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摘要】本文立足“十三五”時期,濟南市圍繞“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戰略部署,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在新時期新起點上思考如何實現濟南的統籌融合、轉型升級和全面突破。文章以問題和目標雙導向為指引:首先分析了“十二五”期間濟南市城市規劃體系建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濟南市城市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與新挑戰;總結出新時期濟南城市規劃建設的新目標;最后提出“十三五”時期濟南城市規劃體系建設方面的發展策略。通過研究,希望對濟南市乃至其他城市在規劃編制與管理體系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與借鑒意義。
【關鍵詞】“十二五”濟南城市規劃體系建設回顧;“十三五”濟南城市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與新目標;“十三五”濟南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策略
1、引言
“十三五”時期,是實現“四個全面”的關鍵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沖刺的五年,是濟南市站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的攻堅時期。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濟南市委、市政府“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戰略部署,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全面落實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加快現代泉城建設步伐,在新時期新起點上實現省會濟南的統籌融合、轉型升級和全面突破。
2、“十二五”濟南城市規劃體系建設回顧
2.1 取得的成就
重點落實“以人為本”的規劃行動綱領,在“讓泉城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愿景和“美麗泉城、繁榮之都”的工作目標指引下,規劃編制體系日趨完善,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服務效能逐步提升。
2.2 存在的問題
2.2.1缺乏國家空間發展戰略對城市區域定位的引領和指導
濟南處于全國戰略空間格局的邊緣地帶,處于發展洼地、價值洼地,尚未融入大區域發展的整體格局,缺乏國家空間發展戰略對城市區域定位的引領和指導。
2.2.2城市發展水平與省會、區域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符
濟南城市發展一直沒有擺脫大省會、小城市的局面。濟南作為省會城市極核、經濟發展高地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規模偏小、人口偏少、實力偏弱,首位度不高,經濟總量偏低,缺乏足夠的帶動和輻射能力。濟南經濟總量指標僅占全省十分之一,全省經濟、文化、科技、人才、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凸顯出來。
2.2.3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壓力巨大
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環境污染持續惡化,水環境保護形勢嚴峻,侵占山體現象頻發。保泉體系尚未健全。主城區污染企業的搬遷尚處于起步階段,霧霾天氣頻發;城市生態隔離帶、山體綠廊等保護邊界劃定不清晰,保護力度不足;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質量任務艱巨。
3、“十三五”濟南城市規劃目標
3.1 打造國家級城市功能區
主動承擔國家職能分工,以攜河發展為契機,以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為基礎,積極爭取打造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等國家級重要戰略功能區。
3.2 構建均衡發展的城鎮體系
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形成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城鎮發展格局。縣域經濟跨域提升,農村面貌顯著改觀,城鄉一體化的全域基礎設施網絡更加完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
3.3 調整優化城市空間布局
城市空間拓展步伐加快,北跨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城市空間形態得到優化,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完善,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的區域城市空間結構。
3.4 謀劃產業和生態導向下的城市發展版圖
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具有省會特色的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高端、高質、高效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發展短板得到有效補齊,經濟綜合實力和區域影響力大幅提升。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形成,大氣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山、泉、湖、河、城”的城市特色更加鮮明。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人,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
3.5 實現新城老城平衡發展
統籌存量改造和增量開發,實現新城、舊城良性互動,形成教育、醫療等資源在新、舊城的有序疏導和均衡配置,使新、舊城發展更加繁榮。
4、“十三五”濟南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策略
4.1轉變規劃思路,強化創新發展
從關注城市增量擴張到存量規劃和增量規劃并舉;從三規合一到關注經濟、生態等的多規融合;從注重空間安排向重視政策措施研究轉變;從靜態藍圖到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應用。
4.2立足區域統籌,科學謀劃城市發展空間
重點研究以融入國家戰略為目標,以沿黃經濟帶為軸帶的區域空間發展格局與發展戰略,進而落實經濟軸帶拓展用地的總體布局。深化完善“城市中心—次中心—衛星城”規劃布局研究和區域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
4.3強化頂層設計,注重總體層面的引導
在綠色發展理念下,強調建設用地規劃和非建設用地規劃并重的總體雙控。
(1)以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和修編為重點,強化建設用地總體控制。
(2)啟動編制全域生態本底支撐非建設用地用途區劃與管控規劃,強化非建設用地總體控制。
4.4完善控規體系,強化規劃管控與實施
在大數據時代,積極搭建控規成果數字化一張藍圖管控平臺。加強城市設計,提倡城市修補,強化對城市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泉城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
4.5關注時事熱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課題研究
落實區域聚焦戰略,高水平規劃建設中央商務區;圍繞區域性經濟、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開展全市金融商務辦公專題調研,啟動城市物流系統等專項規劃;全力改善服務民生,盡快完成教育設施、福利設施專項規劃,加快推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完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歷史街區保護規劃報批,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的申報和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加強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等理念的研究,為濟南對接《中國制造2025》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做好空間落地支撐。
結語:
十三五時期,濟南市回顧十二五建設發展經驗,展望未來發展形勢,從戰略引領-中觀布局-微觀操作三個層面進行規劃編制體系建設,突出產業與生態發展主題,關注綜合交通、名城保護與民生保障,建立健全濟南城市規劃規劃體系建設內容。
參考文獻:
[1]《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
[2]《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
[3]《濟南市三年建設規劃(2014-2016年)》
[4]《濟南市2015-2016年度建設計劃》
[5]《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2015
[6]《濟南市城市中心-次中心-衛星城布局規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