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彥
摘要:2014年3月,貴州省國資委對股權制度改革發布了“三年行動計劃”,作為貴州省的龍頭企業,茅臺集團已成為本輪改革中最受關注的企業。時至今日,離2014年出臺企業股權制度改革計劃已經過去了五年,茅臺集團當初所立下的產權制度改革計劃中,計劃清單完成情況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現將從茅臺集團概況、股權改革情況等入手,對我國的第一大股的股權制度進行解讀。
關鍵詞:國有企業;股權改革;股權激勵
中圖分類號:F2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8-0144-02
一、貴州茅臺酒股份公司的發展概況
貴州茅臺酒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經證監會2001年批準,于上交所上市,公開發行股票7150萬股。茅臺酒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各種外交場合成為官方用酒,以其獨特的口感和醇香成為了中國白酒的一張名片。茅臺股份公司架構的設立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設立股東大會(依照茅臺股份2018年年度報告披露,現有股東人數為8.89萬人);董事會(七名董事,其中獨立董事四名);監事會由三名監事組成,其中一名為職工監事。作為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茅臺集團持有61.99%貴州茅臺的股份,貴州茅臺酒股份公司的最終控制人是貴州省的國資委,茅臺酒股份公司旗下有八家子公司。2016年茅臺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近600萬,達到了388.62億元,同時銷售量上漲到了36 944.36噸;2017年,茅臺的主營業務收入已經激增到了582.18億元、銷售量更是高達60 108.36噸;2018年,茅臺的主營業務收入突破700億,高達736.39億元,銷售量62 238.41噸。
二、貴州茅臺酒股份公司的股本結構分析
茅臺股份流通比例從2006年開始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自有條件限售股實現解禁以來,茅臺的流通股比例在2009年達到了百分之百,貴州茅臺已經實現了我國A股全流通。茅臺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基本穩定保持在61~62%之間,股權高度集中。貴州茅臺資產負債率較低,屬于保守型資本結構,但其短期負債過多,負債結構不合理,茅臺在負債杠桿利用方面存在保守性思想,沒有較好發揮負債帶來的節稅效應。
三、貴州茅臺酒股份公司股權改革分析
(一)貴州茅臺酒股份公司股權改革總體規劃
貴州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14年提出改革企業產權制度時,茅臺表示:在集團層面,將推動七大業務板塊混合發展,逐步培育形成6-7個子集團。其中,包括在公司探索是否能夠建立股權激勵機制或員工持股制度;積極開展股權互換工作,以公司的投資策略和業務拓展為基礎。并表示會充分借此輪產權改革的良機,實行對外擴張,在部分新興產業方面也將開展投資活動。2016年,茅臺大力發展新經濟形態下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引進和投資都將積極推動二級和三級子公司的股權多元化。在吸引投資方面,茅臺完成了啤酒公司、葡萄酒公司等的重組,許多二級和三級子公司,如生態農業公司,引入了戰略投資者。在投資方面,將增加貴州銀行,珠海龍石帽等二、三級子公司。實現茅臺集團控股的多股權模式,外資參與,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截至“十二五”末,集團旗下將近80%的子公司實現了混合所有制。未來,茅臺還會致力于推進旗下酒行業相關行業的子公司的上市進程,推進完善各子公司的現代化治理結構。
(二)貴州茅臺酒股份公司股權多元化改革
股權多元化,尤其是我國國有企業母公司是進行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據我國國有企業的特殊性,所提到的開展股權多元化,主要就是在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對民營資本開放使其能夠進入,讓這部分國有企業達到真正的市場化。2005年夏末實施股權分制改革以后,貴州茅臺股份有限責任公司開始了國家股、法人股等限售股開始轉變為流通股,這允許原始受限制股票在二級市場自由流動。2009年,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基本實現了A股全流通。理論上全流通使得股權得到分散,這樣公司的股票能夠滿足更多其他社會投資者的購買需要,但是對于貴州茅臺而言,股權并未得到分散,第一控股股東占比達到了61.99%,仍擁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茅臺公司無法約束控股股東,這可以說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且出現一些侵占公司財產,甚至轉移公司利潤的行為,小股東手中的股權不能在公司運營甚至股東大會上產生一定影響力;公司的融資渠道在股權過于集中化的情況下也是不可觀的,茅臺的融資基本上是債務融資,從未有過追加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歸其原因,極大可能是貴州省國資委是實際控制股東,每年會有大量分紅納入政府財政收入;又怕過分的股權分散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所以即使在國家強調混合所有制的情況下,也不愿意采用分散股權的方式來進行改革。
(三)基于股權改革下的經營戰略調整
自2014年推出產權改革計劃以來,貴州茅臺制定了內部分拆計劃,剝離了公司現有的系列酒,隨之形成新公司,新公司的成立將使新公司能夠保持相對持股,由此茅臺在2014年設立了一個全資子公司——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
不同于茅臺酒的高端路線,茅臺的系列酒產品主要屬于中低端系列品牌,但是與貴州茅臺業績增長的中流砥柱高端茅臺酒相比,系列酒就略顯黯淡。茅臺對系列酒進行分拆剝離,是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大重要舉措,但是看完茅臺的系列酒剝離計劃,再來看習酒的上市計劃時,發現習酒的上市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毫無進展。早在2012年茅臺就曾披露會在2013年2月完成H股上市,然而,本該上市的時間都已過去多年,仍然沒有聽見習酒上市的敲鐘聲。
在習酒上市計劃中,公司股份改革辦公室是負責推動習酒上市的主要部門,然而習酒的股份制改革自上市計劃被提出以來,一直處于進行時,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股份制改革并不簡單,也不是能在較短期內完成的。茅臺集團領導層所提出的習酒上市是在2013年2月份實現,但是這個過于理想化的上市節奏只能是領導人認為的,并不符合實際,習酒的上市需要股份制改革作為鋪墊,目標制定了,就得按照目標來安排部署,一步一步實現目標。
(四)基于股權改革背景下的股權激勵計劃
貴州茅臺最開始要進行股改時,曾宣布會在集團的上市公司層面實施相應的股權激勵。2014年7月,貴州茅臺就發聲明稱會在2017年12月出臺公司管理層和核心技術人員的股權激勵辦法。2017年4月,有媒體報道指出茅臺財務報表有疑似利潤并未釋放,認為茅臺此舉極有可能是在壓低業績,推測茅臺管理層這樣做,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它很快將推出股權激勵措施。隨后貴州茅臺發布澄清公告,否認因為股權激勵計劃而進行財務造假。
現在2019年都過去一個季度了,茅臺的股權激勵還是杳無音信,據悉茅臺公司一度推動計劃的進行,并且尋找了第三方制定了相應的股權激勵計劃,但是并沒有得到上級的反饋。茅臺作為A股最高股,反而是其他平價股則相對而言推動起來比較容易。其實關于高管股份激勵這個問題,應該說是在企業上市之前才是最佳時機。但是貴州茅臺是在2001年上市的,當時中國的資本市場起步沒多久,并沒有意識到股權激勵等新理念,許多公司甚至認為自己以后也不會參與到股權激勵行列。企業往往是在所處行業或經營環境不好時,才在公司推行股權激勵計劃,但是現在的茅臺股份無論在行業中,還是在上市公司中都屬于高利潤企業,加上又是國企,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推行高管股權激勵,容易使得人們對茅臺的經營存續產生不利方向的疑惑,給茅臺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四、關于貴州茅臺酒股份公司股權改革的深層次思考
股權多元化方面。茅臺作為貴州龍頭企業,每年能給政府帶來的財政收入相當客觀;加之作為實際控制方的貴州國資委,又怕過分的股權分散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所以即使在國家強調混合所有制的情況下,也不愿意采用分散股權的方式來進行改革。這一點的改革不徹底對于一個資本市場不算發達的省份來說,其合理性也就能夠理解一二了。
股份激勵方面。阻礙茅臺股權激勵計劃推行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時機不對。企業實施股權激勵最佳時間在上市前,且目前茅臺公司經營狀態良好,實施股權激勵負面影響可能過大;二是其自身的國企制度。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兩權分離不明確,管理層權力很大,推行高管股權激勵需要經過嚴格的制度設計,且實施不如兩權分離的民營企業效果明顯。
總的來說,茅臺的股權改革可以說是不徹底的,按照國家現在對于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要求還相差甚遠,茅臺的改革之路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郝鵬飛.白酒行業競爭態勢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1(20):65-66.
[2] 葉勁松.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價值評估[J].企業導報,2013(5):143-144.
[3] 杜 野.貴州茅臺股份公司資本結構優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責任編輯:紀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