在很多問題上都有矛盾分歧。盡管法德都積極倡導和推動歐洲防務一體化,但兩國的出發點和目標不盡一致,在對待歐盟未來主導權的問題上也“各有算盤”。對于法國來說,由于擁有歐洲諸多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在軍事力量發展上沒有任何不利因素制約,因此更關心的是能力建設,把對外干預作為歐洲安全防務的重要指標,主張建立較小的國家集團,以便對歐盟進行掌控,從而提高自身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的主導權。而德國則更看重歐盟范圍內的機制建設,希望在歐洲一體化過程中實現更為廣泛的合作,盡可能多地將成員國都包括在內,以防務合作來促進政治合作,對聯合軍事力量建設并不是太熱衷。例如,2018年5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明確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德國不會參與建設一支“歐洲軍”,德國將保持與北約成員國的合作,熱心主持和參加“永久結構性合作”下的聯合研發。可見,如果法德之間的這些矛盾得不到解決,將會極大影響未來歐洲防務合作的走向。

馬克龍表示:歐洲安全不能再依賴美國
最后,增長緩慢的綜合國力也是法國難以實現其雄心壯志的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法國作為大國和強國的地位受到極大的挑戰,特別是作為硬實力核心的經濟實力下降尤為顯著。據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在全球經濟放緩和消費能力降低的背景下,法國國內生產總值2018年增長1.5%,遠低于政府制定的2.3%增長預期,這種經濟上的疲軟直接導致了法國在國防開支上難以跟上不斷增長的戰略需求,很多目標和意愿難以得到實現。例如,根據《2019年-2025年法國軍事規劃法案》,在武器裝備創新方面,法國的軍費預算將從2022年開始每年在創新領域的投入是10億歐元,而在太空力量建設方面,法國預計將從2019年至2025年在預算框架內投入36億歐元,這些對法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經濟負擔,如果未來法國經濟增長持續放慢,那么必將會影響法國在歐洲防務合作上確定的戰略目標實現。
從總體上來說,盡管法國面臨著上述諸多挑戰,但作為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主要大國之一,法國還是擁有諸多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在實現“大國夢想”上決不會打“退堂鼓”。隨著近年來歐盟防務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防務力量的不斷增強,北約軍事集團的凝聚力不斷削弱,美國駐歐洲軍隊的合法性也不斷受到質疑,這對于雄心勃勃但實力尚缺的法國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意愿也越來越強烈。可以預測,未來法國將會更加主動推動歐盟軍事一體化建設,并謀求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從而一方面不斷鞏固其在歐盟的領導地位,積極擴大國際社會影響力,同時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