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剛
【摘要】近些年,我國房價的波動相對較大,從價格慣性角度理解我國房價波動慣性,能夠及時帶來有效的市場判斷,也有利于制定科學的政策調控。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房價慣性波動的因素,并探究解決措施,以期能夠為房價調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房價上漲慣性;景氣狀況;政策
住房問題關乎民生,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提高了人們對住房的要求,我國的房價呈現出慣性上漲的趨勢,引起各方面人員的重視,及時穩(wěn)定房價,加強風險管理,提高經濟風險的應對能力尤為重要。通過慣性趨勢的思考,及時判斷我國房價的慣性走勢,為當下制定科學、合理的調控措施提供依據。
1、我國房價慣性波動的影響因素
1.1人口凈流入及城鎮(zhèn)化加快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人口流動越來越大,發(fā)達國家的凈流入人口增多,加速城鎮(zhèn)化的進程,同時為發(fā)達城市帶來眾多廉價勞動力。人口資源的流動也會帶來技術的革新和知識儲備的增加,進而促進人們的住房需求。住房需求量較大時,房價也呈現上升的趨勢。另外發(fā)達程度較低的城市也會吸引大批農村人口轉入,轉入的人口增多住房需求就增加,加速房價上漲[1]。但是最近幾年我國老齡化趨勢嚴峻,這從另一方面說明目前我國已經不是住房需求高峰期,房價也不會出現加速上漲的趨勢。
1.2土地資源相對匱乏
我國國土面積雖然比較多,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土地面積有效。大量涌入城市的農村人群在農村有宅基地,在城市也選擇有住房,這種情況下就會提高住房成本,房價上漲也卻有必要。不過隨著國家政策調控的干預,我國的房價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房價也不再呈現持續(xù)快速上漲趨勢。
1.3貨幣供應量增速過快
M2反映的是現實和潛在購買力,受我國國情和政策影響,M2增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要比GDP的增速快,這種情況下出現的過剩流動性就推動了房價的進一步上漲[2]。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以此帶動貨幣量的高速增長和房價的上漲。我國貨幣政策的實行,使得貨幣供應量出現穩(wěn)定狀況,這也開始逐漸轉變房價過高的趨勢,對穩(wěn)定房價保持穩(wěn)定慣性有重要的作用。
1.4居民收入持續(xù)上漲
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我國的居民收入緊跟著快速增長。再加上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買房的觀念深入人心,只要有一定的條件,哪怕通過貸款這種超前消費的情況進行,仍然愿意買房。住房出現供不應求的趨勢,房價也緊跟著上漲。不過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居民收入也出現平緩趨勢,這對保證房價慣性上漲也打下基礎。
1.5政策調控影響房價
政策調控是國家根據市場需要和人們生活的實際,制定相對、合理的對策,推動房價逐步平穩(wěn)發(fā)展,形成慣性。國家調控手段一般具有強制性,能夠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房價調控的作用,對于有效控制房價尤為重要。然而近些年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政策在影響房價慣性上發(fā)揮的作用有限,在接下來的政策制定中,要加大調控力度,提高調控效率,推動我國房價慣性波動。
2、我國房價慣性波動的調控措施
2.1政策調控本著“房住不炒”原則
我國的房價長期以來處于增長的趨勢,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呈現出輻射聯(lián)動的作用,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之間的房價增長趨勢相對較大,二線城市與三線城市之間的增長趨勢相差較少,城市發(fā)展出現失衡的狀態(tài)。這既和人們的住房需求有關,也與城市化進程發(fā)展狀況相關。一線城市的生活質量較高,各種公共設施比較完善,接受的流動人口也比較多,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基礎設施和一線城市相比有較大的差距。持續(xù)推動房地產改革,堅決修正“炒房”行為,根據房地產的供需要求,以及群眾的需要,本著“房住不炒”的原則,做好調控房價工作,發(fā)揮金融資源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作用,確保房價在一定范圍內浮動[3]。政策調控本身具有強制性的作用,在穩(wěn)定房價,保障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2.2充分引導穩(wěn)定房地產市場預期
我國房價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不斷變化中,呈現出連貫性較強,長期上漲,短期波動的情況,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之間的出現梯隊發(fā)展,其中一線城市的房價遠高于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房價。近些年新采取一系列的調控房價的措施,但是在改變房價上漲慣性方面的作用有限,需要提高調控效率,順應供給側結構改革,實現經濟增長,同時引導和穩(wěn)定房地產的市場預期,從而適當的帶動房價波動變化。
2.3提高風險管理和應對房價
我國的房價的增速一直以來慣性較強,就目前全國房價而言,小幅度的出現回落的情況。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一線城市發(fā)展趨于高端服務、工廠外遷等,土地資源和房地產開發(fā)成本相對回落,各種設施建設在逐步改善,人口規(guī)模可能會逐步增加。一線城市的房價回落會影響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房價回落,當市場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出現明顯變化時,可能會存在潛在的風險,需要及時采取政策調控,發(fā)揮市場的作用,做好風險管理工作。我國城市化進程還處于推進階段,大型城市接納人口的能力有一定空間,二線城市、三線城市能夠接納的人口基數也比較大,國家政策調控加速發(fā)展去庫存現象,進一步改善的居民住房需求和住房質量。接下來的住房調控中國家可以有選擇性的從國家經濟發(fā)展、居民改善住房需求的醫(yī)院以及去庫存等方式逐步推進,減少炒房、投機、金融風險等的影響。
結語:
我國的資本市場相對較弱,經濟信息不流暢造成理性預期難以形成,通常情況下采取適應性預期,過去的房價會對借來的房價走向造成影響,且影響具有持久性,房價的慣性對我國的金融行業(yè)發(fā)展也會出現影響。因此,加強政策調控的力度,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房價慣性,推動我國的房價波動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業(yè)強,陳守東,劉洋.對我國房價波動的慣性趨勢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9).
[2]佚名.我國房價的變化趨勢、周期波動與城市差異性[J].中國經貿導刊,2018,912(29):20-21.
[3]張艷,張維,化得良.我國房價變動的貨幣供給因素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7(1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