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積極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本文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及幼兒在活動中逐步提升的交往經驗來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班幼兒;社會交往;生活課程;探索
面對剛入園的孩子來說,從一個集寵愛于一身的核心家庭來到幼兒園的大集體中,如何與他人進行正確的交往,對他們來說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那么如果單純地進行社會交往方面的活動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非常的乏味,為了讓小班的幼兒能在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更快更好地學會交往,因此結合我園正在開展的“生活課程”,讓幼兒在輕松的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逐步接受和學會同伴間的交往,然后再擴大到更深一層次的社會交往。對于小孩子,我們專注于活動的采用和資料的供應,結合有用的生活活動,盡力為各種性格的孩子創造獨立活動的時機,并激勵幼兒漸漸學習怎么與他人相處、如何與人往來。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結合生活課程,選擇有利于兒童交際活動的主題,讓孩子學會以微妙的方式互動
(一) 創設有趣生動的活動,激發幼兒的交往欲望
對于剛入園的幼兒來說,他們年齡雖小,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也渴望有自己的好朋友,但由于從小受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與同伴進行交往時,他們并不知道如何去與同伴進行交往,這就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在“親親一家人”的主題活動中我們的幼兒園也是我們的家,我們小二班就是一個大家庭的活動,為了更好地認識班級里的每一位“家人”,我們開展了關于“朋友,你好”的音樂活動。幼兒在“找個朋友,找個朋友,我們拉拉手”的音樂中認識了許多的新朋友,而且整個活動以邊唱邊做游戲的形式,活動氛圍非常的輕松,幼兒也非常樂于接受,同時也增進了幼兒雙方的進一步了解,為他們搭建了相互交往的平臺。
(二) 混齡游戲為幼兒開辟了一個新的交往平臺
因為小班幼兒的交往能力薄弱,他們并不知道應該怎樣與同伴進行互動交往,許多幼兒在一起游戲,例如搭積木的時候,缺少交流,這樣不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在進行主題活動“親親一家人”的一個分支活動“快樂的一家”活動時,我創設了小班與大班幼兒共同參與活動的環境。請大班的哥哥姐姐帶領幼兒一起游戲。例如在建構區:一位大班的幼兒帶領小班的幼兒在選“材料”,一邊討論著:(大)等會兒我們搭一座兒童公園好嗎?(最近大班幼兒正在盛行搭建公園)。(小)膽怯地點點頭。(大)那你當我的助手吧!我們一定會搭得非常漂亮的!請很多小朋友來玩。(小)眼睛里閃著光芒說道“好的”。不一會兒他們就忙開了,經過將近十五分鐘的溝通,小班幼兒已經與大班幼兒變得非常熟悉,他們配合著一起搭起了漂亮的公園,一起拍手,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此后他們還邀請許多的小朋友一同來參觀他們的兒童公園,將交往活動的面進一步擴大。
(三) 在分享活動中學會交往
讓幼兒享受與人分享,并在享受分享的過程中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活動其實也是有利于幼兒進行交往的。例如在主題活動“水果寶寶”中,大多數孩子非常愿意與他人分享他們帶來的成果但還是有孩子不主動,但在其他孩子的熱情邀請下,他們愿意與他人進行分享。孩子們在分享的過程中非常自豪和快樂。通過分享活動,在我們班上不喜歡吃水果的孩子慢慢喜歡吃水果,還能促進孩子們在吃水果的氣氛中密切互動。
二、在生活課程中為幼兒提供適宜滲透交往的材料,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提升交往的能力
以生活活動“親親一家人”為例,開展“家庭角色游戲”——娃娃家。例如,讓孩子們帶上母親的圍裙、父親的領帶等,并且幼兒參與互動的興趣受到極大的刺激。一個孩子扮演“爸爸”,她正坐在電腦前面,兩手不停地按鍵盤。我問她:“你在干什么?”她說:“我爸爸就是這樣的,一下班就打電腦,一邊還跟媽媽聊天。”他們的社交互動技能不斷在游戲中。此外,游戲領域還需要一些材料,如電話,各種蔬菜等,以及需要相互配合的半成品(如豆干、凝乳、糖果等),以便幼兒可以增加與這些材料的互動機會,以提高溝通技巧。
三、教師的有效引導,促使幼兒的社會交往行為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作為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正確的社會交往時,有效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在“水果寶寶”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帶來了很多水果,每個人都互相展示他們帶來的水果,他們都想用雙手舉起來介紹他們。只有小宇坐在一個位置,手里拿著一袋水果,不說話。于是我走到他面前問:“小宇,你帶了什么水果,來給我們小朋友介紹一下好嗎?”我看到小宇低下頭,沒有說話。我可以看出他很緊張。小宇平時不喜歡說話,而且幾乎不和孩子溝通。所以我抓住機會引導其他孩子幫小宇介紹水果,然后抓住小宇的優勢說:“小宇,你的英語非常好。你能用英語向孩子介紹水果嗎?”小宇抬起頭,驚訝地看著我。在孩子們的鼓勵下,小宇終于開口做了英文介紹,看著孩子們的羨慕表情,逐漸喚起了小宇的自信。
總之,重視兒童溝通技巧的培養,有助于促進兒童的社會發展,促進兒童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當然,兒童溝通技巧的培養不是通過“教學”形成的,也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要求我們的老師為他們創造互相交流的機會。教育和指導,也離不開父母的密切合作。只有堅持指導才會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社交互動技能。
參考文獻:
[1]以高品質活動引領幼兒發展[J].福建教育,2018(31).
[2]藺建花.多媒體對幼兒發展影響探究[J].甘肅教育,2018(22).
作者簡介:
邢佳琳,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