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明 官成金



摘要:新常態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金融領域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是三大攻堅戰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分析了云南金融風險隱患,針對不良貸款率升高,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大、結構不合理,居民杠桿率快速提升,理財及信托產品、企業杠桿率、地方性類金融組織、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他金融風險進行了剖析。提出了化解商業銀行貸款風險、抑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梳理排查風險隱患、建立風險預警系統、風險處置聯動風險防范措施,確保云南經濟金融健康發展。
關鍵詞:云南 金融風險 防控對策
201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召開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今后3年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會議指出,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范金融風險。
近年來,我國金融風險雖然總體上可控,但金融杠桿率迅速升高、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違法犯罪、外部沖擊風險、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部分國企債務風險等正在積累,金融市場也亂象叢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金融風險是當前最突出的重大風險之一。
云南近年來金融案件頻發多發,特別是以“泛亞有色金屬”為代表的案件暴發,在全國影響巨大,影響了云南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確保云南一方金融安全,對云南經濟社會有著積極的影響。
一、云南金融風險隱患分析
(一)銀行不良貸款持續上升
2018年6月,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約為19571億元,與第一季度相比增長10.3%,不良貸款率高達1.74%,創近9年來新高。盡管與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并不算太高,但從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縱向角度來看,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自2012年第1季度以來,一直保持上升趨勢。
2018年6月末,云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3.19%,高于同期全國水平1.14個百分點,信貸資產質量處于全國倒數第7位,西南地區倒數第1位,部分銀行總行基于風險防控壓力考量,調低了云南的信用評級,并降低駐滇分支機構的信貸審批權限或信貸規模,這對云南的經濟發展不利。
(二)地方政府債務居高
2012~2017年,云南省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顯著呈現出逐年擴大的態勢,增長幅度為26.28%,年均增長率為 4.78%。債務余額增長率雖有所波動但債務余額仍處于平穩增長的狀態。 2014~2017年,云南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從6009.00億元增至6736.8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呈現增長態勢,從2014年的 3976.70億元已增至2017年的4767.30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對云南省主要金融機構和17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市縣兩級平臺公司由于承擔大量地方政府項目,受融資規范政策影響大,企業普遍面臨流動性壓力;融資規范政策對基建項目造成實質性影響,地方平臺企業普遍壓縮投資規模,影響基建投資增長已成定局;未來三年融資平臺債務到期量明顯增加,需重點關注平臺企業償債付息情況及債務違約風險。參與調查的17家平臺公司中,2017年末總資產同比增速在20%以下的單位共13家,占全部樣本的比重為76.47%。
(三)居民杠桿率與企業杠桿率迅速增長?
1996年以來,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居民部門杠桿率水平均有所增長,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居民部門杠桿率分別由1996年的84%、3%上升至2017年的156%、49%;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快速上升也是由消費升級、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和相對寬松的宏觀政策帶動,2017年,住戶貸款余額為40.5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住房貸款余額為2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2%,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為24.7萬億元,同比增長22.9%,我國房貸上升是住戶部門杠桿率上升的主要推力。2017年以住戶部門貸款余額與名義GDP之比計算的住戶部門杠桿率為48.9%。
2017年云南省屬國有企業的杠桿率已達70%以上,另據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2016年對云南省15個州市多個行業的405戶民營企業抽樣調查,調查結果表明,云南省樣本民營企業資產負債率2013年為47.16%,2014年為41.75%,2015年41.36%。
(四)銀行理財和資金信托情況
2018年6月末,云南省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30540億元,各項貸款27168億元,全省銀行理財和資金信托存續產品規模為5837.45億元,同比增速由正轉負為-2.85%,較一季度末減少358.9億元,較上年末減少788.83億元。其中,理財市場存續產品規模為3554.03億元,比上年末減少192.45億元,同比增長3.70%,增速比上年末下降22.81個百分點;資金信托存續產品余額為2283.42億元,比上年末減少596.38億元,同比減少11.54%,增速比上年末下降89.41個百分點。
(五)地方類金融組織風險案件高發
近些年來,云南地方類金融組織發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資渠道及金融中介服務,活躍了地方金融,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堤閘打開,泥沙俱下,云南也是多種類金融組織案件的高發區,“泛亞有色金屬案件”“e 租寶”案件的相繼爆發,使眾多小額貸款公司、類金融組織紛紛倒閉或退出,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六)民間融資及互聯網金融風險眾多
云南也是互聯網金融案件高發地之一,2017年末,云南有民間融資登記機構68家,互聯網金融111家,按經營范圍查詢有695戶,數量眾多,較為復雜,魚目混雜。2017年,云南針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形成《云南省互聯網金融清理整頓分類處置方案》,審慎開展重點對象狀態分類,最終確定34家整改類機構,30家取締類機構;穩步推進清理整頓分類處置。通過對64家重點對象現場檢查,對34家整改類機構下達整改意見書,明確30家取締類機構處置去向;按月對85家非重點對象按比例進行隨機抽查,截至2017年末,有33家機構有逾期風險的43.88億元,其中,民間速效登記服務機構25家涉及28.06億元,網貸試點企業8家涉及15.82億元(注:33家民間融資登記機構中,有18家涉嫌違法犯罪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涉及風險規模27億元),全年通過市場手段和司法解決結清處置風險項目138個,其中,市場手段化解127個,司法解決11個,2017年末,存量風險項目1186個,其中790個為已立案偵查機構的項目,已結清或處處置的風險項目涉及出借人1701人,存量風險項目涉及出借人高達30580人(基中19102人為已立案偵查機構涉及的出借人),形勢依然嚴峻。
(七)其他金融風險不少
據統計,2017年,云南省各級公安機關對各類非法集資案件立案242起,破案180起。其中,集資詐騙案件立案120起,破案103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立案122起,破案77起,立案數和破案數分別同比上升19%和15%。涉案金額318110萬元,同比下降55%,較2016年減少391557萬元;參與集資人數31762人,同比上升334%;挽回損失23529.65萬元。主要特點:一是手段翻新升級,網絡化趨勢明顯;二是地域擴大化,下鄉進村現象突出;三是善用政策幌子,欺騙誘導性強。
二、強化云南金融風險防控的措施建議
(一)多措并舉化解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風險隱患,確保適當的貸款增量支持云南地方經濟發展
一是化解不良貸款存量。對不良貸款區別種類、風險性質,分析原因,對癥下藥;可適當考慮對部分不良資產實施證券化,有效地處置一些不良貸款。二是要控制不良貸款的增量。實施更嚴格的貸款審批,從申請貸款的源頭開始著手,嚴格控制,要加強貸款事前調查,進行風險識別,特別是要嚴控房地產和“兩高一?!毙袠I貸款;加強貸款事中審查,貸款發放以后的貸款使用情況檢查,嚴查貸款實際用途,對于不合理的貸款運用,應馬上終止貸款。三是加強信貸擔保管理。嚴格擔保準入門檻,提高一般保證人準入條件,科學核定擔保額度,防范新增擔保和關聯擔保圈取銀行貸款的風險,強化擔保行業的監管??傊?,要多措并舉,以保證貸款適當增量,支持云南地方經濟發展。
(二)明晰職能、完善體系抑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2017 年 11 月,云南省政府出臺《云南省政府性債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各層級地方政府需在核定的合理限額內確定本層級的舉債規模,原則上存在債務高風險的地區不允許新增債務余額。云南省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債務負擔率、償債率等,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需進一步明確各層級地方政府的債務限額,實現云南省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有效控制。一是明晰地方政府職能,規范財政支出邊界。通過引導地方政府職能向公共績效服務職能以及市場維護者職能轉變,遏制地方政府的赤字擴張刺激經濟發展的偏好,降低地方政府的債務融資需求。二是完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多層次的動態債務風險監管體系,建立債務風險指標隨經濟周期波動的實施調整機制,完善多目標條件下的風險預警體系;推進地方政府債務戰略管理,通過對債務流通的有效管理,努力實現成本最小化與風險最小化目標。
(三)梳理排查云南各類金融風險點、風險環節、風險面,科學去杠桿
強對金融風險的排查,密切關注各類風險隱患苗頭。一是依托銀行融資數據和企業財務數據,建立企業風險定期或不定期監測制度,實現對企業融資情況的全覆蓋監測;二是加強對重點風險領域和重點行業的監測,向監測指標持續超標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送風險提示函,約談高管;對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行業、民間融資開展調研,提前做好風險研判;三是結合存款保險風險評級和日常監測,加快補齊金融監管短板;四是結合云南的特點,制定落實防控金融領域重點風險專項行動方案,研究制定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類金融組織經營活動監管等相關監管制度;五是加強行業自律,防范化解高杠桿風險,科學去杠桿。健全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政策框架,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配套金融政策,妥善處置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債務,積極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切不可“一刀切”去杠桿,容易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四)建立云南金融風險防控預警系統
高度重視金融風險的預警監測工作,金融風險的防控,可以借用消防安全的名言:“防范重于救災”。一是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控預警系統,構建“一行四局”(人民銀行、地方金融監管局、銀保監局、證監局、外管局)等相關部門機構共同參與的云南省金融風險監管預警系統。二是借助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搭建金融風險信息交流平臺,暢通信息交流與溝通。根據職責范圍和實際需要,確定交換信息的內容和交流頻率,定期以工作會議、信息通報、專報、函件等形式,共享人行、銀保監局、證監局,以及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等不同行業、不同機構金融風險監測信息和相關數據。三是加強金融風險的監測評估預警和重點領域預警,提高信息溝通反饋協調效率,形成分工明確、重要風險信息共享、中央與地方金融監管協調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提升金融風險監測的系統性和前瞻性。
(五)加強金融監管,建立健全云南金融風險處置聯動機制
中國金融監管,存在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的矛盾,存在中央與地方、系統監管與區域監管的矛盾,特別是在處置2015年股災的過程中充分暴露出來。因此,一是要明確中央與地方的監管職責,明析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體制下不同監管主體的責任邊界,明確了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力避金融監管“條”與“塊”、金融機構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之間存在的矛盾,深入推進金融監管政策、措施、行動的統籌協調,形成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運行的合力。二是加強職能轉變和制度機制建設,完善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工作協調聯動機制,特別是在金融風險處置方面,中央與地方各相關部門,要統籌風險處置的緊迫性、出險機構類型以及風險涉眾等因素,妥善把握輕重緩急,做好金融案件處置,加強中央與地方、條條與塊塊、上與下協調聯動。三是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加快補齊金融監管短板。建立健全對影子銀行、金融控股集團及其股東、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完善保護金融消費者長遠和根本利益的體制、機制,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堅持所有金融業務都必須持牌經營并納入監管,堅決遏制金融市場高杠桿炒作。四是制定金融監管問責辦法,建立長效機制。
總之,要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確保云南一方金融平安,促進云南金融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萬丹丹.KMV模型在我國商業銀行度量上市公司信用風險中的適用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
[2]王光偉,童元松.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2005- 2013年宏觀季度數據的實證分析[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7(03):50-54.
[3]范力志.2004 年至2012 年我國商業銀行次級債券市場約束效應實證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2.
[4]肖浩.經濟增速、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和量化寬松[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5(12):30-33.
[5]袁滿,何力軍.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模式創新[J].南方金融,2015(12):92-97.
[6]于寶亮,樊友丹,魯晏辰.不良貸款資產證券化的內涵、國際經驗與我國商業銀行實踐[J].新金融,2017(03):58-63.
[7]高瑋.優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研究.中國財政,2013;4.
[8]王世成,李袁婕.基于審計結果的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原因分析和對策建議.審計研究,2013;
[9]劉梅.PPP模式與地方政府債務治理[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
[10]溫來成,劉洪芳.我國地方政府信用評估體系的構建與運用[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6(9).
[11]聶新偉.政府信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與信用指標體系構建的思路[J].財政研究,2016(3).
[12]肖鵬,陳凱.地方政府債務納入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的效應研究——基于美國州政府的實證檢驗[J].財政研究,2017(09):14-26.
[13]Julian Bommer and Robin Spence.Development of An Earthquake Loss Model for Turkish Catastrophe Insurance[J].Journal of Seismology (2002) (6):431-446.
[14]Baskaran,Thushyanthan,2012,Soft Budeget Constraint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 in Subnational Borrowing:Ebidence from the German States, ?1975-2015,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Vol.71,No.1,pp.114-12.
[15]U.S.Treasury,2014,Treasury Direat-Monthly Statement of the Public Debet of the United States.Vulovic,Violeta,2010,The Effect of Sub-National Borrowing Control on Fiscal Sustainability: How to Regulate , Working Paper,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張旭明系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金融研究處高級會計師,云南財經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金融專業碩士生校外導師;官成金系云南經濟管理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