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以企業為主體,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要積極推進同更多國家商簽高標準自貿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國常會的部署,被市場解讀為這是我國加碼“穩外貿”的重磅信號,也是促進我國外貿穩中提質的具體舉措安排。
穩預期增信心是關鍵所在
目前我國已經穩居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服務貿易國。但是,隨著成本等傳統優勢的減弱,加之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加,快速推進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已經迫在眉睫。而在有關專家看來,高質量有兩個方面的內容至關重要:一個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出口貨物和服務向高端產業鏈邁進;另一個便是外貿韌性的增強,應對風險能力的提高。目前來看,世界經濟形勢短期企穩乏力,國際貿易環境變數增大。針對這種情況,今年以來一些國際組織紛紛下調了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速,我國周邊的主要經濟體出口甚至出現了連續幾個月下降。
在此形勢之下,加快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才是優先選項,不僅能解當前之困,也是順應全球化的趨勢而為。 在拓展國際市場過程中,發揮企業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尤為重要。就我國的對外貿易而言,今年前5個月保持了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為全年外貿平穩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前5個月,我國對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的出口額為1.13萬億元,增長14.2%;對第二大貿易伙伴東盟的出口額為9130.2億元,增長12.9%;對近鄰日本的出口額為3893.4億元,增長3.8%。
其中,民營企業貢獻了出口增長的絕對多數,已經成為我國外貿進出口的第一大主體,是外貿穩增長的關鍵力量。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5.02萬億元,增長11.1%,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1.4%,比去年同期提升2.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28萬億元,增長13.8%,占出口總值的50.4%。在這些外貿企業中,涌現出了一批具有較強市場成長性的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已經形成一些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跨國公司。盡管當前外貿形勢并不樂觀,但民營企業進出口依然保持了11.1%的較快增長,明顯高于同期外資企業與國有企業。
有關人士認為,下一步如何進一步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繼續發揮他們的創造性,“穩預期增信心”應是關鍵所在。自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將“穩外貿”列入六穩之列,各部門聯合發力,出臺了包括調高出口退稅率、降低增值稅稅率、調低社保繳費費率等多項支持政策,旨在降低企業經營性成本,穩定企業信心。接下來的發力點便是針對具體外貿行業在不同國際市場上遇到的難點痛點,出臺更具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和咨詢服務,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與政府服務職能,完善進出口支撐體系,幫助外貿企業提高開拓多元化市場的能力、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在復雜環境下練好內功
據商務部研究院等機構日前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9年春季)》顯示,當前我國外貿發展的營商環境正不斷優化提升,出口信保、融資信貸等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穩外貿等相關政策儲備進一步加強,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外貿穩中提質的步伐有望繼續加快。在外貿內生動力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基礎持續鞏固的發展趨勢下,隨著支持外貿穩規模、提質量、轉動力各項舉措不斷落地實施,穩外貿的政策效應將會持續顯現。
事實上,今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便利化水平持續得到提升。例如在上海自貿區,一個跨境貿易管理大數據平臺,可以把來自生產、貿易、物流、稅務、工商、外匯等各方的7億多條數據匯總,并與“單一窗口”、船舶公司和港務部門實現無縫對接。這個大數據平臺匯總了金融信息、貨物信息、企業信息等多種信息。正是通過這些信息讓守法的企業更加便利,貨物實現秒放。通過這種智慧通關新模式,企業不僅能夠自主提前申報,還可提前安排提箱計劃,實現“優享訂艙”和“靠泊直提”。
對外貿易越來越便利,進出口平穩增長的態勢也得以鞏固。僅5月份當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值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1.43萬億元,同比增長7.7%,較前4個月加快2%;進口1.16萬億元,同比下降2.5%。針對這種向好的發展勢頭,業內人士表示,實現外貿穩中提質的發展目標還需付出更多努力。與此同時,還要引導企業積極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實現國內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進而,以微觀企業層面的轉型升級,促進我國外貿從“規模第一”向“質量取勝”邁進。
基于此,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今年我國外貿發展有挑戰也有機遇,關鍵是如何在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下練好自己的內功。當前商務部主要是抓好“穩外貿”落實工作。同時,也將密切分析研判外貿發展走勢,并適時研究采取進一步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幫助外貿企業化挑戰為機遇,實現創新發展。其實,在“穩外貿”工作中,商務部此前提出要在2019年拓展30個重點市場。這其中既有需要深耕的傳統發達國家市場,也有需要積極拓展的“一帶一路”沿線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商務部將從加強貿易促進、強化公共信息服務、推動政府機制保障等方面,繼續支持企業實現貿易市場多元化。
此外,大力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積極主動擴大進口,辦好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這些舉措也都將有助于促進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穩中提質。有專家分析認為,盡管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大趨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后勁足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也不容低估,特別是在傳統優勢逐步減弱、競爭新優勢尚未確立的情況下,諸如融資難、融資貴,以及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高位運行等老問題,與一些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疊加,進一步加大了外貿轉型升級的難度。
多元化拓展國際市場將成重點
一位中美談判領域的資深人士表示,在國際貿易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發揮各類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至關重要。活躍在外貿一線的中國企業最了解國外市場,也最了解哪些市場更具發展潛力。只要企業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不斷鞏固現有市場,并且不斷開拓新市場,就能以市場多元化來有效應對美國關稅壁壘帶來的嚴峻挑戰。當然,政府等相關部門也需要為企業營造更加寬松的國內國際貿易環境,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上下一條心,共同發力,才能真正地促進進出口穩定健康發展。
之所以強調多元化拓展國際市場,其主要原因就是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其實,最近數月,中國的多元化國際談判已經如期展開。如6月10日,第二十一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京舉行,雙方繼續圍繞協定文本和清單展開談判;5月20日至23日,中國—以色列自貿協定第六輪談判在京舉行,雙方就貨物貿易、技術性貿易壁壘、投資、知識產權、政府采購、電子商務、競爭政策、爭端解決、法律與機制條款等議題展開磋商,并取得積極進展;5月28日,中國與巴基斯坦結束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并簽署議定書等。
有專家表示,要實現多元化,政府要引導支持、營造環境,但主體是企業,需要深耕細作久久為功。此次國常會指出,除了發展出口多元化戰略,下一步還將進一步縮減通關成本。為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中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首先要解決“兩個化”的問題:一個是貿易自由化,另一個是通關便利化。另一方面,結合“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同樣需要不斷優化通關便利化的環境,真正實現“單一窗口”網上辦理。
據有關人士介紹,“單一窗口”將大通關流程由串聯改為并聯,解決了企業多頭申報和重復申報的問題,實現了一點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驗、一鍵跟蹤、一鍵辦理,有效降低了通關成本、是縮短通關時間、減輕企業負擔的重要舉措。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單一窗口”單日申報量已突破86萬票,主要申報應用率提升至80%,累計注冊用戶60萬余家,總申報業務量超過1.45億票,所有企業通過“單一窗口”申報全部實行免費。
中國對外貿易的大趨勢仍將是平穩發展,并處于一種穩步上升的階段。主要因素在于,中國政府應對本次貿易戰策略正確,既為對外貿易營造了良好環境,也使中國企業國際化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其他國家愿意并樂于與中國進行貿易,一道推動全球化發展,也支持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在科技進步、提升產品質量、對外開放等方面的腳步不會放緩,貿易全球化的趨勢也在加快推進,今年前5個月我國貿易前景樂觀,無疑為經濟健康穩步發展提供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