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
摘要:小微企業是經濟活力的源泉,小微企業融資是做大做強小微企業的基本要素。本文在實地廣泛調查的基礎上,對小微企業融資情況進行總結:小微企業融資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強,小微企業融資條件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受制于小微企業本身經營情況,獲得銀行融資資源還存在先天不足,同時小微企業融資受到政策影響較大,存在結構性融資不平衡現象。
關鍵詞:小微企業 融資 政策支持
一、小微企業發展活力和風險并存
(一)小微企業的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兩極分化明顯
江蘇省蘇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18年6月底,全市新設立小微企業總資產規模較上年同期增長13.5%,戶均資產為272.6萬元;實現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9.9%,戶均營業收入192.03萬元。新設立小微企業實力不斷增強,資產規模擴大。截至2018年二季度,資產超過百萬元的小微企業占比為44.5%;營業收入超百萬的企業占比26.4%。按期末資產總計排序,排名前5%的企業占了全部企業48.8%的資產和42.2%的營業收入。而在創業之初,資產過百萬的企業僅占全部正常經營企業數量的21.7%。
(二)優勝劣汰成趨勢,行業總體存活率不足四成
2018年6月末,全市正常營業的小微企業占36.8%,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降低。在小微企業數量占比前七位的行業中,有三類行業正常營業比例超過40%,其中制造業正常營業率最高,為46.8%,其余依次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3.5%,建筑業41.3%,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35.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34.5%,批發零售業33.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7.9%。今年以來,全市關停企業較多,營業率下降的原因,一是環境污染嚴重環評不達標的企業被關停;二是在結構升級過程中,部分行業的小微企業由于比較優勢不足,生產經營陷入困境。
從制造業方面看,對于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及專利技術的新型科技型企業,近兩年增長速度較快,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盈利能力也較強。而傳統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由于生產物資及人工成本的提高、門檻低、競爭激烈,盈利空間不斷下降。同時,受環境保護整治影響,部分企業因環保整治而階段性停產,一方面導致企業上下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另一方面也導致企業日常運營管理成本上升,更加降低了小微企業的投資擴張意愿。如某儀表五金廠,其銷售收入情況2018年比上年下降較多,2018年至7月銷售額在90萬元左右,上年同期為180萬元。經營上的難點主要在訂單下降、稅負較重、用工成本有所增加等。資金主要通過企業的資金積累和企業主的個人資金籌集,目前無擴大經營的計劃。
從批發零售業方面看,經營情況一般,盈利能力一般,特別是租賃商鋪的實體店因受到網商沖擊,經營較為困難,無擴大投資的計劃。如太倉某貿易有限公司,其銷售收入2018年比上年略少,2018年至7月銷售在500萬元左右,上年同期在600萬元左右。經營上的難點主要在稅負較重、人工成本有所增加等。資金主要通過企業主個人經營貸形式籌集,目前無擴大經營的計劃。
(三)總體擴大經營意愿較弱,而高科技企業擴大投資意愿較高
從實地調研看,大多數小微企業表示暫未擴大經營計劃,以科學技術發展為主的高科技企業,因其有自己獨立的產品開發渠道,自主研發產品,產品若被市場接受,收益巨大,如: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企業擴大經營的想法居多,資金來源主要以資本市場的股權投資為主。這類客戶前期很難獲得銀行融資,擴大產能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自有資金及外部PE、VC等風投資金的介入,還可以從政府獲得支持,減少企業各方面的成本及困難。以及金融機構的債權融資相輔,還有部分政府補貼扶持資金。目前科技型企業是各地爭搶的對象,蘇州一家醫療器械落戶會導致有近十余家各鄉鎮或開發區科創園爭相招商引進,該類客戶雖帶有成熟的科研成果,但是目前產品獲得市場認可度較低,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依靠少量的產品銷售以及政府補貼款。
二、多數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為自籌資金
(一)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和融資滿足度不高
實地調研顯示,融資難問題依然困擾著新設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戶,主要表現在融資需求不斷增長,但融資滿足率依然較低,融資渠道少,融資成本較高。按照市區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7.4%的新設立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有融資需求,比上季度提高1.2個百分點,創一年來的融資需求新高。在有融資需求的新設立小微企業和個體戶中,沒有獲得融資的占45.8%,僅獲得小部分融資的占25.0%,獲得大部分融資的占20.8%,獲得全部所需融資的占8.3%。
(二)融資利率階梯式提升
小微企業融資方式主要由與供應商或客戶之間的商業欠款、企業內部積累和自籌、銀行和農信社貸款和非銀融資等進行。一般而言,融資順序主要以內源融資-間接融資-直接融資順序,但因小微企業信用度不高,財務不連續不完整,融資主要是看是否具有合格抵押品選擇融資渠道。一般而言銀行貸款成本最低,一般不超過8%(含費用),2018年較往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融資租賃次之,而小貸公司或者個人融資,利率在15-35%之間。
三、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落實較好,已建立針對性風險補償基金
蘇州地區已經落實了針對小微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市統計局數據反映,2018年二季度新設立小微企業和個體戶享受政策扶植的比例為27.6%,較上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稅收政策方面,主要是所得稅和增值稅優惠①,均屬于國家統一政策。但是在實地調查中發現,小微企業對相關優惠政策的關注度和知曉度較低,大多數對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了解得并不透徹,僅局限于較為傳統的稅收優惠政策。
融資政策方面,蘇州建立了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通過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對接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開展信保貸業務,“信保貸”產品由銀行、信保基金、合作擔保公司共擔風險,分擔范圍為未受償貸款本金,分擔比例分別為20%、65%、15%。企業承擔的擔保費率為1.5%,信保基金的成立對降低擔保費率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科技金融服務平臺,設立專項風險補償資金池,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從金融機構獲取的信用貸款提供風險補償的支持政策,如市科技局主推的“蘇科貸”“科貸通”“科才通”等科技金融工具,通過這三大科技金融工具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資金。同時也設立了針對科技型企業、自主創新企業的科技貸款貼息和科技保險費補貼,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簡政放權方面成效顯著,政策受惠面日漸擴大。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市各級政府簡政放權成效顯著。37.6%的單位享受到了優惠政策,較上季度上升1.3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二季度,85.0%的單位已完成許可辦理。
四、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依然存在
調查發現,一方面從規模上看,初創型、輕資產小微企業會感覺融資難、融資貴。而從行業看,低端制造業、紡織服裝企業、小型批發零售業感覺到融資難、融資貴。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貼息、擔保等優惠政策主要針對優質創新類小微企業,主要是先進制造業、優質新興產業,申請門檻較高,導致企業表示沒有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主要是由于:
第一,小微企業在財務管理、企業經營和發展模式上還沒有突破固有觀念,財務報表不規范,財務管理水平低,財務資料失真,能直接符合融資要求的企業不多。
第二,小微企業經營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差,且負債經營,自身并無多少固定資產,靠租賃取得的廠房及設備居多,無法滿足銀行關于抵押貸款的要求。
第三,小微企業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不規范、融資能力低下。小微企業利潤空間有限,加之企業主對自身征信的不注重,信用程度水平低、誠信意識缺乏,導致銀行為加強風險控制,強化貸款審批流程、延長放款時間、增加企業融資成本等。
第四,銀行創新服務不夠,貸款品種單一,貸款利率高。在調查中發現,在普惠金融未開展之前,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一般都要上浮20-30%,地方性商業銀行一般貸款利率為上浮30-50%。除抵押貸款外,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少之又少,能夠真正享受到貸款、享受利率優惠的小微企業屈指可數。
小微企業自身特性決定了銀行一般不敢直接以信用的方式為企業融資,因擔保方式弱,銀行的定價水平會較高,加上登記費、評估費、擔保費等,小微企業融資成本貴的問題依然存在。
五、意見建議
(一)宣傳普及小微企業優惠政策
加大政府支持引導力度,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小微企業金融優惠政策的宣傳普及,增加小微企業對扶持政策的了解。依托數據平臺,動態掌握企業申報及優惠享受情況,對應享受而未能優惠的小微企業,“一對一”核實協助進行補充享受,有效解決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完善小微企業信用評價機制
建立統一、全面的社會信用查詢平臺,盡可能采集多種渠道的企業信息,將小微企業納稅、水電費、社保、環保、訴訟等真實情況納入數據庫,以便有利于隨時控制風險,減少銀企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增進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放貸信心。
(三)加快金融市場建設
針對小微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經營管理較為落后、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偏低等問題,政府應該拓寬財政金融支持的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靈活安全的擔保方式,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加多元的選擇。建立健全資本市場,降低小微企業準入門檻,在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等適合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上給予更多支持。
(四)繼續提高享受扶植政策率,讓稅收減免政策效應更明顯
政府在扶持小微企業政策上持續發力,繼續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免稅范圍,同時減免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調查顯示:二季度新設立小微企業和個體戶享受政策扶植的比例為27.6%,較上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在享受優惠政策的單位中,有93.5%享受的是稅收優惠政策,比上季度降低1.0個百分點;享受貸款優惠的占1.1%,比上季度下降1.1個百分點。稅收優惠政策享受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隨著企業實力不斷壯大,部分小微企業已成長為規模型企業,超出了小微企業稅收政策優惠范圍。
(五)簡政放權成效顯著,政策受惠面日漸擴大
改革促發展,政策惠民生。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市各級政府簡政放權成效顯著。37.6%的單位享受到了優惠政策,較上季度上升1.3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二季度,85.0%的單位已完成許可辦理。
(六)建議成立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為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低小微企業融資門檻
通過完善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考核辦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并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注釋:
①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將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50萬元提高至100萬元,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100萬元(含10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有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2019年小規模增值稅納稅人的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至10萬元;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到300萬元的部分,分別減按25%、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使稅負降至5%和10%。
參考文獻:
[1]周書靈,張英彥,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及其效應分析,唐山學院學報,2019.
[2]李萬甫,陳文東,劉和祥,減稅與降負并重——2018年稅收政策與征管舉措實施狀況評述,財政科學 2019.
[3]黃凱鐘,陳慧林,鄭曉純,盧婉華,沈燕齊,易茜,高新技術企業的綜合稅負分析及稅務籌劃——基于BK公司的稅務籌劃方案設計,經濟師,2019.
(作者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