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清 陳燕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對糖尿病患者采用個體化飲食護理對于藥物控制血糖的臨床效果的影響。方法 在2016年8月—2018年7月選取92例于該院進行診治的乳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均采用藥物控制血糖的治療方式,按照就診時間先后平均地將其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各46例。常規組患者給予普通護理方式,研究組患者在普通護理基礎上給予個體化飲食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結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常規組;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率(97.83%)顯著高于常規組(84.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應用個體化飲食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藥物控制血糖的療效,降低血糖指數,使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 個體化飲食護理;血糖控制;糖尿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7(b)-0081-02
糖尿病在我國具有較高發病率,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地提升和飲食結構地改變,該疾病的患者群體也不斷增加。糖尿病以長期高血糖為主要表現,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可導致心、腎、眼、血管等重要組織受到損害,進而引發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1]。目前,臨床治療糖尿病主要采用藥物治療方式,通過長期服用降糖藥物以控制血糖,配合飲食調整和適量運動,可有效提升藥物治療的效果,降低血糖水平[2]。但患者通常對于飲食搭配與膳食營養的平衡了解較少,難以自行調節日常飲食結構,導致藥物治療的效果受到影響。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該次研究采用個體化飲食護理對患者進行干預,現分析2016年8月—2018年7月間收治的92例于該院進行診治的乳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92例于該院進行診治的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診時間先后平均地將其分為常規組(46例)與研究組(46例)。納入患者均依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病情,均采用藥物控制血糖的治療方式,患者知情并自愿參與此次研究,排除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以及存在精神、智力障礙導致無法配合治療的患者。常規組中均為女性患者;年齡在45~73歲之間,平均年齡(59.34±3.45)歲;病程在1~9年之間,平均病程(5.12±1.03)年。研究組中亦均為女性患者;年齡在46~75歲之間,平均年齡(59.77±3.61)歲;病程在1~10年之間,平均病程(5.36±1.14)年。對比兩組一般資料發現,其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納入患者均通過口服阿卡波糖(國藥準字H2002 0202)的方式控制血糖水平,用量為每次1片(50 mg),3次/d,連續治療6個月。常規組患者給予普通護理方式,包括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為患者制定合理的慢跑、步行等運動計劃,監督患者戒煙酒,囑咐患者禁食高含糖量的食物,多食粗糧。每月進行2次血糖檢測,依據血糖變化對藥量進行調整,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給予心理支持并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組基礎上給予個體化飲食護理,具體如下:①在患者入院時收集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一般資料,對患者的營養狀態進行評估,并依據患者自身飲食習慣、個人喜好等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個體化飲食方案,嚴格控制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的每日攝入量。在飲食方案中應對食物種類進行歸類,同類食物可進行替換,由患者自行挑選,避免飲食過于單調影響患者的依從性。②患者每日攝入的脂肪總量應不超過全部能量的30%,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飲食以低糖食物為主,碳水化合物每日攝入量在全部能量的50%~60%;蛋白質的每日攝入量占全部能量的10%~15%,且需以高質蛋白質為主。③強調低鹽飲食,鹽的每日攝入量應在5~6 g,少食腌制食物,忌暴飲暴食,應以少食多餐為佳;在飲食方案中添加水果、豆類、蔬菜等具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保證膳食纖維攝入量(約為14 g/kcal),此外還應注意每日攝入一定的微量元素,以免機體長期服藥導致微量元素的缺乏。④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多與患者溝通,講解飲食干預對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囑咐患者按食譜進餐,提升患者對于飲食控制的重視程度。定期對患者隨訪,監督患者的飲食方案執行情況。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向患者發放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得分85分以下為不滿意,85~95分為滿意,95分以上則為十分滿意。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變化
經過藥物治療和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血糖具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7.83%,顯著高于常規組84.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的發生與家族遺傳因素以及患者自身飲食和生活習慣具有密切聯系,具有暴飲暴食、喜甜食、喜油膩等不良飲食習慣以及存在肥胖情況的群體尤其易發生糖尿病[3]。目前治療糖尿病主要采用降血糖藥物和胰島素進行控制,但長期用藥可產生一定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出現消化道反應、低血糖癥等不良情況。
飲食控制對于藥物治療具有極其重要的輔助作用,通過優化患者的日常飲食結構,平衡各種營養地攝入,控制飲食中的含糖量和熱量,并結合一定的體育鍛煉,可有效降低胰島素的負荷,提升藥物治療效果,降低血糖水平[4]。個體化飲食護理是一種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方式,依據患者具體病情、能量代謝情況以及個人喜好等因素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并對常見食物進行分類,可對患者的日常飲食具有指導作用,使患者充分了解飲食結構,在照顧患者個人口味的同時能夠維持合理的飲食結構,確保營養均衡,降低糖、脂攝入量,患者接受度較高,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長期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5]。此外,患者定期進行隨訪可依據患者病情變化及時對飲食方案進行調整,并能對患者起監督作用,幫助其培養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該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個體化飲食護理的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規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率(97.83%)也相對高于常規組(84.78%),可見此護理方式對于促進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顯著效果,可提升藥物治療的療效,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個體化護理可促進藥物控制血糖的臨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使飲食結構更加合理,在減少糖類和脂肪攝入的同時滿足日常活動的能量需求,從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少藥物使用量,具有較高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婷,陶瓊,王婧,等.個體化飲食護理聯合阿卡波糖治療對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和腸道菌群的干預作用[J].護理研究,2016,30(23):2858-2862.
[2]? 王鳳威.個體化飲食護理對藥物控制糖尿病血糖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156-157.
[3]? 張少容,盧丹紅,劉麗萍.個體化飲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2):62-65.
[4]? 張雪.個體化飲食護理對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營養認知度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8):125-126.
[5]? 任淑琴,苗春霞.個體化飲食護理聯合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并骨質疏松患者的干預作用[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7, 31(2):149-151.
(收稿日期: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