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門”持 續發酵,引發關注。請問為何丑聞多被稱為“某某門”?
天津讀者 李玉萍
在1972年前,雖然美國發生過很多和總統相關的政治丑聞,但這些丑聞并沒有約定俗成的說法。直到1972年,尼克松總統為獲取民主黨內部競選情報,派人潛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安裝竊聽器而當場被捕。因其事發地為“水門大廈”,該丑聞被稱為“水門事件”。美國社會學家舒哈德森稱,水門事件因受到輿論高度關注而演變成后續政治丑聞參照物,它不僅激發記者不斷揭露丑聞,而且還為公眾討論丑聞提供了特有的語言。水門事件后不久,英語詞典便出現一個后綴詞“-gate”,中文直譯為“門”,其含義是類似水門事件的丑聞。
近些年,美國接連爆出舉世震驚的丑聞事件。2013年,媒體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秘密執行一項“棱鏡計劃”,披露其隨意進入科技巨頭的服務器來監控美國公民等秘密資料。該事件被稱為“棱鏡門”(或“監聽門”),其爆料者、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目前仍滯留在俄羅斯尋求政治庇護。
此外,美國總統及總統候選人常常是重大丑聞的中心人物。克林頓曾身陷 桃色丑聞“拉鏈門”,他在任內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情人關系遭到曝光后,共和黨利用該丑聞對克林頓進行攻擊,并對其發起彈劾。克林頓的妻子希拉里在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也身陷“郵件門”,雖然司法部門在調查后并未提起任何訴訟,但該事件卻使希拉里在大選中的支持率受到影響。
在“通話門”前,特朗普自就職以來便不斷遭到“通俄”指控。雖然俄羅斯否認干預美國大選,但“通俄門”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經過兩年調查,美國司法部今年公布了調查報告,未發現特朗普通俄的切實證據,但這從側面印證了民主共和兩黨為爭奪權力,互相惡意中傷的慣常伎倆。▲
(馮國川)
環球時報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