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炳南
商務部副部長
零售業是服務民生的行業,便利店是離社區最近的小型零售業態,也是最符合老百姓需求、站在服務民生最前沿的業態,加快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這是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滿足人民便利消費需求的重要任務。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我國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居民消費已由溫飽型向品質型、服務型發展,人們對品質生活和便利消費的追求不斷提高。老百姓的便利消費需求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優質商品消費,也包括品質服務消費,目前這兩方面都存在供給不足、不夠便利的突出問題。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就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提出了明確要求。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進一步提出健全便民服務設施、推進便利店建設,讓群眾放心消費、便利消費的工作部署。中央密集對發展便利消費作出部署,這是前所未有的,說明便利消費已經成為當前民生工作的優先選項。商務部黨組對此高度重視,把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一促兩穩三重點”工作的重要內容,與步行街改造提升并列作為擴大城市消費的重要抓手。大家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上來,把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努力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讓消費更便利、優質、放心,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其次,這是適應零售業發展趨勢,推動零售業加快改革創新的重要抓手。當前實體零售企業仍然面臨不少困難,轉型發展壓力還很大。在實體零售增速普遍放緩、部分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的大背景下,便利店作為大眾消費的主要載體,近幾年發展較快,增長速度在各實體零售業態中排第一,品牌連鎖便利店2018年門店數量和營業額的增速分別達到17%和19%。這充分說明便利店是適應大眾便利消費需求,與快節奏生活和高質量發展是匹配的,代表著零售業發展方向。
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就是希望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廣大零售企業主動適應消費需求變化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堅持以滿足便利化、品質化需求為導向,發揮實體門店優勢,加強商品經營能力、客戶服務能力、物流配送能力以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建設,加快改革創新發展,提高實體零售業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
便利店作為一種方便居民購買急需商品的小型業態,一直存在于廣大社區和街區中,為便利居民消費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傳統便利店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高品質便利消費需要。下一步我們要大力發展的,是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經營,能夠提供更加豐富優質的商品、貼心高效的服務、優美舒適的環境,富有新時代內涵的現代便利店。
品牌是零售企業的生命和靈魂,是贏得消費者信賴、提高消費滿意度的基本保障。優秀的品牌背后,需要優質商品、誠信經營和高水準服務的支撐。
要增強商品供給能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日用雜貨、酒水飲料這些基本商品已經滿足不了社區生活需求,人們還需要通過便利店解決“一日三餐”等消費。要擴大鮮食產品銷售,增加適應便利消費特點的小包裝商品、半成品、短保質期冷鏈食品,提供簡餐、飲品等現場制售服務,提供乙類非處方藥等藥品銷售,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有條件的便利店企業要發展自有商品品牌,開發差異化、個性化、特色化商品,提高自有商品經營比重,加強食品安全保障,提高商品品質。
要提高服務水準。便利店是商品消費的載體,也是便民服務的載體。要充分發揮便利店的便民服務功能,搭載代扣代繳、代收代發、養老家政等便民服務項目。鼓勵企業延長營業時間,多開24小時便利店,滿足夜間消費需求。要對標業內領先企業,建立高水平服務標準體系和實施體系,優化服務流程,加強誠信建設,提高服務體驗。
要倡導綠色消費。廣大品牌連鎖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方式,特別在商品包裝、外賣包裝等方面,要秉持節約、綠色、環保的理念,減少浪費、減輕環境壓力。
連鎖經營是現代零售的基本特征,是提高組織化、集約化程度,提升供應鏈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支撐。
要創新連鎖經營模式。改變傳統連鎖經營主要靠門店數量疊加的粗放發展模式,加強“五統一”,即統一形象標識、統一門店管理、統一設施配置、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商品采購,提高規范化、標準化水平。要發展多業態融合的新型連鎖,將便利店和餐飲、藥店等業態融合發展,把大賣場、社區超市、便利店等服務民生的大、中、小業態通過連鎖經營有機結合,形成立體化連鎖體系,最大限度織密便利消費網格,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提高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要加強物流配送能力建設。物流配送體系是連鎖企業的核心經營能力。當前我國總體物流成本仍然較高,城市配送體系還很不完善,尤其是滿足便利消費的末端配送能力還很不足。廣大便利店企業要加快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務,有條件的可以自建物流配送體系,在城市推動實施共同配送、集中配送,鼓勵設立前置倉,增強物流配送能力,提高配送效率。要發揮好便利店作為末端物流配送支點的作用,加強便利店與在線零售、大賣場、社區超市等的物流配送協同,開展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業務,優化物流資源配置。同時,隨著便利店經營食品的比重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至關重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中央廚房、鮮食工廠等設施,建立全程冷鏈配送系統。符合條件的項目,地方可考慮從相關財政補貼資金中安排支持。
要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大企業是零售業改革創新的“排頭兵”,是服務民生的“中堅力量”。企業強,市場才能強。要培育一批規模大、網點多、實力強的龍頭企業,支持品牌企業通過直營連鎖、加盟連鎖等多種模式跨區域拓展,鼓勵強強聯合共同開拓市場,加大對科技型創業企業的支持。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已經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生產模式、交易方式和消費習慣。在此大背景下,品牌連鎖經營不能再走過去的老路,一定要把連鎖門店與現代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數字化改造,發展智能化連鎖的新模式。物美、蘇寧等企業,通過應用現代技術對企業經營各環節進行全面改造,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便利店是一個密切聯系消費者、需要精耕細作的行業,更加需要通過數字化改造提高經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要發展智慧服務。要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建立與消費者無縫、持續的連接,全方位、全天候滿足消費需求。要在門店積極推廣自助結算、掃碼支付、刷臉支付等移動支付技術,鼓勵采用數字貨架、電子價簽、無線射頻等商品管理技術,提升服務智能化,優化消費體驗。
要建設智慧供應鏈。推進供應鏈各節點之間的數字化互聯互通、無縫對接,建立由消費大數據驅動,客戶營銷、商品采購、庫存管理、訂單管理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智慧供應鏈,圍繞消費者需求實現智能選品、精準采購、高效配送,做到“千店千面”。
要加強智慧管理。充分運用日常積累的商品和消費數據,科學把握細分市場、目標客戶的消費特點,優化門店選址、商品陳列和業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