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文中,筆者將結合個人從事新舊建筑設計改造工作經驗,總結新舊建筑質量、空間結構、外觀造型設計改造的策略和方案。希望以此篇論文為同行業者提供建議參考和學習借鑒。
【關鍵詞】設計改造;新舊建筑;建議參考;外觀造型;空間結構;健康安全
新舊建筑改造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考慮到施工現場水文地質、周邊自然生態、附近商區和住宅等環境因素,在此基礎上對舊建筑實施改造和翻新設計,確保改造后的“新建筑”與城市整體規劃、建筑周邊環境相協調、相適應。對舊式建筑工程項目的改造翻新設計應結合具體工程現實情況,使用靈活、多樣化的設計手段,完成優秀的設計作品。
1、改造翻新后的建筑工程應與改造前的建筑工程統一協調
建筑工程項目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地區建筑群落、城市建筑規劃的組成部分。在舊建筑翻新改造設計方案中,應保證翻新后的建筑構造、樣貌風格與城市整體規劃、地區建筑群落的形態、樣貌、風格保持協調一致。盡管每個建筑工程項目擁有自身的獨特與創新,但作為地區建筑群落中的構成部分,其與附近其他建筑工程項目之間擁有關聯和共性。具體改造翻新設計要求如下:
一是,針對舊式建筑工程的改造,應保證在外觀配色、建筑造型、使用材料、建筑高度、建筑規模等方面與改造前的建筑設計方案相協調。建筑底層、輪廓、屋檐、門窗等構件和部位設計,可以保留或者直接采用舊式建筑的設計方法和設計風格。以北京菊兒胡同翻新改造工程項目為例子,設計師吳良鏞先生保留了胡同單元樓的底層框架結構,在三層和二層樓層中設計出庭院,并為一層院子中的樹木保留出生長空間,形成古典園林和古典磚瓦胡同建筑風格的巧妙融合,是舊式建筑項目翻新改造的典型工程案例。
2、新建筑為次要,舊建筑為主要
2.1新建筑隱藏在舊建筑之中
如果改造的舊建筑造型優美、歷史悠久、裝飾細致獨特,并與周邊其他建筑風格相呼應,形成風格特色鮮明的區域建筑群落。設計人員應保留舊建筑的外觀和框架,針對建筑地下、內部空間實施改造設計。
2.2新建筑與舊建筑相互融合
如果改造舊建筑的同時,需要保留舊建筑的設計風格、建筑材質、歷史文化,又需要滿足居民對現代化建筑功能的需求,則應當使新建筑與舊建筑相互融合,形成共同使用的圍合空間,既為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使用提供便利,同時也起到保護歷史建筑,傳承建筑精神文化的作用。
2.3新建筑與舊建筑的對比設計策略
對比是建筑工程設計中經常使用的設計手段之一,以呈現給受眾強烈的視覺審美感受,也是建筑工程設計中最基礎的美學設計理念之一。將舊建筑與新建筑的外觀造型、文化風格、歷史年代進行比較,以突出舊建筑的時代感和歷史感,呈現新建筑的現代感和潮流感。
2.4新建筑與舊建筑的映襯設計策略
映襯設計也是建筑設計中基礎、常見的方法之一。新建筑中可以使用玻璃幕墻的外觀造型設計,反射出舊建筑的影像,形成虛像和實物的相互映襯。新建筑與舊建筑的厚重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新建筑的建筑體量虛化的同時,也避免了與舊建筑的沖突。
在翻新改造設計中,設計師應堅持人性化原則標準,注重提高個人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優化建筑工程改造設計方案,采用節能環保、質地輕薄的材料,為城鎮居民提供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環境,實現建筑產業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2.5綠化
過去大都側重在建筑上的處理,其實只要合理運用綠化,既可以改善室外環境,又可使新舊建筑搭配協調。在一些地方,可用充分利用樹木對人的視線的遮擋,利用綠化將建筑上部分不和諧之處遮蔽起來,也同樣會起到消除不和諧因素的作用,使新舊建筑搭配設計更加和諧。貝聿鉻老先生的“巴黎羅浮宮的擴建”就是最好的范例。貝老先生認為新增建筑將會對羅浮宮造成破壞,只有將所需求的空間地下化是最好的解決之道,但地下化的結果不易使人感到新建筑的存在,于是,貝老先生想到創造一個標志來突顯羅浮宮的巨大變革,這個標設計理念的發展成為日后令人驚嘆的“玻璃金字塔”:玻璃金字塔的體型簡單、立面突出、清明透亮,完美地解決了場地狹窄及新舊建筑沖突的矛盾。
3、以新建筑為主,賦予舊建筑新的功能和造型
以新建筑為主,保留舊樓的框架,賦予它新的功能和造型,使之與新建筑在外形及功能上均保持一致,從而營造一種全新的設計空間。歷史街區的保護和文物保護是不一樣的,文物建筑要恢復回原貌,會有很多限制,對于文化歷史街區我們更多是應該保留其整體風貌,讓它和周圍要和諧共存。
西藏墨脫縣墨脫鎮核心區城市規劃設計,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對當地的自然與歷史原生態精華和基本特征進行提煉,結合門巴文化、洛巴文化等當地傳統文化,建筑造型上遵循當地的建筑風格基礎上,總結和糅合傳統門珞巴族建筑的風格,指導核心鎮區的規劃設計、改造更新。設計出極具有文化底蘊傳承和具有濃厚民族氣息的建筑街區。在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并以此為輻射中心,向周邊的街區進行改造,包括東布路、致富路改造及縣城改造,此舊城建筑改造發展成為墨脫縣城重點建設實施項目。
通過參與多個項目的設計,我深深體會到建筑設計中,新舊建筑的矛盾,“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充滿活力,是設計的主流,“新”是促進建筑發展的動力,而“舊”是矛盾次要方面,它代表傳統、文脈。新舊建筑既不是勢不兩立的,也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如何做到新舊建筑的協調,沒有固定的設計模式,只要能夠把握和諧的思想貫穿于設計的始終,設計時充分地考慮到建筑所處的歷史、地理、人文環境、建筑功能等,理性地在新舊之間選擇合適的設計思路,反復思考推敲,再運用一些恰當的設計手法,相信一定臺以實現新舊建筑完美的結合,處理好新舊建筑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張桐桐,楊瑛.紀念性建筑改擴建設計手法初探——以芷江飛虎隊紀念館為例[J].福建建材,2018(11):39-40+68.
[2]賀龍,李鑫,張鵬舉.再生長——改擴建設計中建筑秩序的延續與重構[J].城市建筑,2018(28):17-20.
[3]卜一.基于宗教世俗化背景下宗教建筑設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8.
[4]石露.舊工業建筑改擴建中新舊組合研究[D].湖南大學,2017.
[5]闞斌,楊旭東.基于再生思想的高校校園建筑改擴建設計原則探究[J].工業設計,2017(03):110-111.
作者簡介:
徐冉,大連都市發展設計有限公司,遼寧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