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岡

三亞是一個讓人神往的地方,無論你是否曾經去過,這個詞躍入腦海給你帶來的畫面一定是碧海藍天、椰風細沙。游客們去三亞,可能有一半直奔亞龍灣、大東海或者海棠灣,躺在海邊的沙灘上,靜看日出日落,閑淡而舒適,任由時光溜走。
其實海南的人文景觀也很值得我們去發現。海南住著多個民族的居民,漢族約占82.6%,黎族約占15.84%,苗族約占0.82%,壯族約占0.67%。當地悠悠千年的人文風貌在三亞市偏郊的黎村苗寨里就可以看到,這里至今還居住著海南最原始的土著居民,是海南黎苗民俗風情的縮影。
要拜訪土著居民,對于多數來到三亞的游客來說,不必抱著探險的心態徒步穿越森林,到甘什嶺自然保護區的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就足夠了。這片綠油油的山林中間是一條連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故稱檳榔谷。檳榔谷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村、甘什黎村和雨林苗寨三塊組成。這里不僅風景秀麗,還有講述迷人傳說的民族歌舞。
景區內的風景和文化體驗,網上的介紹很多,你可以查找相關攻略和游記,或等身在其中時細細感受,我就不詳細描述了。我想分享的,是一點也許會被忽略的小趣事。走進檳榔谷景區,有一種處處出現的小家伙——青蛙。青蛙雕塑遍布景區,它們有的在景區入口憨憨地向來賓抱拳,有的藏身瀑布旁和湖面上,有的蹲在垃圾桶上,就連表演舞臺上也有一只只可愛的青蛙。這些青蛙的造型和顏色各有不同,有抬頭張嘴的,有凝視前方的,有灰色石質的,有被刷得綠油油的,還有金色的。
為什么這里這么多青蛙?難道是為了蹭前陣子流行的游戲“旅行青蛙”的熱度嗎?原來,青蛙是黎族人的吉祥物。自古以來,這里的人們就認為青蛙有著神秘的能量,能呼風喚雨,保證糧食的豐收。青蛙是黎家人民的崇拜對象,因此當地人從不捉食青蛙。現在,對黎族人來說青蛙還象征著多子多福、平安、財運,于是在景區里可以看到許多青蛙雕塑。
在游戲“旅行青蛙”中,玩家可以養一只青蛙,大家親切地把它們叫“蛙兒子”。玩家并不能控制“蛙兒子”的具體行動,只能給它準備旅行裝備和食物,然后等待它不定時地在旅途中寄回明信片,或帶著紀念品旅行歸來。整個游戲中,玩家是很被動的,因此被稱為“佛系”的游戲。你是否發現,游戲中的主角,和被黎族人奉為吉祥物的青蛙有一點相似呢?在游戲里和在三亞的叢林中,青蛙都有某種超然、淡定的能力。游戲里,你只能任由小青蛙隨心所欲地去旅行,而在三亞檳榔谷,青蛙更是被賦予了神秘的力量,被人類崇拜著。
無論在游戲還是生活中,旅行的目的和意義都各不相同。古語“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意思是“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其實這句話也可以解釋為:“智者樂,水”,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淡泊而悠然;“仁者樂,山”,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任世間千變萬化,依然巍然屹立,寧靜、崇高。人們常把旅游稱為“游山玩水”,可是現在的我們享盡了科技帶來的便利,上了飛機就能變身蒼鷹,越過千山萬水,乘上高鐵就超越赤兔,一夜千里,卻不一定能體會到古人游山玩水的意境。旅行的樂趣和意義,在于欣賞,在于體驗,在于發現,也在于思考。
無論如何,旅行給人帶來的體驗和感觸是循環往復的生活難以給予的,多增長旅途見聞有利于開拓我們的視野和思路。檳榔谷是海南省有特色的魅力旅游風景區之一,是值得一看的民族文化“活化石”。如果你恰好到海南三亞玩,進入檳榔谷,是否會停下腳步,摸一摸這些青蛙的腦袋,思考一下與青蛙有關的游戲、文化和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