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嘉賓
陳毓川: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地質礦產部總工程師
礦床地質學家,主要從事礦床地質,地球化學、區域成礦規律、成礦預測研究及礦產勘查工作。歷任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地礦部總工程師、地調局局長、大洋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主任等。先后系統、深入研究廣西大廠超大型錫多金屬礦床、礦帶,寧蕪、廬樅、阿爾泰、南嶺成礦帶及全國區域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與研究團隊提出寧蕪玢巖鐵礦成礦模式,開拓區域礦床成礦模式研究領域。系統總結南嶺花崗巖有色、稀有礦床及全國陸相火山巖型鐵礦成礦規律。
何繼善: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南工業大學校長,湖南省科協名譽主席
應用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校長,湖南省科協名譽主席。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美國勘察物理學家(SGE)協會終身會員。
何繼善長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理論、方法與觀測儀器系統的研究,創立并發展了以“雙頻激電法”“偽隨機信號電法”“廣域電磁法”和“擬合流場法”為核心的地電場理論和儀器,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何繼善教授的研究成果使我國在頻率域電法領域獨樹一幟,遠居世界領先地位。
彭蘇萍:中國工程院院士,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礦井地質與礦井工程物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際能源委員會委員,國際黑土地學會理事長,教育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等。他在礦井地質、礦井工程物探理論與技術、煤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潔凈煤技術等方面取得多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37件,軟件版權14項,出版專著7本和100余篇論文。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
德本斯坦特: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地質與礦業學院院長
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地質與礦業學院院長,德國著名采礦工程專家、德國露天采礦學會主席、弗萊貝格工業大學采礦研究院院長。1977~1982年在莫斯科礦業學院采礦工程系學習,1985~1990年在莫斯科礦業學院攻讀博士學位。長期從事露天礦井的開采、運輸和復墾,礦井水害防治及環境修復,計算機數值模擬等領域的研究。在礦業研究領域,具有17年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科研研究經歷。他是德國專家庫成員,2009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
王京彬: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院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
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長期從事地質礦產研究和勘查管理工作,主持
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20余項,曾任國家973項目“中國西部中亞型造山與成礦”首席科學家。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120余篇,出版專著5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找礦成果一等獎3項。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第十一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