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豬八戒、野豬戰神與女真族?

2019-09-29 03:06:28張同德
明清小說研究 2019年2期

·張同德·

內容提要 發現于金代河南墓中門楣上的《唐僧師徒取經歸程圖》表明豬八戒形象形成于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國時期。作為勇猛戰神的表征,野豬歷來為南亞、中亞、西亞、東北亞等游牧民族所崇尚。至晚自絲綢之路以來,中外交流溝通了東西方關于野豬戰神的文化記憶。女真族的祖先肅慎族是世界上最早馴養野豬的民族之一,他們對野豬的喜愛,則在民習上為豬八戒出現于唐僧西天取經隊伍中奠定了基礎。異域野豬戰神如瓦拉哈、韋勒斯拉納等的神話傳說與女真族愛豬習俗的契合促成了豬八戒形象在金代的生成。

引 言

新刊于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第一回缺,至第二回猴行者以白衣秀才的身份加入取經隊伍,法師團隊成為了“僧行七人”,然而其中五人為“小師”即行者而面目模糊,從而所謂大唐三藏師徒西天取經,“實際上主要只是三藏和猴行者兩個人的活動”①。詩話里面有一個深沙神,有人認為它就是沙僧的前身,然而他卻吃過唐僧前世兩次而并沒有跟從法師去西天取經。至于豬八戒或豬神的形象,則尚未在詩話中出現。

蔡鐵鷹命名的《唐僧師徒取經歸程圖》,據說取自于河南某墓,墓內有一塊墓志石,銘文落款“大定三年”(1163)。“大定”是女真金國金世宗完顏雍的年號,始于1161年,終于1189年。由于墓志石今已不知去向,所以畫像的時間需要進一步確定。畫像中人物為唐僧師徒四人,除此之外也有一匹馬。蔡鐵鷹根據畫像中孫悟空頭戴的東坡巾,考定畫像時間確實是“金代”:“(孫)悟空頭戴東坡巾在前,呈大踏步向前的姿態,有棒夾在左腋下,右手搭在額頭,作回首眺望狀,似乎是在招呼隨行眾人;悟能八戒緊隨其后,左肩挑經卷擔,右手提衣襟跨步,作努力前行狀;再后是白馬,鞍具華美,馱有經卷;白馬后面跟隨的是悟凈沙和尚——一個白白凈凈的和尚,兵器在左肩,似乎是月牙鏟之類;隊伍的最后是唐僧玄奘,頭戴毗盧帽,雙手合十,背后有佛光。”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豬八戒不是《山海經》“人面豬身”的豬神形象,而是“豬頭人身”,長嘴大眼,頗有印度大神毗濕奴的野豬化身瓦拉哈之神韻③。

山西曾發現一本民間祭賽用的《禮節傳簿》,其中有金、元隊戲《唐僧西天取經》的角色排場單,它提到取經隊伍也是四人一馬,也就是說此時豬八戒已被構型。然而,徐曉望認為,“現存山西隊戲《唐僧西天取經》的產生是在《西游記平話》之后”④。如果這個論斷確實,則隊戲較晚出了。

在《西游記》元雜劇中,豬八戒自我介紹說:“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車將軍。”⑤摩利支天(Maricideva)是佛教密宗中的神祇,平常他坐在或站在野豬的身上,或坐在七頭或九頭豬拉的車上。其形象有多種,其中的三面塑型中有一面為尖嘴獠牙的豬面。不過,摩利支天的豬是一頭金色豬。其金色或許與佛教崇尚紫金色相關。在《西游記》雜劇中,土地神說豬八戒是一“豬精”。

朝鮮《樸通事諺解》注引《西游記》平話云:唐三藏法師以齊天大圣“為徒弟,賜法名吾空,改號為孫行者,與沙和尚及黑豬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師脫難,皆是孫行者神通之力也”⑥。小說《西游記》似直接從《西游記》平話而來,因為豬八戒也是一“黑豬精”,與平話的敘述相同,而不是元雜劇中的“金色豬”。然而,此等細節其實也難作確鑿的證據,因為戲曲、平話在當時主要存在于音景(soundscape)之中。

廣東省博物館藏有一個磁枕,磁枕經過鑒定,屬于元代耀州窯,上面所繪彩圖為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故事,四人一馬,人物齊全,而豬八戒赫然在目。

由以上可知,在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中,豬八戒最早加入取經隊伍的時間為金代。由此就引發一系列問題:為什么豬八戒野豬的形象出現在金代?契丹遼,史稱“佛國”,為什么彼時沒有出現豬八戒呢?唐三藏西天取經,猴行者是護法,可是為何在其中又塑造了一頭野豬的護法形象呢?蒙元時期,“回回遍天下”,而眾所周知,伊斯蘭教圣經《古蘭經》認為豬為不潔之動物,從而教徒不食用豕肉,甚至不愿意提及豬,可是《西游記》平話與元雜劇中為何毫不避諱豬呢?

一、豬八戒的原型為何是一頭公野豬?

豬八戒的原型,前賢時俊多有所研討。拙文《試論豬八戒的原型為瓦拉哈》依據動物神祇身體結構審美文化的民族偏好,曾論證過豬八戒的原型為印度大神毗濕奴的化身之一野豬瓦拉哈⑦。印度神話中的“化身”一詞,其原文為avatara,意思是從天界“下來”,即神仙“下凡”。據印度神話可知,印度三大神之一的毗濕奴為了拯救世界,曾有過十大化身:魚、龜、野豬、人獅、侏儒、持斧羅摩、羅摩、黑天、佛陀和迦爾吉。瓦拉哈是其中的那一頭拯救大地女神的野豬。

野豬拯救大地的故事在印度神話里出現得很早。《夜柔吠陀》中就有生主梵天變作野豬將大地從滔滔洪水中拯救出來的敘述。《百道梵書》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只不過野豬的名字叫愛穆舍。《薄伽梵往世書》則寫道:發洪水時,大地被水覆蓋了。梵天正在琢磨怎么才能讓大地浮出水面?這時,從他的鼻孔里掉出來一頭野豬。野豬本來只有指尖那么大小,然而瞬間它就變得像大象一樣,并在繼續無限地增長。梵天馬上意識到它就是毗濕奴。這頭野豬迅速潛入海底,用巨牙將大地舉出水面。這時,阿修羅金目沖了過來,妄想將大地奪走。毗濕奴用其輪寶將金目的頭顱斬掉。

瓦拉哈的印度塑像是豬頭人身,他到海底與妖魔希羅尼亞克夏大戰了一千年,終于殺死了妖魔,將大地女神拯救了上來。毗濕奴為何化身為一頭野豬呢?因為野豬一則會游泳,二則非常勇猛。野豬作為英雄幫助人類戰勝洪水的故事,并非僅僅見之于古印度神話,在中國的納西族、彝族、黎族和摩梭人的民間故事中也有類似的敘述⑧。

可是,不同的民族對豬的好惡簡直有霄壤之別。如前所述,伊斯蘭教教徒認為豬是雜食動物,不潔,因此他們不吃豬肉。漢民族家中豢養之豬,由于圈養的環境而日見其臟,于是人們便生偏見,認為豬臟、懶、笨。這與游牧民族所在叢林里所見到的野豬兇猛、強悍、迅捷迥異,從而不同的民族對其好惡便有很大的差別。

弗雷澤說:“豬最初被視為神圣之獸。”⑨南亞、中亞、西亞、東北亞等地的族群大都喜歡豬尤其是野豬,在其史詩、傳說或民間故事中,野豬都是正面的形象,如同漢民族語言中的龍鳳一樣。例如,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有這樣的詩句:“巨大的野豬住在山洞里,它們在林子里來回蕩游;為了想喝水走了過來,吼聲就好像那公牛;它們樣子都長得很美,人中英豪!你會在池旁邂逅。”⑩又如,在撒馬爾罕大使廳的西墻壁畫上,波斯使節有三個人,薩珊波斯王子站在中間,他前面是大祭司,后面是大元帥,而這位武將的服飾上,就繡有野豬像以表明其武士身份?。

瑣羅亞斯德教是公元前6世紀瑣羅亞斯德創立的宗教,被波斯帝國立為國教,在基督教、伊斯蘭教傳入之前,它是中亞、西亞最有影響的宗教。在中國,它又被稱作“祆教”“火祆教”或“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的經典主要是《阿維斯塔》,第14篇《亞什特》第1—10章敘述了勝利之神韋勒斯拉納的十種化身:“靈光伴隨的疾風,犄角上方顯現‘阿馬'的公牛,額頭上方顯現‘阿馬'的白駿馬,發情的烈性公駱駝,迅速置敵于死命的公野豬,明眸體健的15歲青年,尖喙好似鋼刀的雄鷹,彎犄角的牡綿羊,尖犄角的野山羊和威武的男子漢”?。其中的公野豬兇猛好斗,是斗戰神或勇猛精神的表征符號。

韋勒斯拉納,又名韋雷特拉格納(Verethraghna),或巴赫拉姆(Bahram),Vahram,Victory,是勝利之神、戰神,通常被等同于古希臘神話中的戰神Ares(阿瑞斯)和立下十二項“不可能完成的”英雄偉業的半人半神Herakles(赫拉克勒斯)?。神話中的戰神一般善于變化,但其他民族的戰神大多為人形,然而波斯的韋勒斯拉納戰神卻常常化身為一頭野豬。正如馬爾夏克所說,“該神還有一個重要的野獸化身就是野豬:雖然野豬頭的圖像完全是從薩珊波斯王朝借來,野豬崇拜同時在伊朗本土和粟特流行。”?《耶斯特》對戰神韋勒斯拉納的野豬化身有過詳細的描述:“尖牙利齒、致人死命、難以近身、面目可憎、滿臉斑點、身強力壯,長著鐵踵、鐵足、鐵腿、鐵尾和鐵爪。”?

粟特人是東部波斯人,在粟特人的壁畫里,波斯史詩魯斯塔姆廳五大場景的第一幕,“姑娘的黑馬帶有額外的韁繩,有一個三頭四臂魔王出現,其中一個手臂就扯著黑馬的韁繩。魔王坐在戰車上,戰車由兩匹奔馳的野豬牽引,奔馳在姑娘馬前。”然而,“通常野豬牽引的戰車屬于另一個粟特神,戰神維拉士拉格納(Werethragna)。”?維拉士拉格納是韋勒斯拉納的另一個音譯名。

據著名文明史家杜梅齊爾的發現,在雅利安人的社會里,三大傳統職業分工分別為:祭司、武士和牧民(一說商人);或者說祭司、武士和生產者。?在其神話世界里,與之相對應的,神祇也具有三種主要的功能:主掌宇宙制度、發動戰爭、保存或維護宇宙?。印度三大神可以與上引功能一一對應: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管毀滅、毗濕奴是維護之神。印度的四大種姓制度也與此有關,即婆羅門為祭司階層,剎帝利為武士階層,吠舍為農工商階層,首陀羅為服務階層。種姓制度之外,尚有賤民階層,即不可接觸者。印歐文明社會的三種社會分工功能極具有啟發性,在此透視之下,在《西游記》中,唐僧是一位祭司;孫悟空、豬八戒是武士;而沙僧的功能則相當于牧民或生產者,即忠實的仆人。

然而,這種功能相似性對應實事求是地說似乎有牽強附會的嫌疑,因為二者畢竟不那么吻合和一致。可是,結合著瑣羅亞斯德教來看,唐僧西天取經人物功能與上述社會分工功能結構相比更具有一致性。祆教寺廟里燃燒著三種圣火:祭祀之火、王者與武士之火、公社社員之火。圣火結構對應著人物功能結構:唐僧起著宗教中祭司的功能;孫悟空是王者(他做過美猴王、齊天大圣),同時又是唐僧的護法,取經路上起著武士護衛的功能;豬八戒也起著武士的功能,大多時候還挑著擔子;沙僧則是取經隊伍中的社員或唐僧忠實的侍從。

絲綢之路的鼎盛時代,也是粟特文明的黃金時代,大致相當于中國的北朝、隋代和唐代。瑣羅亞斯德教在公元6世紀初傳入中國,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北魏帝國、北齊、北周等政權都曾在鴻臚寺設專職進行祆教的祭祀。在唐代,據張鷟《朝野僉載》卷3記載,“河南府立德坊及南市西坊皆有胡祆神廟。每歲商胡祈福,烹豬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祈福之后,他們還表演幻術:“酹神之后,募一胡為祆主,看者施錢并與之。其祆主取一橫刀,利同霜雪,吹毛不過,以刀刺腹,刃出于背,仍亂擾腸肚流血,食頃,噴水咒之,平復如故。”?Chidag Andarzi Poryotkeshan成書于約公元9世紀,規定了祆教教徒必須遵守的規范和準則,如“他應該娶妻,并使她懷孕”;“他應該使土地變成耕田,從事農作”;每天“三分之一是飲食、享樂和休息”(此條教義說明祆教反對苦行)。?這幾條規定與豬八戒皆相關:豬八戒娶有妻子,故事的版本不同,而其妻子的名字也不同:裴海棠、卵二姐、高翠蘭。豬八戒使用的武器是九齒鋼鈀,在兵器史上農具作為武器有點不很尋常,這可能與祆教重農有關。據沙爾登的記載,“波斯的祆教徒主要從事農業,……他們認為從事農業不僅有益而且潔白無瑕,并且是值得稱道的高貴職業,在所有職業中位居第一,至高無上的大神和次一位的諸神都會給最高的評價和回報。”?豬八戒貪吃懶惰,享受物質生活,而祆教教義對此并不反對。豬八戒好色,而祆教反對禁欲。

陳垣《火祆教入中國考》認為,“元曲中既時演祆神,則祆神至元時,不獨未曾消滅,且更形諸歌詠,播之管弦”?。元吳昌齡著雜劇《二郎收豬八戒》可能涉及祆教戰神韋勒斯拉納攜帶其細犬擒捉野豬精豬八戒的故事,可惜今已佚失。而在雜劇《西游記》中則有豬八戒自述“只怕二郎細犬”的敘事,從而豬八戒最終被二郎神所降服。那么,黑豬精為何怕細犬呢?動物世界中真有能夠獵殺野豬的狗,如阿根廷杜高犬。獵犬與戰神韋勒斯拉納常常聯系在一起?。二郎神,其原型即祆教維施帕卡神(Veshparkar),他們都是三頭六臂,武器都是三叉戟,身邊都帶有獵犬,從而二郎神也總是與獵犬在一起?。維施帕卡與韋勒斯拉納是什么關系呢?韋勒斯拉納是波斯本土瑣羅亞斯德教中的戰神,“粟特人稱之為‘Weshparkar',漢譯為‘云漢'”?Weshparkar是 Veshparkar的另一種拼寫法,“來自詞源Vayu”?(印度神話中的風神伐由),音譯為維施帕卡,是祆教粟特系統中的風神。粟特系統中的風神、雨神都是戰神韋勒斯拉納的變種。至于風神細犬的影響,在元雜劇中,獵犬曾擒捉過豬八戒;在《西游記》小說中,二郎神的細犬曾咬住齊天大圣,大圣絆倒后被擒拿了。

維施帕卡神的形象借自于印度神話中的濕婆。而佛教的護法神摩醯首羅天的形象又來自于瑣羅亞斯德教的風神維施帕卡神。維施帕卡一身穿甲胄、三頭六臂或四臂,上抬兩臂分別握著弓和三叉戟,此形象見之于撒馬爾罕遺址、庫車龜茲、和田、敦煌、云岡石窟的壁畫中。這些壁畫是大西域神祇東漸的證據,表明東西方宗教文化的交流、融合和變異。

韋述《兩京新記》卷三有關于長安布政坊胡襖祠的記載:“武德四年(621)所立,西域胡天神,佛經所謂摩醯首羅也。”?既然是胡襖祠,那么里面被祭祀的就應該是祆教神祇,而不可能是佛教的護法神。然而《兩京新記》的記述卻表明當時的人們已經分不清粟特人的祆神還是佛教的護法神了。

《阿維斯塔》認為,善、惡二神的爭斗,便是世界的常態。善即光明,它創造了一切真、善、美,如火光、秩序、狗、雄雞等;而惡則是黑暗,它創造了一切假、惡、丑,如猛獸、惡禽、蛇、蝎、毒蟲等。雅利安人向神獻祭之后,通常將祭品拋向天空,飼喂老鷹或禿鷲;或是將祭品喂狗,他們認為“狗與鬼神相通”?。今天西藏某些地區大年初一仍然將祭品喂狗以預測來年的禍福。狗是靈物,這也表明了為什么狗能擒捉野豬?或云,野豬在南亞、中亞等地被視作戰神的表征,何以會出現狗擒捉野豬的敘事?這是因為民族神話在流傳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在地化和變異,例如印度的因陀羅是戰神,是天神之主,然而到了波斯,“因陀羅是武士神,以兇猛著稱,信仰阿胡拉一派得勢后,遂稱提婆為‘偽神',以后更貶為‘惡魔'。”?再如,野豬在中亞是戰神的化身,然而古代中國蠟祭八位農神之一是虎,因為老虎專門驅趕野豬以保護莊稼。野豬固然在南亞、中亞由于其兇猛而被認可,然而它與牧民的朋友狗相比就難以相提并論了。

狗在祆教中具有極其特殊的宗教地位。據屬于《阿維斯塔》之一部的《班達希申》(創世記)可知,犬和雄雞都是為與群魔和術士相對立而創造的。“它是一切邪惡者的克星,它一旦狂吠,則將向可厭者猛撲”?。可見,犬是與惡魔斗爭的勇士。所以,古代雅利安人對犬有特殊的喜愛和情感依賴。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波斯祆教祭司(Themagus)在舉行祭祀典禮的時候,除了人和狗以外什么生物都敢殺;波斯人死后,他們的尸體也只有在被狗或是禽類撕裂之后才埋葬?。

很久以前,西域地區就盛行養犬。《新唐書·西域傳》曾記載:“波斯,居達遏水西,距京師萬五千里而贏……多善犬、、大驢。”?據祆教經典《阿維斯陀》第一部分《維提吠達特》記載,犬“從午夜走動到凌晨,擒殺惡神創造的成百上千的惡生物”?。這或許便是二郎神的細犬能夠收服豬八戒的緣由吧。

古代中國人,其實也曾很欣賞野豬的勇猛。民謠“一豬二熊三老虎”說的就是野豬比熊和老虎還兇猛。紅山遺址出土了蜷體“玉豬龍”。春秋時期,孔子的徒弟子路,就佩戴野豬服飾,因為他“好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豭,公豬。豚,小豬。子路將其作為佩飾,表明他“好勇力”。又,春秋時,有一個地名叫作彘。而古代的人們對豬及其各種稱謂如豕、彘、豨、豚、豭、烏金、黑面郎、黑爺、剛鬣等尚沒有厭惡感,給孩子取名都用它,如歷史上的陳豬、薛野豬、張豬兒、李豬兒、完顏豬兒、陳豨、荀彘、漢武帝劉徹的小名“彘”等。題為后漢郭憲所編撰《洞冥記》卷一云:“漢武帝未誕之時,(漢)景帝夢一赤彘從云中直下,入崇芳閣,……后王夫人誕武帝于此殿。”?據五行思想,赤乃漢皇室族徽之一,如赤蛇斬殺白蛇的傳說,暗喻劉邦圍剿項羽、項羽兵敗自殺。漢景帝陽陵出土了53頭陶豬,栩栩如生,憨厚可愛。王莽的精銳部隊名號為“豬突豨勇”。六朝,尚豬之俗,興然若布。時至唐代,豬尚有英名。如陜西禮泉鄭仁泰墓出土的彩繪武服陶俑,斷代約公元664年,武士所著甲胄肩部裝飾獸面吞臂為“豕首吞臂”,豕首刻畫微妙,眼珠怒瞪,露出獠牙作嘶吼狀。肩飾“豕首吞臂”表明了人們對野豬兇猛力量的崇拜。

藏族神話傳說中,有多位神祇為豬首人身的形象,如土地神哈薩噶爾巴,他有三個頭,左邊的是豬頭,中間的是象頭,右邊的是虎頭。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生有豬頭、蛇頭和鳥頭的紅色人。西藏厲神中有一位重要的紅色土地神,她也是豬首人身。土地神之女本吉佐姆,騎著一頭豬。還有大黑護法中的大兄妹護法,也是生有豬頭。?唐代,蓮花生等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大唐與西藏地區之交往,宗教上的交流當是應有之義。蒙元時期,藏傳佛教即喇嘛教成為國教,八思巴等成為帝師,其對于漢地文化之影響更是深遠。

在古代世界史上,族群之間的物質往來和文化交流遠遠比后人所想當然認為的更頻繁、更細密和更深遠。如5至6世紀,波斯使節入貢北魏凡十次,北魏亦派遣使者出使波斯。庫思老一世時,“波斯與中國之宇文周是時互通使節”(張星烺語)。遼國,在當時就具有很強的國際影響力,斯拉夫語中的“契丹”指的就是中國。據《遼史》可知,中亞、西亞等地曾向大遼國進貢,例如:“遼天贊二年(923)六月辛丑,波斯國來貢。”?回鶻向大遼進貢梵僧、名醫?;貢獻孔雀?;貢良馬、良犬?。大食國向遼國進貢大象?。大夏進貢回鶻僧、金佛、梵覺經?。女真貢馬萬匹,夏國進貝多葉佛經?。等等。由此可以想見,西域文化隨著國與國之間外交的展開而彼此皆受到內在的文化影響。

二、豬八戒為何最早出現在金代?

中國歷史上的女真族,其歷史非常悠久,古稱肅慎。《國語·魯語》首次明確記述了肅慎所貢周王朝為“楛矢石砮”。肅慎人是世界上最早馴養家豬的古代民族之一,在虞、夏、殷、周時期就以養豬著稱。我國家豬的飼養歷史超過了六千年?。“全新世中期野豬和鹿科動物為西遼河流域最主要大型食草動物。其中野豬被那時人們看得更重要。據研究,野豬(Susscrofa)主要以紅松和柞樹種籽為食,也吃其它植物性食物。西遼河流域野豬廣泛存在,表明植被可能是針闊混交林或森林草原。”?據《山海經》,司彘之國在“流沙之東,黑水之西”?;“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肅慎國記》記載:“肅慎氏,其地在扶余國北可六十日行,東濱大海。夏則巢居,冬則穴處,……豬放山谷中,食其肉,衣其皮,績豬毛以為布……死者即日便葬于野,交木作小槨,殺豬積槨上,富室數百,貧者數十,以為死者之糧。”?肅慎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廣袤土地上,這里森林密布,沼澤星羅棋布,野豬眾多。肅慎族有圍獵野豬的習俗。野豬為他們提供了肉、皮、毛等。

兩漢、魏晉時期,肅慎改稱挹婁。《后漢書》記載:“挹婁,古肅慎之國也……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處于山林之間,土氣極寒,常為穴居,以深為貴,大家至接九梯。好養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數分,以御風寒。”?南北朝時,被稱為勿吉。《北史》記載:“勿吉……其畜多豬無羊。”?喻權中、麻曉燕認為,“勿吉即‘兀甲',女真語中的‘豬'。”《魏書》記載:“勿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多豬無羊。……婦人則布裙,男子豬犬皮裘。”隋唐時,稱靺鞨。“靺鞨(‘mehen'或‘meheren')則義為‘未下過崽兒的母豬'或‘下崽子的母豬'。”《隋書》記載:“靺鞨……其畜多豬。”《新唐書》記載:“黑水靺鞨居肅慎地,亦曰挹婁,元魏時曰勿吉。……俗編發,綴野豬牙,插雉尾為冠飾。”又云,黑水靺鞨“畜多豕”。靺鞨之一支粟末靺鞨曾建立渤海國,后被契丹遼所滅。

女真,又作慮真、珠申、珠爾真、朱里真等,后者皆為女真之同音異書。女真族建立了金國。金國是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率領其部族打敗了契丹遼國后建立的。《金史》記載:“金之先,出靺鞨氏。”金代皇帝多有“圍場”之獵。《金史·地理上·上京路》卷二十四記載:“會寧府,……又貢豬二萬。”由此可知女真人養豬之多。王仁湘認為,其他民族稱呼女真為“通古斯”,“‘通古斯'就是豕的意思。”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滿洲”,簡稱滿族。

既然滿族與女真族有著內在的血統承續關系,那么從滿族對野豬的風習,可以推知女真族的歷史情況。滿族在關外信奉薩滿教。祭神的時候,祭品一般是兩頭豬。滿族喜食豬肉,將豬肉稱之為“神肉”“福肉”。每年元旦次日與仲春秋朔,滿清皇帝在坤寧宮舉行大祭,有請奴才、大臣吃“神肉”的習俗。滿族傳統習俗家祭,也以豬為犧牲。這頭作為犧牲的豬必須是本家飼養的、純黑沒有生病的公豬。吉林地區的家祭,一般舉行三天。第一天,“以豕置于神前,主祭者捧酒樽而祝之。畢,以酒澆豕耳,豕動則吉”;然后,向神行禮,煮熟神肉大家一起吃;晚上,“復獻牲如晨禮,撤燈而祭”,祭完后請族人一起吃避燈肉;第二天,豎起索倫桿,“置斗其上,形如淺碗,祭之次日獻牲于桿前,謂之祭天”;第三天,“換鎖”。伊通地區新郎、新娘結婚時舉行“拜北斗”儀式:“院中設一天地桌,桌子上備黑豬哈里巴肉(豬肘)一方,擺酒三盅,插尖刀一把。新郎在桌前面南而跪,薩滿挨著新郎左首單膝而跪,手里擎一托盤。此時的薩滿披上斗篷,用滿族語高聲誦唱‘合婚歌'。”滿族說唱藝術如《金兀術學藝》云:“金兀術捕殺野豬后遂成為英雄。”野豬成為了考驗英雄好漢的關節了。

在考察滿族稱謂民俗習慣的時候,可以發現滿族人對豬、狗、烏鴉、鷹隼等動物頗有好感。滿族學者金啟孮認為,“滿族命名的最初形態以表現狩獵民族的生活方式為特點,如努爾哈赤(Nurhaci)意為‘野豬皮'、舒爾哈齊(Shurhaci)意為‘小野豬皮'(二歲野豬皮)、雅爾哈齊(Yarhaci)意為‘豹皮',大概以幼年所穿何種獸皮之衣即以之為小兒取名,這種習俗十九世紀尚保存在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以東各土著民族之中”。又有滿族人謂:“海塔意為‘公豬',殷達渾是‘狗'的意思。”試想一個民族以“公豬”“小野豬”“野豬皮”“狗”等起名字,可見至少是對它們不厭惡(于是想到,既然滿族這么喜歡豬、狗等動物,并以豬、狗起名,從而雍正皇帝罵乃弟為“阿其那”“塞思黑”,其義似不可能是漢民族所翻譯成的“豬”“狗”)。滿族的祖先肅慎族狩獵野豬,并從很早就開始馴養野豬,這種動物對于滿族人來說在日常生活里越重要越親密,關于它們的稱謂也就分得越細越多。“在滿語中,對野豬的年齡、體態、習性等有細致的稱呼。Nuhen一歲的野豬,urha三歲的野豬,aidagan四歲的公野豬,sakda四歲的母野豬,mihan小野豬崽子,heten長定硬壯的野豬,haita比硬壯野豬大、牙往上逆長出的野豬,hayakta野豬老了,牙彎曲盤著者等。”成年野豬,膚色為黑色,故一般被稱作黑野豬。女真族本來以漁獵為生,后來亦從事農耕,或雇傭漢人進行農作。他們既然對野豬如此喜愛,從而豬八戒的形象出現在金代,便有其民族風習的文化基礎。除了女真族的民族習俗之外,還有幾個旁證可證明豬八戒與女真族之間的聯系,略述如下。

豬八戒形象出現在金代,與女真族關系之密切,第一個旁證是豬八戒的顏色黑。蒙元時期,有一種說法,認為“遼以釋亡”“金以儒滅”。這種說法,反思了遼、金何以亡國的緣由。其實,這種說法極為偏頗。一般說來,無論是遼國還是金國,其統治者對于儒、釋、道都是采取一種致用或實用的政治態度。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女真族深受了漢文化的影響。據《新刊大宋宣和遺事》:

宋徽宗與林靈素前行時,見一樹清陰密合,見二人于清光之下,對坐奕棋:一人穿紅,一人穿皂,分南北相向而坐。二人道:“今奉天帝敕,交咱兩個奕棋,若勝者得其天下。”不多時,見一人喜悅,一人煩惱。喜者穿皂之人,笑吟吟投北而去;煩惱之人穿紅,悶懨懨往南行。二人既去,又見金甲絳袍神人來取那棋子棋盤。徽宗使林靈素問:“早來那兩個奕棋是甚人?”神人言曰:“那著紅者,乃南方火德真君霹靂大仙趙太祖也;穿皂者,乃北方水德真君大金太祖武元皇帝也。”

從中也可以看出,話本以五行思想為框架進行敘事,宋在南方,故趙匡胤穿紅衣,往南行,是火德真君;金國在北方,完顏阿骨打穿黑衣,往北去,是水德真君。女真族漢化程度較深,從而認同漢文化,如黑色與北方、民族身份等關系的認同。

根據古代中國五行思想與陰陽思想可知,顏色黑、豬與水都有著內在的密切聯系。由于其汗腺不發達,豬性喜水,它喜歡游泳、稀泥、沼澤地,正是由于這個關系,豬八戒在小說《西游記》中被塑造成天蓬元帥,主管天河八萬水兵,且擅長水中作戰。這其間的敘事邏輯粗略說來,就是傳統的陰陽五行思想。《易經·說卦》云:“坎為豕。”又云:“坎為水,為溝瀆。”《字匯·豕部》云:“豬,又水所停止曰豬。”《禮記·月令》云:“食黍與彘。”鄭玄注:“彘,水畜也。”《禮記·檀弓下》云:“殺其人,壞其室,其宮而豬焉。”孔穎達疏:“豬是水聚之名也。”《山海經·東山經》云:“剡山,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彘而人面,黃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嬰兒。是獸也,食人,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聞一多疏證《天問》,認為“上云射河伯,此云射封豨,是封豨即河伯也。”豨即豬。《史記·天官書》云:“奎曰封豕,為溝瀆。”張守節正義曰:“奎,天之府庫,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溝瀆。”《詩經》云:“有豕白,涉波矣。”鄭玄箋注:“豕之性能水。”《述異記》云:“夜半天漢中有黑氣相連,俗謂之黑豬渡河,雨候也。”雷公有豬相,“豕首鱗身”“狀類彘”。《西游記》雜劇中,豬八戒自號“黑風大王”。在《金史》里,還真有一位綽號為“黑風大王”的勇猛將軍奧敦扎魯,他是女真人,金代著名的悍將,曾經與岳飛作過戰,后戰死在沙場。在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形容白馬將軍杜確的勇猛,說他“便是天蓬黑煞,見他應也伏輸”。河南密縣出土的漢畫像磚上有“豬虎斗”,有人懷疑它是“龍虎斗”原型,其實是有其道理的。中國龍之首有可能最初來自于“豬首”,其依據為弗雷澤所謂的相似律:圓目、長喙。

第二個旁證為天蓬。豬八戒在天庭里曾被玉皇大帝封為天蓬元帥。偏信豬八戒為漢文化血統的學人,以此為重要的論據。其實,豬八戒與“天蓬”關聯甚少,唯一的一點卻是印證了豬八戒與女真族之間的關系。天蓬,本為道教仙官門。“天蓬”之名,最早見之于六朝道教書《上清大洞真經》卷二,它寫道:“次思赤氣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過,結作三神,一神狀如天蓬大將,二神侍立,下布兆肝內,游遍,卻入心內絳宮,上充舌本之下,血液之府”。這里的“天蓬”指的是身體神,是泥丸太君的化身,后演變成道教虛幻靈界的護法,即不僅可以養護身體,而且亦成為了辟鬼驅邪的力士。等到鄧紫陽創立北帝派,此派奉紫微大帝為主神,大帝麾下有四大元帥:天蓬、天猷、翊圣、玄武。宋人自稱中國人,然而契丹人、女真人都以“南人”稱呼之。同理,女真人被宋人稱之為“北人”。北方、南方之方位成為了身份的指稱。據《大宋宣和遺事》可知,女真人首領為北帝,尚黑。天蓬元帥是北帝之首輔護法。《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3云:“天蓬本形,是北斗第九星也,即金眉老君化身,伏魔救護眾生。”天蓬乃“北帝上將,制服一切鬼神”。這或許是天蓬元帥在金代出現于唐僧西天取經隊伍中的一個緣由。然而,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畢竟是說唱藝人的口頭創作,他們對天蓬元帥也是一知半解。道教中的天蓬元帥,依據《道法會元》的說法,是“三頭六臂,赤發,緋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結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鐘,又左一手執斧鉞,右一手結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劍,領兵吏三十六萬騎”。又,《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東鬼錄》云,天蓬元帥“三頭六臂,執鉞斧、弓箭、劍、鐸、戟、索六物,身長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領神兵三十萬。”《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3又曰:“天蓬金頭大圣,四面,八手,身長五十丈,著金甲,手執劍、戟、帝鐘、神印,兵三十萬騎,雷師電師,仙童玉女,羽仗赫然,各持金劍,從空降臨。”天蓬元帥手下有三十六員大將。天蓬元帥的坐騎是夔龍。我們看,這些與《西游記》小說中的豬八戒沒有一絲一毫的必然關系,從而表明說唱藝人對道教的天蓬元帥知之甚少,而小說《西游記》中的天蓬元帥可能另有出處。

宋人洪邁《夷堅志》甲志卷十五“豬精”條云,寺卿周三畏往鞠所,“一夕月微明,見古木下一物,似豕而角,周疑惑卻步,此物徐行入獄旁小祠而隱,經數夕復往,月甚明,又見前怪,首上有片紙書‘發'字。周謂獄成當有恩渥,既而聞岳之門僧惠清言:岳微時居相臺,為市游徼。有舒翁者善相人,見岳必烹茶設饌,嘗密謂之曰:‘君乃豬精也,精靈在人間,必有異事,他日當為朝廷握十萬之師,建功立業,位至三公。然豬之為物,未有善終,必為人屠宰,君如得志,宜早退步。'岳笑不以為然。至是方驗”。草莽傳言,本不足信,可是,其間亦有道道,如岳飛為豬精,為朝廷掌管十萬雄兵。豬因為勇猛而為將,為帥,這一點似乎為中亞、東亞諸多族群所信奉。豬八戒出任天蓬元帥,也由于此嗎?

第三個旁證是全真教。《西游記》小說中的道教,不是別的道教宗派,而是關于全真教的敘述。女真金時期,道教在金國大興盛,全真教、太一教、大道教都是在金代興起的。而全真教興起于金國而不是南宋國內,盛行于金末元初。金大定年間,王重陽創立全真教。大金末年,中原板蕩,人民流離失所,丘處機“立觀度人”,全真教從而發展至鼎盛。

陳洪多篇論文認為,《西游記》經過了一個“全真化”的階段。此論甚有道理。小說敘事其間的“姹女”“金公”“黃婆”“心猿”“龍虎”“嬰兒”“金丹”等術語乃道教說法,而小說文本行文中的養生修性的詩篇則直接引自于全真教。又由于明初朱元璋為《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所作御制序文中認為“禪與全真務以修身養性,獨為自己而已;教與正一專以超脫。特為孝子慈親之設,益人倫,厚風俗,其功大矣哉”,所以有明一代,全真教被壓抑而邊緣化。由此可推知,西游故事四人一馬結構之雛形當成于金代。

結 論

中亞、西亞、南亞等地的族群皆喜愛野豬的勇猛,從而在雅利安神話中有野豬是戰神的化身的敘述。波斯神話中的戰神韋勒斯拉納可能是印度毗濕奴野豬化身瓦拉哈在中亞的變異和本土化,也可能是雅利安人對尚武精神和野豬的情感共識。在東西方貿易與文化的交流過程中,中亞、東歐、印度等地的野豬戰神的神話傳說和崇尚野豬的文化流傳至東土。然而,民族文化的在地化其前提是源文化與受容文化間性之間存在著一致性和契合性。從而正是由于女真族已有數千年養豬的歷史以及這個族群在民習上對野豬的認可、喜愛和神化,于是在歷史合力的作用下,西游故事說唱表演中才增添了豬首人身的豬八戒這個藝術形象。正是由于女真族的風俗文化與東西方野豬戰神文化的交流,促使豬八戒在女真金國時期出現于西天取經隊伍中。

注釋:

① 李時人、蔡鏡浩校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校注》,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68頁。

② 蔡鐵鷹、吳明忠《新見墓石畫像〈唐僧師徒取經歸程圖〉辨識》,《淮海工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

③⑦ 張同勝《試論豬八戒的原型為瓦拉哈》,《明清小說研究》2011年第3期。

④ 徐曉望《論〈西游記〉傳播源流的南北系統——兼答蔡鐵鷹先生》,《東南學術》2007年第5期。

⑤ 朱一玄、劉毓忱《西游記資料匯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頁。

⑥ 《老乞大諺解·樸通事諺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影印奎章閣叢書本,第294頁。

⑧ 馬昌儀《論豬的文化品格——中國民間故事中的豬》,《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1期。

⑨ 轉引自《生肖豬的象征意義》,此說或來自弗雷澤《金枝》第三部分“谷精變為動物”,豬也是谷精諸多動物的化身之一。

⑩ [印]蟻蛭《羅摩衍那》,季羨林譯,譯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408頁。

?[法]葛樂耐《駛向撒馬爾罕的金色旅程》,毛銘譯,漓江出版社2017年版,第29-31頁。

? 元文琪《二元神論——古波斯宗教神話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249頁。

? Mary Boyce.AHistory of Zoroastrianism,Vol.II:Under the Achaemenians.Leiden:1982.p.272.

?[俄]馬爾夏克《突厥人、粟特人與娜娜女神》,毛銘譯,漓江出版社2017年版,第32頁。

????? 龔方震、晏可佳《祆教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43、16、224、48、112頁。

?[俄]鮑里斯·馬爾夏克《中亞壁畫映照出的波斯、希臘、印度三大文明》,毛銘譯,《史志學刊》2017年第3期。

?[美]克雷默《世界古代神話》,魏慶征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26-327頁。

?[墨]奧克塔維奧·帕斯《印度札記》,蔡憫生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69頁。

? 劉餗、張鷟《隋唐嘉話·朝野僉載》,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64-65頁。

? 陳垣《火祆教入中國考》,《陳垣學術論文集》第1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327-328頁。

? J.Darmesteter&L.H.Mills,“The Zend Avesta”,Sacred Books of the East,Part II,Bahram Yast,XV41.97-98.

? 黎國韜《二郎神之祆教來源——兼論二郎神何以成為戲神》,《宗教學研究》2004年第2期。

? 姜伯勤《中國祆教藝術史研究》,三聯書店2004年版,第199頁。

? H.Humbach,Vayu,Siva und der Spiritus Vivens im Ostrianischen Synkretismus,Acta Iranica4(1975):pp.397-408.

?[唐]韋述撰、辛德勇輯校《兩京新記輯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頁。

? 魏慶征編《古代伊朗神話》,北岳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頁。

?[希]希羅多德《歷史》,王以鑄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第72頁。

? J.Darmesteter&L.H.Mills,“The Zend Avesta”,Sacred Books of the East,PartI,India,1988,p.152.

?[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1739頁。

?[東漢]郭憲《洞冥記》,商務印書館1927年版,第1頁。

? 王曉云《〈西游記〉中神魔塑造對藏密宗的借鑒——以悟空束“虎皮裙”為題材》,《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

???????[元]脫脫等《遼史》(一),中華書局 2016 年 版,第 21、170、194、366、210、303、346頁 。

? 李復興等《豬的起源馴化和改良》,《化石》1976年第1期。

? 王守春《全新世中期以來西遼河流域動物地理與環境變遷》,《地理研究》2002年第6期。

?[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卷784,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3472頁。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827頁。

?[唐]李延壽《北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312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1024精品| 欧美黄网在线|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不卡午夜视频| 成人亚洲国产|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www.91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 久草中文网| www.av男人.com|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网|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亚洲综合九九| 毛片基地视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综合色婷婷| 久久超级碰|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制服无码网站| 先锋资源久久|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久久精品视频一|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五月婷婷导航|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五月婷婷导航|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亚洲天天更新|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亚洲第一区在线| 99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欧美天天干|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精品色综合| 亚洲婷婷丁香|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久青草免费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国产喷水视频| 精品国产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性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亚洲女人在线|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激情| 国产第四页|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