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生

聶榮臻用22年時間完成南昌起義經驗教訓的總結
聶榮臻元帥從1958年10月到1980年底,用22年的時間完成《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和經驗教訓》。
為再現這一偉大的歷史,聶榮臻查閱了葉挺、彭湃、鄧中夏、惲代英、周逸群、譚平山等領導人參加南昌起義的歷史檔案。他說:“我們的戰友們和烈士們的革命精神和他們所獻身的革命事業,隨著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高速度發展,正在整個亞洲,在東方,在全世界放射著萬丈光芒!”
聶榮臻回憶南昌起義的文章,后來成為我們黨和軍隊回顧革命歷史、總結革命歷史經驗的主要依據。
羅榮桓回顧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失敗
秋收起義、湘南起義、湘贛起義、平江起義、寧都起義等都發生在湖南、江西地區,這些起義創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
羅榮桓在《秋收起義與我軍初創時期》文中關于秋收起義失敗過程的陳述,顯得過于直白,文章說:“秋收起義開始于1927年9月9日,在當時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進攻長沙,顯然是一種軍事上的冒險行動。”
當編輯部向他轉述一些領導同志的不同看法,羅帥堅持不修改,他認為革命雖然勝利了,但中國共產黨人絕不可以粉飾自己的歷史。羅榮桓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成為后來我軍軍史研究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葉劍英領導廣州起義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 一二”反革命政變。葉劍英奔赴武漢,到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第四軍工作,任第四軍參謀長。
9月底,葉劍英從南雄到達廣州,與張太雷、阮嘯仙、惲代英、蘇兆征一起開始了廣州起義前的各項準備工作。12月11日,葉劍英指揮的教導團首先打響了廣州起義的第一槍。
起義中,葉劍英根據廣州的地形特點,用兵布防,使起義一開始就比較順利地占領了大半個廣州。葉劍英冒著槍林彈雨,親自在長堤一帶指揮作戰。最終,由于敵強我弱等原因,12日晚,起義軍被迫撤出了廣州城。
1957年10月,葉劍英撰寫了《大革命失敗與廣州起義》一文。編輯部送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及各位元帥審閱。各位領導同志對這篇文章或親自修改,或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葉帥欣然接受。
鄧小平發動百色起義
張云逸大將1958年8月撰文《百色起義與紅七軍的建立》,回顧了1929年12月發動的百色起義。
文章寫好后,張云逸寫了一封信并附文章請鄧小平審定。
收到張云逸的來信,鄧小平用了一周時間,對文章做了16處修改,還對該文的第二、三、四節作了重要的補充。
鄧小平對百色起義的領導者和先烈深切緬懷,他在來信的頁眉上作出批注:“應該突出反映李明瑞、俞作豫、俞作柏在起義中所發揮的作用。”
鄧小平有關百色起義的歷史定位和他個人發揮的作用所持有的態度,展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博大胸懷。
彭德懷與平江起義
1928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湘鄂贛總暴動和對平江問題的決議案》。中共湖南省委執行中央指示并發出通知,要求發動平江起義。
7月22日上午11時,國民黨獨立第5師第1團駐平江城部隊占領了縣城,取得了起義的勝利。選舉彭德懷為紅五軍軍長兼13師師長,滕代遠任軍黨代表。
從1956年起到1958年的3年間,彭德懷元帥多次修改平江起義參加者的回憶文章,并提供了平江起義發動時事件的發生順序。
習仲勛懷念劉志丹
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王世泰等是陜甘革命根據地和陜北紅軍的創始人。
習仲勛在《紅日照陜甘》《群眾領袖民族英雄》等文章中對毛澤東主席挽救陜北紅軍、挽救陜甘根據地充滿深情,對劉志丹在戰斗中犧牲更是悲痛不已。他在回憶劉志丹時說:“1931年春天,我在甘肅兩當發動兵變,把兵變以后的部隊改編為陜甘工農游擊隊第五支隊。劉志丹奉陜西省委的指示,帶隊伍到禮泉、乾縣一帶,準備接應。當習仲勛率部準備攻打永壽縣城時,遭到當地的土匪頭子王結子的包圍,受到很大損失。”
失敗后,黨組織決定習仲勛到照金地區工作。習仲勛在照金見到了劉志丹。劉志丹鼓勵他說:“干革命還能怕失敗!失敗了再干嘛。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失敗的次數要比你多得多……”
習仲勛回憶說,劉志丹的態度真誠坦率,他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為真理獻身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董其武領導綏遠起義
董其武曾任原國民黨綏遠省保安司令,西北長官公署上將副長官。綏遠起義后,任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第二十三兵團司令員。
董其武說,“1949年1月21日夜,我在歸綏從廣播里聽到傅作義先生與中共達成協議,對北平實行和平解放。當時,很興奮,我即開始醞釀綏遠的和平起義。1949年9月19日,我帶領綏遠軍政官員和各族各界代表39人,在綏遠起義通電上簽名,勝利地舉行了起義。起義勝利后,我到北京晉見毛澤東主席,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設宴招待,在座的有周恩來總理、朱德總司令、聶榮臻司令員、薄一波政委,以及郭沫若和傅作義先生。”
……
由這些武裝起義而創立的大大小小的革命武裝,如千條江河歸大海,紛紛匯聚到中國工農紅軍的鐵流里,因而共產黨才有了自己的武裝,并逐步發展到八路軍、新四軍,一直到今天的人民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