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昳琴
摘要: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政府推出了由政府主導的投資計劃,地方債開始在我國發行,地方債資金主要用途是被政府用于公益性項目,對社會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隨著我國債券發行規模不斷擴大,地方的經濟效益得到提升,地方政府的財政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決。然而,地方債資金使用的背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地方債的總體發展規模較大,資金使用程度較低,償債壓力過大。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我國經濟平穩運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隱患。本文針對于地方債的形成原因,了解地方債的發展趨勢,根據地方債政府性債務的實際特點進行分析,以便于找出地方債的風險防控方法。
關鍵詞:地方債發展 ?風險防控 ?建議分析
一、目前我國地方債發展基本趨勢
地方債的類型有很多,主要包括顯性地方債和隱性地方債。地方債作為地方政府籌措財政的一種重要手段,地方債主要由地方政府進行安排與調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方政府想要建設公益性項目卻缺乏資金的問題,暫時緩解了當地政府的經濟壓力。為了對地方債的預算管理進行規劃,相關財政部門還制定了一系列的關于財政債券的預算管理方法,將地方債正式納入預算管理當中。發行地方債有一些積極作用:對于政府來講,政府獲得了收益,并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對百姓來講,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城市基礎實施條件的改善,百姓也喜聞樂見,在醫療或者是教育方面都享受到了更大的優惠。但地方債的隱患越來越明顯。地方政府擁有自行發放債券的權利,但政府自主發債的權利卻不能得到實現。發行債券的數量還是需要國務院進行深入調查、審核通過才可以進行發行。縣鄉等地方政府收入來源單一,地區經濟相對落后,財政支付較多,因此財政壓力過大。財政赤字的出現,導致了地方債的統計規模不準確,數據的不精準就會影響監管力度。地方政府將地方債主要用于當地基礎設施以及醫療衛生工程建設,但由于對資金的使用缺乏明確的相關規定以及條例,地方債的實際用途就不能進行具體查證,導致了地方債的濫用。運行的不透明直接導致債券風險增加,也不利于社會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地方債對社會的貢獻作用大打折扣,實現不了國家的對地方債可以改善民生的期望。在此背景下,怎么處理地方債問題已經不容忽視,國家已經迫切的需要得到解決方法,要在既能發揮地方債最大優勢的同時,將地方債的不足之處進行最大可能的彌補。
二、地方債所面臨的風險
主要借債的對象是地方融資平臺,政府地方債務主要是來自各地方的融資平臺進行大規模的集資來推動對城市基礎建設的發展。當地政府通過財政撥款、土地使用權、土地出讓等國有資產向融資平臺進行投資并且成立公司。這樣一來,此類公司就可以承擔當地政府所進行的建設項目。但如果政府將債券用在不很恰當的項目中去,就會導致政府不能及時提供足夠的收入來還本利息。地方政府的財政出現問題,很有可能會極大地對當地財務產生影響并增加風險。如果地方債可以得到有效并且合理的管理與監督,那么債務風險就可以大大的降低,如果地方債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監督,那么各種相關制度的風險就會引發。政府的決策行為會深深影響到這種風險,是地方債缺乏監管的體現。風險的來源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上面所說的地方債信息不充分、數據不準確導致的風險,決策者無法深入地了解投資項目的具體情況,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決策。另一方面是一些沒有社會道德的決策者為了追求個人的利益,為了從中謀取利益出現私相授受的情況,從而導致城市基礎建設工程的腐敗,增加了制度行為的風險,使得百姓生活也得不到改善。一般而言,債券會存在著大大小小的風險,就是政府債券也不例外。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局勢波動大,政府制定的宏觀政策是要控制風險,但有的決策者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導致信用風險的增加,使得宏觀政策不能成功實施。另外,政府在發放債券的同時,為了彌補資金的不足,會將未來的備用資金進行彌補。政府的收入來源比較單一,沒有更多的方法去拓展資金的收入。這種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信用風險,也不利于政府的未來發展。
三、地方債的風險防控方法與措施
(一)完善地方稅務
要正確地處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對地方稅制不斷進行完善與改革。建立起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稅制體系,政府在統一稅收的基礎下,要加強推進分稅制的改革進程。依靠法律手段明確劃清地方與中央的稅制管理權限,在放寬一些權限的同時也要起到調控作用。調整稅控范圍,地方稅收的立法權與開征權都要明確,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規范體制。政府對地方稅務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營業稅的征收范圍,通過建立完整的稅收體系,使得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有了可靠的支撐。
(二)地方融資平臺的規范
要加強對融資公司的債券統一管理,地方債的欠債風險在規劃了地方融資平臺后可以得到降低。近年來,融資平臺規模越來越大,融資數量也越來越多。其中,政府暗自違規提供擔保行為的現象也愈演愈烈,償債風險逐漸增大甚至有不可掌控的趨勢。因此,政府應慎重處理融資平臺事務,要實事求是地根據融資平臺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加強對地方融資平臺的管理與控制,爭取做到透明公開化。及時清理融資平臺的債務,協助監管部門進行調查,規范地方性政府對債務的管理。
(三)加強審計監督工作
審計機關是審計制度的核心,審計機關是實現現代管理與監督財政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社會主義經濟法體制。加強審計監督工作可以保障地方政府的經濟運行,規避債券的風險,維護經濟社會的安全。可以及時對債券的風險進行防范與控制。因此,在關注債券規模的同時,還應該強化全國各地的審計管理。除此之外,國家還應該注意審計的時效性,認真地對審計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并提出修改意見。化解審計所存在的不合理之處,減小審計方面的風險。
(四)增強債券風險管理
債券規模越大存在的風險也就越大,債券總額嚴重超出了地方政府的償還能力,政府若無法進行償還,就會引發潛在的債務危機。政府應該理智地看待財政問題,對政府債券制定出一些相適應的制度。減少市場違約風險,避免出現財政赤字的情況,對增加政府財政的方法進行合理采納,及時防范地方債券風險。
四、結語
政府的債券問題已經值得我們進行關注與思考,我們在享受著地方債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對于背后的深層問題也要多加思考。我國債券的不斷膨脹,已經為社會經濟帶來了壓力。其問題不可小覷,我們要仔細地思考將風險降到最低。我們看待事情要全面,地方債的優勢我們要持續發展,面對地方債存在的問題,我們也要客觀理智的對待,明確其問題的來源,不斷地對約束機制進行強化,完善地方性債務管理的風險機制,進一步制約地方政府的舉債行為。
參考文獻:
[1]李丹.我國政府債務可持續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7.
[2]陳卓.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防控研究[D].安徽大學,2017.
[3]周芙瑩.論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的法律監管[D].中央民族大學,2016.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英山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