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宇
摘要: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特點,面對中職生情感體驗強烈但不穩定、人文素養相對薄弱的現狀,語文教育中不能僅僅重知識、重技能訓練,而輕情感體驗和人文熏陶,絕不能忽視了學科的人文價值。可以嘗試從明確學生閱讀主體地位、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延伸挖掘課外實踐活動等三個方面提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價值。
關鍵詞:主體地位;多元評價;課外資源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特點,語文教育本身就具有德育功能。具體地說,語文教學是語言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技能;同時也是具備人文性的文化教學,促進學生體驗積極的情感、構建完整的人格、繼承優秀的精神文化和反思自身的價值存在。中職語文教材中,有眾多古圣先賢、仁人志士、行業精英的典范事跡和至理名言,這些都表達了人們美好的情愫,折射出了人文精神的光芒,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感染力量。面對中職生情感體驗強烈但不穩定、人文素養相對薄弱的現狀,語文教育中不能僅僅重知識、重技能訓練,而輕情感體驗和人文熏陶,絕不能忽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可以嘗試從明確學生閱讀主體地位、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延伸挖掘課外實踐活動等三個方面提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價值。
1 明確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強調“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地位,閱讀的主體就是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滲透主人翁精神,教師不應該直接給出自己的分析來替代學生閱讀的體驗。作為解讀的主體——學生,他們不是單一呆板的接受體,只有關注學生有血有肉的情緒體驗,引導學生情感的真切投入,才能讓文本真正達到“主體與主體對談”,進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和完善。
中職語文教學職能要從“教”轉變為“導”,充滿人文關懷、輕松開放的課堂環境和積極互動的溝通交流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整個過程教師應當由側重知識傳授轉向側重能力培養,由“道德說教”到“自身體驗”,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例如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凜然正氣;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理想信念;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大公無私的的高尚情操;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人格尊嚴等等,啟發學生知人論世感悟情感、以小見大研讀細節,調動起他們直覺、頓悟、移情等心理機制,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在閱讀中實現自身與文本之間的充分對話,最終經過滲透沉淀形成高雅的精神食糧。
2 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
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十分重要,運用激勵機制可以喚醒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 一方面可以優化課后作業設計,結合專業特點因材施教,將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人文內涵放到社會背景下、放到學生生活經驗里、放到職業情境中,可以考慮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制作作業和表演作業相結合,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讓具有不同愛好興趣的學生充滿信心,保證其特長得以發揮,高效地完成人文素養滲透其中的作業。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分組考核,依據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等方面的差異組成學習小組,充分發揮小組團隊協作精神和競技精神,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進行考核。評價可以包括日常性、階段性、總結性三種,以日常性為主。在日常評價中,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堂預測能力和德育敏感性,能夠靈活處理課堂上的突發情況,將部分小組的不作為和個別學生的不良行為當作德育契機,鼓勵學生尋找進步空間、不斷完善人格發展。
3 延伸挖掘課外實踐資源
教師需將課文內容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恰如其分地拓展延伸挖掘課外實踐資源,為語文教學注入活力。在課外實踐中,要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導向。例如把語文課堂遷移至校企合作單位模擬應聘場景,讓學生進行簡歷、求職信的寫作創作和以口頭表達為主的面試演講,使學生在提升語文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接收到包括團隊精神、協作能力、責任感等方面的優秀文化。課外可以充分利用媒體資源,例如組織學生觀看優秀的影視作品:央視紀錄片《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國重器》、《超級工程》等滲透著中職語文教材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徐霞客游記》、《文化苦旅》等經典作品整合了地理、歷史、人文、民俗的文本,滲透了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好的媒體資源可以促進語文學科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創新等人文素養方面獲得持續發展。
另外課外還可以組織優秀畢業生事跡報告會、師德宣講團、社團展示、國學知識競賽、愛國演講辯論和話劇表演等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導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勵作用,在學生人文素養處在亟待“施肥”的關鍵時期,給予集中灌溉,不著痕跡、潛移默化的影響推進“文道統一”教育目標的實現。
總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學生的心靈”,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應體現為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語文教學中應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端正學生的情感態度,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并最終形成積極向上盡善盡美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 黃慧.中職語文閱讀教材人文內涵及其教學途徑研究[M].四川師范大學,2011.
[2] 侯毛珊.中職語文情感教育價值意義及其實施策略探討.[M].蘇州大學,2011.
[3] 楊艷秋.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滲透策略研究.[M].河北師范大學大學,2013.
[4] 金星琳,周娜.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研究-基于專家教師的語料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04).
(作者單位:河南省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