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平

【摘要】 目的 研究直接入導管室行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PCI)治療的護理策略對于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作用與效果。方法 102例胸痛中心STEMI患者, 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A組和B組, 每組51例。A組采用常規護理, B組采用直接入導管室行pPCI治療的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結果 護理后B組患者軀體功能(70.94±3.75)分、認知功能(74.27±3.69)分、情緒功能(75.20±3.95)分、角色功能(71.94±3.17)分均高于A組患者的(62.50±3.29)、(67.50±3.68)、(68.95±2.10)、(63.50±3.2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胸痛中心STEMI患者的治療中采用直接入導管室行pPCI治療的護理方式, 能夠增強其護理效果與質量,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胸痛中心;直接入導管室;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77
臨床上, STEMI指患者發生典型的缺血性胸痛, 且胸痛持續時間>20 min, 血清心肌壞死各標記物濃度均上升并發生動態轉變, 同時患者的心電圖表現為典型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狀動脈斑塊受損, 極易引發急性閉塞性血栓。現階段臨床上對于此類患者多采用藥物方式進行治療[1, 2]。本文選取102例STEMI患者, 分析對比直接入導管室治療的護理策略與常規護理的作用與效果,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102例胸痛中心STEMI患者, 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A組和B組, 每組51例。A組男37例、女14例;年齡32~82歲, 平均年齡(57±12.40)歲。B組男38例, 女13例;年齡33~83歲, 平均年齡(58±10.74)。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手術方法 對患者的右側橈動脈進行穿刺, 并植入6F型動脈鞘管, 借助6F型多功能管對左、右兩側的冠狀動脈實施造影, 在確定病變位置后, 運用指引導管直至目標血管口, 借助軟導絲經過各閉塞病變對球囊進行擴張, 對局部開展血栓抽吸, 并植入相應的支架。在開展手術期間, 特別是在血流剛開始恢復的時候, 注重防范各類并發癥。
1. 2. 2 護理方法 A組采用常規護理, B組采用直接入導管室行pPCI治療的護理, 具體如下。
1. 2. 2. 1 啟動導管室期間護理 在迅速啟動導管室期間, 要開展相應的護理:①科學地分配導管室中的值班人員, 避免醫護人員產生疲乏, 保障其在進行值班期間能夠具有充足的時間與精力去一鍵式地啟動導管室;②構建醫護信息渠道:醫護人員可以把握到遠程傳送的心電圖、造影等相關信息, 對將要實施的手術加以預警, 避免由于繞行急診科室而太過倉促, 保障能夠在最短的總時間內啟動導管室;③在日常護理完成后, 值班醫護人員要將啟動導管室所需運用的設施與藥物等調整為待用狀態, 只要導管室及時啟動, 就能夠更為快速地實施護理。
1. 2. 2. 2 術前與術后護理 導管室醫護人員應重點關注術前與術后的各類交接。術前醫護人員需要與急救中心人員進行交接, 術后需與對應科室醫護人員進行交接, 交接過程中可能導致醫護人員無法全面患者的相關情況, 因此交接過程中可采取如下方式:①運用交接卡片, 保證所有STEMI患者在導管室中都有單獨的登記手冊, 記錄其構建靜脈通道的相關情況與在急救車中所實用的藥品等;②在實施護理交接期間, 應與醫師交接共同開展, 避免由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掌握不全面而貽誤治療;③全面記錄術前及術中所采用的護理措施, 術后將其全部交接至心臟重癥監護病房(CCU)的護理人員處。
1. 2. 2. 3 術中護理 由于胸痛中心患者在抵達后直接送入導管室, 進行手術的醫師對患者病情的了解不夠全面, 因此要求醫護人員在救治STEM患者以前進行全面的準備, 具體如下:①術前準備:調整除顫儀、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為待用狀態, 配備各類救治藥品;②術中護理:隨時監測患者血壓、心電圖等, 如果發現異常立刻通知醫師, 尤其是在開通患者閉塞血管后, 應重點關注患者心電圖的改變, 并對后續治療操作進行指導。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進行判定, 量表內容包括認知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等多個維度, 各維度總分100分, 得分越高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 B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認知功能評分、情緒功能評分、角色功能評分均高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pPCI是救治STEMI患者的關鍵方式, 現階段, 我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救治已從以醫院綠色通道為主題發展為以胸痛中心為主題, 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對STEMI患者開展搶救, 以挽救其生命[3, 4]。但現在臨床上對于STEMI患者的救治水平仍需提升, 且對護理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 需要對導管室護理進行一定的探索, 以更好地對STEMI患者進行救治。
本研究選取102例STEMI患者, 分析對比直接入導管室行治療的護理策略與常規護理的作用與效果, 總結經驗如下:①配合高效:胸痛中心的治療流程需要高效、高水平的護理配合, 現階段, 我國已有多家胸痛中心得到了認證, 因此在胸痛中心運作期間將導管室護理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具有關鍵的意義[5-7]。②素質良好:由于護理人員轉移患者時需對CCU、急診科室進行繞行, 時間緊急, 且患者需要及時實施手術與救治, 因此導管室的醫護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操作能力、充實的PCI治療相關知識, 嚴格把握介入手術各類護理的進程, 配合治療醫師開展急診介入手術;同時介入室中的醫護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③體制健全:如值班體制、交接體制等[8-10]。④技術精湛:介入手術室中的醫護人員應具備良好的業務技能, 同時應具備良好的責任意識。在開展手術期間, 醫護人員的精神應保持集中, 嚴謹實施核實體制, 隨時監測病情轉變, 以更為良好地應對術中發生的各類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B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70.94±3.75)分、認知功能評分(74.27±3.69)分、情緒功能評分(75.20±3.95)分、角色功能評分(71.94±3.17)分均高于A組的(62.50±3.29)、(67.50±3.68)、(68.95±2.10)、(63.50±3.2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胸痛中心STEMI患者的治療中采用直接入導管室行pPCI治療的護理方式, 能夠增強其護理效果與質量,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建波, 張源萍, 何永銘, 等. STEMI患者急診PCI比伐蘆定聯合替格瑞洛的近期出血風險評估. 重慶醫學, 2016, 45(21):2933-2935.
[2] 崔文章, 劉和平. STEMI急診PCI治療聯用替格瑞洛與11b/111a受體拮抗劑不明顯增加出血風險的分析. 中外醫療, 2016,?35(13):105-106.
[3] 李輝, 陳雪蘭. 替羅非班對STEMI患者PCI后PMPs的影響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預防作用.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6, 19(4):450-453.
[4] 劉芳, 王麗萍, 劉首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中替羅非班冠狀動脈內直接給藥短期效果及其對血小板微粒的影響.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7, 9(12):1516-1518.
[5] 劉洋, 劉恒亮, 耿國英, 等. 急診PCI冠狀動脈內注射替羅非班用于糖尿病伴STEMI患者效果觀察. 山東醫藥, 2016, 56(20):75-77.
[6] 劉洋, 劉恒亮, 耿國英, 等. 冠狀動脈內注射替羅非班對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5(8):799-802.
[7] 吳龍梅, 田新利, 李俊峽. STEMI患者梗死相關動脈血流正常時的血運重建策略選擇.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6, 8(8):897-899.
[8] 朱建兵, 魯葉花, 謝倩倩, 等. STEMI患者梗死相關動脈自發再通的臨床特征及預測因素.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4(3):228-230.
[9] 張維, 保春萍, 楊麗霞, 等. 胸痛中心STEMI患者直接入導管室行pPCI治療的護理對策研究.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16, 22(4):477.
[10] 陳曉會. 胸痛中心STEMI患者直接入導管室行PCI治療的護理. 吉林醫學, 2017(9):1792-1793.
[收稿日期: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