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極
摘要:為適應新形勢,會計財務工作開始由“傳統型”向“管理型、主動型、研究型”轉型。基層在積極推動會計財務工作轉型中,仍存在部分不足,本文基于對會計財務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會計財務 轉型 基層
黨的十九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經濟體制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為適應新形勢發展,會計財務工作開始由“傳統型”轉向“管理型、主動型、研究型”的重大轉變。在此背景下,基層應積極適應新形勢,加強財務管理,防控財務風險,加快推進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創造內生環境。
一、加強財務管理、防控財務風險的現實意義
(一)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需要
由“傳統型會計財務工作”向“管理型、主動型、研究型會計財務工作”轉變這一工作部署,對基層財務工作提出更高更嚴格的要求,而加強財務管理、防控財務風險作為會計財務轉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全面從嚴管理的迫切需求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不斷深入推進,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四風”問題日益受到紀監委的關注。加強財務管理、防控財務風險是從財務工作層面上遏制發生腐敗問題的重要舉措,是落實依法治國從嚴治行的重要部署,具有高度的必要性。
(三)基層履職的有力保障
長期以來,基層會計財務工作側重于日常基礎性核算工作,對流程管控、風險管控等管理型會計財務工作重視不足。加強財務管理、防控財務風險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基層履職環境,為基層履行金融職能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層財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風險點
(一)財務預算工作落實不到位
財務預算工作目前作為會計財務工作的前端準備工作,具有重要的風險管控意義,但是由于預算編制工作具有前瞻性,存在一定失準性問題。
一是預算編制尚欠科學。首先是預算編制缺乏長遠規劃,當前部分基層機構依舊采取“前年基數加變動比例加簡單估測”的方法來估測當年財務預算金額,缺乏對當年財務支出的長遠規劃,未能將財務預算編制工作與年度工作計劃有機結合,預算編制工作缺乏可靠事實依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準。同時由于基層機構的年度預算總額度是由上級機構劃分確定,總額上具有很大的限制性,使預算編制科學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是預算執行不夠嚴謹。由于基層預算編制科學性欠缺,部分支出項目未能有效把握,部分基層機構會在整體數額不變的情況下,對內部預算科目額度進行調整。雖然這并不會造成整體預算額度的變化,但是內部管控會存在較大風險,形成一定風險敞口,對風險防控造成一定沖擊。
三是預算評價機制存在不足。基層已經建立對于預算管理的績效初步評價機制,但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缺乏有關制度依據,評價機制僅是對預算結果的簡單評價,未能形成有效反饋機制,評價結果未能得到有效應用,缺乏對評價結果的約束作用機制,預算管理績效評價工作總體處于探索階段,一定程度上制約預算管理工作深入開展。
(二)內部監督工作存在不足
目前,基層財務監督工作主要由本級領導和上級對口部門負責,但是在會計核算等工作中,由于部門設置和人員配置等原因,存在財務部門既執行又監督的情況,風險管控存在局限性。會計財務工作在基層層面嚴重依賴于會計、業務部門內部交叉崗位的審核,缺乏內部的事后監督崗位,缺乏獨立的內部控制手段,在事后監督層面缺乏有效機制,程序和業務操作風險較大。同時由于其他非財務部門人員主動防控風險意識薄弱,存在認為財務工作僅僅是財務部門事情的局限認識,財務監督積極性不高,參與度較低。
(三)信息化成果未能充分利用
目前,正在運行的會計財務方面系統有財產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系統、預算管理系統、會計綜合業務系統、財務綜合管理系統等多個系統,在會計財務部門內部各系統獨立運行,各系統之間缺乏有效銜接手段,內部缺乏信息交互共享機制,同時與其他外部業務部門,如內審部門等,缺乏信息溝通機制,各獨立系統所形成的信息未能交互共享使用,成為以各個系統為單位的信息孤島,同時忽視對各系統形成的原始數據的價值,缺乏對數據進行充分挖掘使用的機制與平臺,未能充分有效運用信息化建設成果。
三、基層加強財務管理、防控財務風險的建議
加強財務管理,防控財務風險,促進會計財務工作積極轉型是當前基層會計財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基層機構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深化金融體系改革、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優化內部資源配置、提升內在履職能力的關鍵舉措。
(一)規范會計基礎工作,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提高新形勢下進行會計轉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斷深入學習先進財務管理知識,準確把握當前財務前沿知識,提升個人財務技能水平;加快轉變過往傳統型會計思想,形成新的管理型會計思想,樹立新財務管理理念。在具體工作中,要突破舊有財務思想的局限,將財務管理理念運用到預測、執行、分析等各方面,使之貫穿會計工作的全過程。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開展會計人員思想文化分析,密切關注會計人員工作作風,有效把握會計人員思想動態和技能水平;堅持針對性培訓,依據崗位職責設置不同,結合理論知識和實際業務需求,考慮人員技能水平和思想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培養活動;定期持續開展崗位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會計人員專業水平,積極培養應對形勢變化的復合型人才;緊跟形勢開展豐富多彩的培養活動,依托平臺鼓勵會計人員積極創新,培養創新型先進財務管理人才。
(二)加強財務預算工作,完善財務預算工作體系
財務部門應積極發揮牽頭作用,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協調,切實了解具體業務發展情況,結合工作實際需求,采用“零基預算”的編制方法,充分發揮“部門、機構、流程”三維矩陣式預算管理的優勢,確保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全面性、準確性;加強預算執行控制能力,細化控制每一個費用的具體明細,提高費用開支透明度,杜絕費用開支無預算和超預算開支,防范預算開支隨意性,有效控制各項費用預算額度隨意挪用和擠占現象;建立全方位全覆蓋全過程的預算績效評價機制,形成具體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合理評價,制定完善的評價制度體系,對預算管理工作形成積極激勵作用和責任約束作用。
(三)建立內部監督和風險防范長效機制
提高干部職工對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的認識,增強內部監督意識,構建良好的內部監督和風險防范內生環境;完善內部監督制度體系建設,強化對財務運作的監督與制約,增加內部監督人員會計系統操作權限,消滅內部監督視覺盲區,構建全鏈條式內部監督流程;增加內部監督人員配置,合理設置內部監督崗位,確保各崗位之間互相監督與制約;調整內部監督工作人員歸屬,調整內部監督工作對口負責股室,調整內部監督工作機制,增強內部監督工作獨立性。
(四)完善信息化成果運用機制
破解財務各獨立系統信息交互共享壁壘,完善會計財務工作內部信息共享機制,構建會計財務信息共享交互平臺;將會計財務信息共享交互平臺與各業務部分充分銜接,加強與各業務部門信息溝通,推動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與反饋機制,構建以會計財務信息為基礎的信息共享中心;搭建電子化信息共享系統,對各獨立子系統形成的原始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形成信息化數據電子庫,充分挖掘數據資源的使用價值,完善信息化成果運用機制。
(五)強化會計分析研究,促進會計科學化建設
組織會計財務部門對機構內部資產、支出等各類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探索各經濟業務的內部聯系,為實現管理型會計職能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深入分析內外財務工作中的重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工作,積極參與到財務機制設計中去,提高會計財務工作對金融業的參與度,充分挖掘和開發調研研究價值;充分運用科學調研結果,結合業務實踐,探索研究成果轉化機制,及時解決調研研究發現的問題,充分吸收調研研究提出的先進經驗,促進科技財務工作科學化發展,為會計財務工作轉型提供科學化依據支撐。
參考文獻:
[1]康藝.新時期基層央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發展探悉[J].時代金融,2018(08):247+252.
[2]羅蘭.基層央行全面推進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思考和建議[J].吉林金融研究,2018(02):77-78.
[3]傅江蘊.基層央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途徑探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8):24-25.
[4]曾憲洪.基層央行內部審計在促進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金融會計,2016(06):69-72.
[5]周志達.基層央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探討[J].黑龍江金融,2015(12):35-36.
[6]史楊.基層央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探討[J].黑龍江金融,2015(10):34-35.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化州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