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沫言


江姐的事跡被后人廣為傳頌,但仍然有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位女英雄的真名。2019年是江姐犧牲70周年。70年前,當她終于盼來新中國成立的曙光,卻把所有愿望與愛久久地埋在了新中國的土地上。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1920年出生于今天的四川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江竹筠是她被捕后用的名字。
1939年夏天,19歲的江竹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1年秋,被中共川東特委指派擔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單線聯系沙坪壩一些高校的黨員和新市區的女黨員。
1943年,還沒有男朋友、23歲的江竹筠接到了一個特殊任務,就是與中共重慶市委第一委員彭詠梧假扮夫妻。出門在外,他們是一對恩愛的小“夫妻”;在家里,她協助彭委員整理資料,開展秘密工作。
為了重慶地下黨市委機關的安全,江竹筠轉移到成都,考入四川大學,暫時離開了“丈夫”彭詠梧。
1945年暑假,江竹筠回到重慶,“假夫妻”變成了真伴侶。婚后的江竹筠回到成都繼續上學。1946年,他們的兒子彭云出生。
1946年7月,江竹筠帶著三個月大的兒子彭云回到重慶,協助彭詠梧負責地下宣傳和學運工作。1947年秋,彭詠梧擔任中共川東臨委委員、下川東地工委副書記,江竹筠則擔任川東臨委與下川東工委的聯絡員。
1948年1月16日,彭詠梧率游擊隊突圍時壯烈捐軀。半年后的6月14日,由于叛徒出賣,江竹筠在四川萬縣被捕,之后被關在重慶渣滓洞看守所。
當從叛徒口中得知江竹筠是彭詠梧的妻子,并掌握著川東云陽、奉節、巫溪、巫山等縣黨組織和游擊隊的情況時,國民黨特務急欲從這個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身上打開缺口,以破獲領導川東暴動的黨組織和重慶中共地下黨組織。
他們用盡各種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夾竹筷子、吊索、電刑、帶刺的鋼鞭……江竹筠多次痛得昏死過去。面對敵人慘無人道的酷刑摧殘和死亡威脅,江竹筠始終堅貞不屈,正氣凜然的說: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
江竹筠的堅貞,激勵了整個渣滓洞監獄的難友,也贏得了難友們的尊敬,他們都親切地稱她為“江姐”。
當新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時,她和渣滓洞里的難友們雖不知國旗的圖案,卻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議著繡制這面代表解放的旗幟,盡管她們知道自己已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竹筠穿上干凈和整潔的藍布旗袍,外罩紅毛衣,臉上略帶微笑,冷靜而沉著的走向嵐埡刑場。突然,一陣排槍響起,江竹筠重重地倒下,鮮血流淌,染紅了她身邊的小花。為了共產主義事業,江竹筠獻出了自己年僅29歲的生命。
江竹筠,就像紅巖上傲立雪中的紅梅花一樣,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永放光彩。
延伸閱讀
渣滓洞集中營
渣滓洞集中營位于重慶市歌樂山麓。1939年,國民黨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占煤窯,在此設立了監獄。關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進報”案、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失敗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許建業、何雪松等,最多時達三百余人,此地還曾居住過“小蘿卜頭”和他們一家人。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潰逃前夕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僅15人脫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