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興國 王娟



摘要:票據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是金融市場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區塊鏈的快速發展為票據業務帶來新的技術途徑,結合電子票據業務流程,進一步分析了數字票據在票據業務中應用的優勢,區塊鏈數字票據可簡化金融機構票據業務,降低交易風險。文章結合互聯網金融企業業務特點,進一步探索了數字票據在互聯網金融公司中的應用。隨著數字票據的技術進步和應用落地,將會對金融服務創新帶來生機,對進一步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區塊鏈;票據業務;數字票據;金融服務
中圖分類號:TP309?????????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中國的票據經歷了漫長的發展,2018年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和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的通知》文件,關于100萬元以上必須使用電票[1]。紙質票據存在易丟失、易偽造、易篡改等風險,而中心化的電子票據具有清算效率低、易被攻擊等缺點,在傳統票據業務存在風險和缺點的情況下,引入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票據交易信息安全、提高清算效率[2]。我國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落地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關注和研究[3],區塊鏈技術在票據領域的應用是最先落地的、最受公認的。此外,金融領域存在總分重復記賬、易受到安全攻擊和信任關系影響等問題,數字票據的應用成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突破口。
2 票據業務基本流程
現行票據的主要缺點在于難以有效控制和防范風險。票據業務監管效率低、成本高,逐漸變成融資套利工具和規避金融監管的“掩體”,票據違規事件頻出[4]。
如圖1所示,票據承兌業務主要是由商業銀行的信貸部門負責,通過商業銀行進行承兌,商業信用就可以轉化為銀行信用。票據買入是指商業銀行根據持票人的申請,對其資格進行審查,根據審查結果決定是否買進并實施[5]。票據托收是由商業銀行的會計結算部門負責,商業銀行要求承兌人按期承付銀行持有的將到期票據票款,并收回票款的過程,屬于結算業務。票據托收是指銀行按照收款人(也可以是銀行自身)委托,將持有的商業匯票向付款人收取款項的過程。票據市場的投融資業務包括票據的買入和賣出[6]。
3 數字票據業務優勢特點
隨著區塊鏈技術不斷發展,成熟的數字票據與傳統票據相比具有幾點核心優勢。
3.1 價值載體數字化
數據自身具有的完整性、透明性和時間戳的可驗證性等特點,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價值載體的數字化[1],可以實現對價值交換過程進行追蹤和查詢。首先,將用戶的行為數據進行存儲和記錄,建立信用分析和評估機制,提高違約的識別性,可以為信用環境的建立打下基礎。其次,通過信息跟蹤可以實現對歷史數據的調閱,實現票據的流轉過程管控,一旦發生法律糾紛,可以提供證據幫助追索。再者,通過數據的查閱,可以有效地控制票據交易和其他票據產品中的風險,例如對P2P理財使用的質押票據的監管,可以防止當前模式下的重復質押,并且可以降低不法分子合伙作案的風險。
3.2 交易模式去中心化
在交易過程中數字票據能實現高效和真實的信息流通。通過對出票機構所有信息的全網公開,避免了諸如“空票”“偽票”之類的問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票據的真實性,避免信息失真。在流轉過程中,數字票據基于分布式結構,可以進行“點對點”交易,“去中心化”可以讓數字票據的交易降低對中心系統的依賴,降低中心系統崩潰引發的風險[7]。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記賬能將交易全程寫入各個節點,并且所有節點均可以對數據進行接收和查看,不僅防止數據丟失,還能防止對數據的篡改,進一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在承兌環節,承兌機構可以直接查詢信息的真實性,減少轉手次數,保證交易效率和信息真實度,區塊鏈的容錯功能特點,還可以有效減少人員的操作風險。
采用分布式數據庫,可以使系統具有較強的容錯功能,降低系統中心化帶來的風險,避免中心化服務器崩潰或被攻擊控制問題,少量的節點出錯不會影響所有參與者,也不會進一步影響數據的存儲與交易更新。通過分布式記賬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中心化模式下數據因為反復被記錄和保存產生的較高成本[8,9]。
3.3 風險管理智能化
數字票據系統對其數據訪問與交易頻度等進行嚴格的檢測。一旦發現有可疑操作,會及時進行相應的警告、記錄與核查,并進行損失評估。同時,在技術及業務層面進行補救,進一步加強安全防范,追蹤違規操作的來源,避免再次發生類似風險[10]。數字票據具有良好的傳輸防護措施,如圖2所示,在節點之間的信息交換過程中,數據進行加密,且密鑰不存儲在同一個節點上,密鑰通過加密進行保存。在密鑰遺失時,系統將在全網公布失效信息,原密鑰失效,提醒注意相關風險。密鑰本身具有嚴格的生命周期,在一定時間后會自動更新,也提升了密鑰的私密性與安全性。另外,與中心化模式進行比較,數字票據具有較高的容錯性,若某一個或幾個節點出現問題時,如果與失效節點連接的用戶無法接入系統,可再繼續通過其他有效節點進行重新接入,以有效保障用戶的系統安全,與失效節點無連接的用戶依舊可正常進行運轉,這樣不會影響其他用戶票據數據的更新與存儲。
3.4 市場秩序合約化
數字票據通過智能合約建立約束代碼機制,如圖3所示,設定對應標準,記錄特定節點間交易的基本信息和交易記錄,實現在整個區塊鏈鏈條中交易的智能化和全流程監管,可以彌補電子商業匯票在監管方面的不足[11]。如在貼現時,要求票據持有者必須擁有真實的貿易記錄等條件,以此對票據交易者的身份進行有效篩查。在某一筆交易流程中,票據出售方公開其公鑰,票據買入方使用對應的私鑰進行匹配,通過程序中已經記錄的既定規則,將進行交易的信息形成區塊,保障了交易的真實性和公平性。此外,數字票據的合約可以實現自動化履行。在到期日時,程序自動控制由持票人方向銀行發出托收申請,在完成托收后,按照程序中設定的規則由第三方進行記錄并形成數據區塊。
另外,數字票據下的監管模式更高效。監管機構可根據需要從區塊鏈中提取特定的信息,通過設置區塊鏈中的條件,可以實現一定程度上管控全覆蓋。
區塊鏈智能合約可實現票據的自動抵押、清付和償還,在運行周期中使得票據具備了可編程性,并且自身限制性和可控制性特點可以降低交易過程中的風險。通過代碼的形式在交易開始時就將可以將約定買回的日期寫入到智能合約,可以實現票據到期后自動贖回買斷。智能合約是以代碼來實現,通過硬控制性可以降低執行中依賴線下合同模式帶來的違約風險。智能合約對于票據的交易目的還有一種軟性限制,實現特定的交易用途,可以增加數據的實用性,減少道德風險,降低虛假交易和投機行為。
4 數字票據的影響
4.1金融機構
(1)票據交易所
傳統模式下,票據交易所可以來發布和建立有關執行規則,保障中心系統的運行,在區塊鏈模式下,可以通過將其設定為特殊角色節點,發布公認相應的參數控制(比如節假日、計息方式)規則,為全網節點的行為提供規則支撐,實現交易所的重要職能。
在區塊鏈模式下,票據交易所可以通過代碼建立規則,實現代碼級的匹配[12]。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節點根據自身需求和交易規則等對將買入或者賣出的票據進行編程后發布,票據交易所作為其中的一個節點,通過編寫相應的代碼,建立匹配規則,當參與者按照匹配規則達成共識之后,確定交易目標,進入票據流轉環節。
(2)銀行機構
國際社會努力實現金融誠信和金融普惠, KYC政策是商業銀行保障自身穩健運行的基礎,也是銀行參與反洗錢活動的關鍵所在[13]。基于區塊鏈技術下的數字票據可簡化銀行票據業務的KYC程序,降低交易風險[14]。通過區塊鏈解決方案可以提高KYC協議的效率,并且降低成本,消除密碼問題。例如,區塊鏈技術下的數字票據可以實現銀行之間共享KYC信息,票據業務信息只需要信任第一家銀行,其他銀行便可收集這些信息。通常銀行存儲KYC數據的成本非常高,同時會將銀行暴露在安全風險下,成為身份信息盜竊者的目標。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KYC收集公司將會出現,通過與銀行信任關系的建立,可以完成KYC收集流程,銀行就不必再收集或者存儲數據。數字票據將KYC管理放到區塊鏈上將保障票據業務客戶信息安全,進一步為KYC管理系統降低成本帶來機會。
4.2 數字票據在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應用
“票據+互聯網”的出現和上海票據交易所的成立,是我國票據市場發展進入電子化和互聯網新時期的標志[7]。
互聯網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基于市場需要的票據形態,在區塊鏈技術本身基礎上,實現商業票據本身的價值[15]。為此,一般互聯網企業籌建了專門的數字票據項目組,如圖4所示,對票據業務進行全面梳理研究,通過選定商業承兌匯票進行實踐探索。具體而言,京東金融先根據當前票據業務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利用區塊鏈技術的特征去匹配。
5 結束語
未來,區塊鏈可以為存在去中心化、公證和電子互信等需求的領域提供解決方案。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通過分布式的記賬規則、去中心化或者第三方認證,便可實現數字票據流通,還可以通過編程的方式對數字票據的流轉進行控制。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互聯網企業將與傳統金融機構一起積極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基金項目
1.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軟科學項目《區塊鏈技術下數字票據業務研究》(項目編號:2018R24);
2.教育部“天誠匯智”創新促教基金《區塊鏈技術下新能源充電樁智慧平臺建設》(項目編號:2018A05005)。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電子商業匯票交易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發〔2017〕第165號)[S]. 2017.
[2]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白皮書(1.0版)[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792649.html, 2018.
[3] ?周一波,麻建,王璟,等.金融信息通信應急保障體系設計[J].網絡空間安全, 2017, 8(12): 96-101.
[4]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金融區塊鏈研究報告(2018)[EB/OL]. http://www.cbdio.com/image/site2/20180725/f4285315404f1cc2677b2e.pdf, 2018.
[5] ?江西財經大學九江票據研究院.中國票據市場框架體系研究[J].上海金融, 2017, (9): 74-78.
[6] ?中國人民銀行.票據交易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6〕第29號)[S]. 2016.
[7] ?狄剛.區塊鏈技術在數字票據場景的創新應用[J].中國金融家, 2018, (5): 69-71.
[8] ?夏沅.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應用[J].中國金融,2018,(6): 81-82.
[9] ?尚維斯,高睿.支持多種數字通證的區塊鏈在線授信系統[J]. 網絡空間安全, 2018,9(11): 34-40.
[10] ?李鳴,李佳秾,孫琳.區塊鏈標準化現狀及思路[J].中國信息安全, 2018, (5): 96-98.
[11] ?熊源.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需監管先行[J].武漢金融, 2018, (3): 1.
[12] ?趙鷂.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研究[J].武漢金融,2018, (3): 10-15+20.
[13] ?曹宇青,韋歡郎.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的應用和實踐[J].新金融, 2018, (8): 37-40.
[14] ?馬理,朱碩.區塊鏈技術在支付結算領域的應用與風險[J].金融評論, 2018, 10(4): 83-94+121.
[15] ?祝烈煌,董慧,沈蒙.區塊鏈交易數據隱私保護機制[J].大數據, 2018, 4(1): 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