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海宇



“靜住云歸處,晨起太極風。日出煮茗茶,花圃植古叢。翰墨托豪素,踏海舞神鋒。對月撫瑤琴,燈下閱金經。”此乃李遠奇先生在深圳灣畔“云歸處”(禪堂號)的日常生活。走進禪堂,但見墻上懸掛的古琴、長劍、酒葫蘆,廳堂上供著千手觀音,茶室內墨寶生華,書香撲面,一排古樸的櫥架上陳列紫砂茶壺、精致木雕、文玩擺件,處處透著生活的雅趣。李遠奇每次云游或講學歸來都在此休隱、打坐。他面色紅潤,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微胖身軀行動生風,一舉一動都透著儒雅和敦厚。李遠奇是禪門太極拳的掌門人,也是該拳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看得出,他的身上既有典型中原人的務實謙和,又有特區人“敢為天下先”的開拓智慧。
禪太極初遇少年郎
禪門太極拳起源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是中國古老的內功拳種之一。南北朝梁武帝時,禪宗初祖菩提達摩西來,落跡嵩山少林,將《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傳入東土,僧人早晚誦經念咒,參禪入定。隋唐以降,少林寺中興鼎盛,武僧云集,禪拳一如。由于經中所言極抽象,難以參透其無上妙境,有些武僧便琢磨著將經中觀世音菩薩的六十三個顯像化身,通過形象的肢體運動演練出六十三個動作套路的拳法,逐漸產生了“大悲陀羅尼拳”。隨著日月的更換,和尚們將太極的修煉功法融合進來,形成了少林寺中的內功陀羅尼太極禪拳,因出自佛教禪宗,故名日“禪門太極拳”。
由于此拳只在禪門之中口傳身教,單線獨授,故其蹤跡隱秘,世人罕知,習此拳者甚少。到清朝末年,陵羅寂乘禪師將禪門太極拳傳入民間,由清末居士張純一傳習此拳。張純一傳張厚存,張厚存傳李遠奇。據少林寺名譽方丈德禪法師(1907-1993)回憶:“1925年在武漢歸元寺遇張厚存先生,聞有少林禪門太極拳,乃‘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咒演繹而成,屬少林內功拳法之一種,甚為罕見,失傳已久。”德禪法師再三囑咐李遠奇:要將少林禪門太極拳挖掘、整理、發展、繼承。這是李遠奇記憶中最深刻的一件事。
對童年的李遠奇產生重要影響的人有兩位:一位是祖母范敏文,一位就是外祖父張厚存。祖母是一位聰敏好學、博聞強記、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女性,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古文觀止等皆熟記于心,兼通釋、道,尤善吟詩作賦,被稱為范敏文先生。博學的祖母常年吃齋念佛,心地善良,李遠奇自幼就是祖母帶大的。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成長,耳濡目染,與別家孩子自不一樣,篤實中透著機敏。李遠奇9歲跟隨外祖父學習少林拳,十幾歲開始學禪門太極拳。外祖父是位內功極高的武術拳師(七十歲時仍能開人于丈外),對習武的李遠奇要求極其嚴格、苛刻,不僅拳法套路理勢圓通,更要求德藝雙全,禪武并重,內外兼修。這為李遠奇打下扎實的武術基本功。也是從那時起,李遠奇養成了一個勤奮習武的好習慣,即便后來參加工作(河南省平頂山市高壓開關廠),他也沒有放棄,依舊刻苦練習,亦無間斷,可以說勤奮的習慣讓他終生受益。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84年,當時的國家體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傳統武術挖掘整理工作,河南省平頂山市體育局干部夏西山等人聽說青年工人李遠奇會一套與眾不同的拳法,當即找到了李遠奇。當李遠奇打出這套精彩奇特的太極拳時,夏西山一下就被吸引了。這位平頂山市體育局的干部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套拳法竟然與禪宗一脈相傳,而且內涵深厚。后經考證發現,禪門太極拳歷史可追溯上千年,這可是中國武術界一筆寶貴財富。夏西山當時很激動,馬上整理資料,報到河南省體委、省武術館。禪門太極拳很快引起了省體委和省武術館的高度重視。時任河南省武術館館長的石其山先生和武管中心的趙國華等領導來到平頂山,挖掘禪門太極拳。禪門太極拳成為河南省傳統武術挖掘的重要成果。李遠奇作為這一拳種的傳承人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機遇,1985年他被河南省體委體工大隊武術隊總教練李德成老師破格選拔,調入河南省武術隊,從此成了一名專業的武術運動員。
是金子總會發光,很快李遠奇就取得不俗成績。1986年李遠奇以禪門太極拳出戰,獲全國傳統武術比賽雄獅金獎、全國武術錦標賽銅牌、全國武林精英賽第四名等,成為中國武術界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禪門太極拳在全國打響以后,許多國外的武術愛好者紛紛慕名來找李遠奇拜師學藝。時任國家體委中國武術研究院的領導夏柏華主任(曾擔任過《西游記》電影的武打設計)還親自介紹新加坡的莊春光、盧保水、鄭順利等幾位武術教練,專程來到中國跟李遠奇學習禪門太極拳,他們覺得禪與太極相結合的武術很是神奇。
拳法遠播天涯海角
李遠奇,人如其名,正所謂“好男兒志在四方”。遠方,對于這位嶄露頭角的中國武術新星總是充滿詩意與期待。1987年5月,從河南省體工大隊退役的李遠奇只身一人來到海南。當時海南還沒有正式建省,但籌備建設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了。大街上到處人頭攢動,招工的,找工的,加上商販云集,真是一派熱鬧繁華景象。26歲的李遠奇第一次見到大海,很有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的壯志。他穿著習武之人特有的裝束,腰纏一條九節鋼鞭,背負一把“青龍寶劍”,走在海口的大街上,開始了“闖蕩江湖”的生涯。李遠奇憑著全國武術冠軍的殊榮和自身過硬的功夫,順利地找到了工作,在三亞灣大酒店負責安保工作。
當時的海南治安還相對薄弱。因當地民風彪悍,剛建起的三亞灣大酒店安全得不到保障。當地的“爛仔”總是隔三岔五過去搶東西抑或鬧事,酒店經理不得不采取應對的措施,想招一名能鎮得住場面且會武功的年輕人,以起到震懾的作用。李遠奇無疑是上佳人選。到崗后,他的功夫和拳法,很快讓這里的人們瞠目結舌、驚嘆不己,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精彩的功夫:起如風、落如鉆,打倒人還嫌慢。身似游龍凌空,亦如泉水淙淙,令人賞心悅目。其時,三亞灣大酒店每周都有不少文藝演出,歌曲、舞蹈、小品、相聲等,可以說異彩紛呈。但有一個項目絕對稱得上該酒店的“保留曲目”和壓軸戲,就是李遠奇表演的禪門太極拳和中國功夫,客人們都喜歡看,有的客人甚至就是沖著李遠奇來的。那時的李遠奇年紀雖不大,但已經有了傳播禪門太極拳的意識,實屬難得。
中國傳統武術,必然是吸收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養料才流傳至今。傳統即是:傳為世代相傳,統為武術之道統,講究的是源遠流長,傳承有序。就單純的太極拳來說,在清朝時期就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至高境界,如清朝的太極大師楊露禪,就曾當過護府教師爺,罕逢敵手。隨著時代發展,人們覺得太極拳搏擊性的功能日漸隱化,修身養性、競技表演的成分顯然增多。但太極拳的搏擊能力只要肯下功夫去練,依然不可小覷。有一次,在海邊游玩的李遠奇就曾經遭遇一幫小蟊賊的騷擾。蟊賊們個個帶著匕首、鋼刀和鐵棍,來勢洶洶,他們準備圍攻打劫正在海邊賞景的李遠奇。沒想到李遠奇一個箭步操起沙灘上的“青龍長劍”,輕快麻利,一陣狂舞,動作之凌厲、精微、老道,趨于人劍合一的至美境界。李遠奇并不想真傷他們,可蟊賊們嚇得落荒而逃,他們顯然是搶錯了對象。
隨著李遠奇在海南的名氣日益響亮,來拜師求藝的人絡繹不絕。特別是海外友人更是占了大半。其時,海南剛剛建省,蓄勢待發。外國友人來海南大都是旅游或休閑度假,李遠奇的禪門太極拳成為他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李遠奇的商業萌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他創辦了海南第一家禪門太極健身中心。收取學費,教授外國友人禪門太極拳及擒拿格斗等中國功夫。他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文化能作為一種產品對外輸出,還有商業利潤。思維活躍的李遠奇很快在海南實現了生存和發展,禪門太極健身中心辦得有聲有色,還請了好幾個翻譯,以應對多國語言的教學需要。這些學員以美國人居多,還有加拿大、德國、英國等國朋友。他們正是通過禪門太極拳了解中國武術,愛上中國文化的。海南開禪門太極健身中心,對于李遠奇意義重大:這是禪門太極拳法化人間的重大推進;是中國武術與商業融合的有益嘗試;更是禪門太極拳乃至中國武術從海南走向世界的雛形階段。
天涯海角,南島福地,因禪門太極拳的傳入而熠熠生輝。
經濟特區鑄就文化使者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一曲《春天的故事》唱響大江南北,那動人的旋律總讓人心潮澎湃。改革開放的特區深圳,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奮斗景象。1990年2月春節剛過,29歲的李遠奇告別海南來到深圳蛇口。此時的他己退去青澀,略顯成熟穩重。他以精湛的武術才干被深圳南油集團錄用,成為南油酒店安保部經理。在深圳,工作之余,他依舊把傳播弘揚禪門太極拳作為使命,給忙碌的深圳人帶來心靈的慰藉。李遠奇就是在那時候認識了特區的老領導袁庚,袁老是后來對他產生影響較大的兩個人之一。
袁庚是招商局集團原董事長、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和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企業創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輝煌的主要締造者、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探索者。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庚同志“改革先鋒”稱號。如今的蛇口依然還能看到他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至今影響著國人。其時的袁庚雖然已經離休,但依然為特區經濟建設不遺余力。袁庚第一次見到李遠奇就很喜歡,他覺得這個習武的小伙子很精神,言談舉止不俗,特別是他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行為讓人感動。袁庚再三鼓勵李遠奇一定要讓中國傳統文化為特區經濟建設服務,并使之發揚光大。這件事對李遠奇鼓舞很大,他覺得他沒有辜負特區老領導的囑托,一直在做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禪門太極拳的工作。
深圳是座包容的城市,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改革創新思潮是這個城市的特點。經過努力打拼,李遠奇積累了一筆資金,他就用這點資金開始在特區創業。先是在蛇口海上世界開了一家叫珠玉軒的商鋪,賣一些文化旅游紀念品。由于他機敏好學,為人正派,待人和善,生意很快就做大做強了。與此同時,他的文化使命感也日益增強,他覺得自己應該為中國傳統文化做點事。于是,他用賺取的第一桶金,創立了“深圳道可道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較早的一批電子商務平臺之一。旨在為全球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華人提供服務,實現了文化、科技、商業的融合。最輝煌的時候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七個國家設立了分公司,甚至清華大學的博士生也被吸引過來,擔任公司技術運營官。作為從河南平頂山市走出來的創業者,他不忘家鄉發展,心念回報桑梓。2000年12月,李遠奇出資為家鄉平頂山市建立了鷹城商務網站,通過這個網站,把平頂山市的一些大企業及其產品推向世界。同時,建立平頂山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為家鄉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2001年,他的公司所在的第二投資公司因美國股災宣布破產。李遠奇面臨巨大經濟壓力,不得不賣掉自己手上的房產用于還債。逆境中的李遠奇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積極面對,離職的員工都得到妥善安置。如今回想那段經歷,李遠奇依然從容樂觀。他總結,在深圳他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幫助,原因大概有兩個:其一是自己有著精湛的武藝,正氣凜然:其二是不斷研習中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氣質上的變化。這構成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也是老領導袁庚對他持續關注的原因。
除了袁庚,對李遠奇影響較大的還有深圳弘法寺的方丈本煥長老。本煥長老堪稱佛學界的泰斗,是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李遠奇因在禪門太極拳領域的獨特建樹,受到本煥長老的接見,本煥長老特別喜愛他,并多次傳授佛法心要。他也常向本煥長老請教禪宗心學,本煥長老刺血寫經和傳奇經歷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使他大受教益。有舍必有得,雖然李遠奇在商海遭遇挫折,但這又為他潛心研究佛法創造了條件。新世紀之初,李遠奇走進五臺山的古河寺閉關禪修,系統通讀佛學經典。這期間,他虔誠學習,刻苦練功。“動靜相參,文武相伴”,這里成為他文武兼修的殿堂。但凡禪修的人大多都有非凡智慧,而禪門太極拳正是把武術與禪修高度融合了。有體能,亦有智能。這是李遠奇在五臺山古河寺研修三年后對禪門太極拳的認識,顯然是一次升華。之后,他又去了五明佛學院繼續研修密宗禪學,在學術上有了系統提升。除了系統研修佛學,李遠奇還榮獲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國內最高級別),廣涉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對《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孫子兵法》等研究也都頗有心得。
返回深圳后,李遠奇創辦了全國第一家禪太極修養中心——靜和園養心館。養心館以禪門太極拳為基礎,集儒家、佛家、道家、中醫之大成,旨在為焦慮的人們找回心靈的快樂和智慧。來養心館學習的大都是忙碌的深圳人,其中有很多上市公司的企業家和高管,通過學習太極養心禪,疏導了疲憊身心,獲得心靈慰藉,從而以飽滿的工作精力投入特區建設事業。李遠奇踐行“讓傳統文化為特區經濟建設服務”的理念,沒有辜負老領導袁庚的囑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李遠奇第一時間趕赴災區現場,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為災區做點事。面對災區人民巨大的心靈創傷,以及重建家園的重重艱辛,李遠奇快速投入受災人民心理疏導工作。他用熱情、周到、體貼的服務,為災區人民療慰心靈創傷,贏得他們的信賴。災區基層干部是抗震救災的中堅力量,由于李遠奇工作成效顯著,還被指派為壓力最大的基層干部這一群體做專業心理撫慰工作,確保抗震救災工作有序開展。隨后的2010年8月24日,河南航空有限公司的飛機執行哈爾濱至伊春的VD8387班次客運航班任務時,不幸在黑龍江省伊春市林都機場距離跑道690米處墜毀。事故造成44人遇難,52人受傷。事故發生后,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別作出重要批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張德江直奔現場了解情況,看望傷員。李遠奇受邀參與伊春空難的善后安撫工作,對遇難機組家屬進行心理安撫,大大緩解了他們的痛苦;對參與善后工作的干部員工實施心理疏導,對善后工作應對策略進行培訓,取得顯著效果。面對天災人禍,李遠奇用大愛善舉詮釋了一位文化使者的責任與擔當。
由于受傳統文化長期浸染,許多中國古典哲學論著李遠奇都能如數家珍般脫口而出,并給予翔實客觀總結,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在他這里實現較深融合。2014年1月他出版了自己閉關心悟的著作《千光靜住》,這是他多年來學術研究的結晶。此后,禪門太極拳也被政府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李遠奇成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經常應邀為特區黨政機關干部講授傳統文化和禪太極,還擔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多次赴境外講學傳藝。
禪門太極海外流芳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中國五千年沒有斷流的文化不能丟掉了,要有文化自信。”“要為全球化治理貢獻中國智慧。”禪門太極拳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屬于中國,還應該屬于全人類。對此,李遠奇無疑具有宏觀把握,對禪門太極拳走出國門的工作總是不遺余力地奔走,如今的他已經成為深圳特區學養深厚的文化使者。
2018年9月初,李遠奇應美中友好文化交流促進會邀請,赴美國進行禪文化和禪門太極拳的講演和功夫展示,受到美國友人和當地太極拳愛好者的熱烈歡迎。這只是禪門太極拳走出國門的一個縮影。目前李遠奇已把禪門太極拳傳播到美國、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二十余個國家,頗具影響,讓中國功夫在海外充滿活力。
李遠奇最有趣的一次海外講座發生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那注定是一次難忘的經歷。那場演講,博大精深、微妙玄通的中國傳統文化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演講結束后的提問環節,一位英國裔教授提出一個問題,說他的祖先是位船長,來到澳大利亞后從海盜變成了爵士。還有大量從英國流放到這里的囚犯,多年后,他們都變成了紳士,成為了上流社會的人士。而中國當今的所謂上流社會的精英們移民至此,很多人卻變成了社會底層的邊緣人士。他用這個現象來問李遠奇:中、西方文化哪個更好呢?這個問題宏大而尖銳,充滿對中國文化的挑釁,若回答不妙,不僅有損中華民族的感情,而且會出現無比尷尬的局面。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提問,李遠奇從容不迫。回答得有理有據,生動形象,展示了來自世界文明古國——中國文化學者的深厚學養和應變智慧。
他首先對這位英裔的教授問題給予肯定,認為這是個好問題。因為英國是海洋強國,所以西方列強的文化是給予了海盜的擴張,是“船的文化”,海盜沒有了船就無法生存,背后是科技。航海是需要有規則的,今天通行的《海商法》就是當年海盜制定的,這叫盜亦有道。占領殖民地是先要用制度管理的,無法治不長久。在強大科技力量的推動下,西方人特別講究形成有規矩的法典和無界別的掠奪。當所掠奪促成其富時,便玩起了言必“文明”。而中國是農業大國,幾千年農耕文化基于水的滋養,所以叫“水的文化”。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說“智者樂水”。水“善利天下而不爭,曲成萬物而不遺”。水能上能下,若上和其光則披彩為虹,或下同其塵可裂石為泉,及至兀石斷巖乃瀉絕壁為瀑。水能靜能動,若靜止為淵潭湖泊則定水澄清,波瀾不驚;若湍急成江水大河可彭湃洶涌,一瀉千里。水能隱能顯,隱則深潛于地下寂然玄冥,顯則暢流于地上激蕩奔騰。水能聚能散,遇冷時相聚抱團成冰,遇暖時相安融冰成水,遇熱時相散蒸氣為云。水能收能放,收時,“雨止云收山似畫,風平浪靜月映江”;放時,“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水能清能濁,流到清凈的地方是清水,流到污穢的地方則是濁水。水無成式,無常形,無定法。遇圓則圓,遇方則方,逢清則清,處濁則濁。低漫為霧,高空成云。急應緩隨,隨遇而安。雖無既定之法,卻有同工之妙,最終是,江河奔海雄千里,風云送雨潤萬方。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可以說中華民族的兒女已遍及世界各地。地球表面70%是水,中國文化和水一樣也覆蓋了70%的地方。中國人就像水,看似柔弱,實則剛強。老子說:“天下至柔為水,至堅為石,水能穿石。所以柔弱勝剛強;江河之所以能成百川之王,因其善下,故為百川王”。西方的船有時比水跑得快,可最終,船不能勝過水。須知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船是“有為之法”,水是“無為之法”。《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老子還告訴我們:能無為方能無所不為。請問是西方的“船”文化好還是東方“水”的文化好呢?這段回答旁征博引,信手拈來,最見涵養,讓現場鴉雀無聲。觀眾個個陷入短暫沉思,繼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一席話為他贏得了滿堂彩。
中國傳統文化的長期浸染、滋養和熏陶,讓李遠奇成為了一個睿智的學者和武師。在浩如煙海、雅量厚重的傳統文化領域里,讓李遠奇最著迷的還是禪門太極拳。這個拳種給予他太多的能量加持和感動,那里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一路走來,李遠奇用勤奮創新、與時俱進和敢為天下先的融合精神,使得禪門太極拳不斷發揚光大,向世界展示著神奇的東方智慧。
近期,由李遠奇的徒弟帶隊的河南平頂山武術隊參加河南省中小學武術錦標賽,取得了全省團體第二名、小學女子組禪門太極拳第一名的好成績。李遠奇在微信朋友圈曬出這條消息,言語中頗多自豪。他對禪門太極拳的繼承與發展充滿信心,堅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是歷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