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山西之重,在乎能源。9月16日山西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動員部署大會在太原召開,會議對全面實施中辦國辦《關于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作出部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啟動。
作為能源大省,山西能源特別是煤炭生產和供應長期在全國占據重要地位,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山西在能源供給、消費、技術、體制革命和能源合作等方面也開展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尤其在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充分肯定了山西不當“煤老大”,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戰略抉擇后,山西直面“一煤獨大”產業畸重帶來的困境,斷腕突圍。
從國家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省,到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再從國家重點建設的五大綜合能源基地之一,到全國首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山西始終站在全國能源改革的最前沿。
化減煤炭過剩產能。在“減”字上下功夫,全省3年累計退出煤炭過剩產能8841萬噸,退出產能位居全國第一。大力發展先進產能,在“優”字上下功夫,2018年全省169處生產煤礦達到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級,占全國現有一級標準煤礦的38%。全省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68%……
能源結構日趨優化。70年來,全省電力裝機容量從1949年的4萬千瓦到2018年的8757萬千瓦,總裝機容量增長2147倍,外送能力達到3830萬千瓦。1949年,全省發電裝機容量全部為火力發電。風電、光伏發電從無到有,逐漸壯大,目前新能源裝機占比突破30%;煤層氣開發利用從小規模井下瓦斯抽采,到2006年產量突破1億立方米,2010年突破10億立方米。2018年全省煤層氣產量突破50億立方米,位居全國首位……
科技事業成就矚目。在能源原材料領域的創新能力居于全國前列,一批國家級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落戶山西,涌現出了T1000碳纖維、光伏異質結組件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產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體系正在加速形成。從新中國成立后的“三槽出鋼”“定向爆破筑壩”,到改革開放后的“三峽1200噸橋機”“千萬噸級綜采成套裝備”,再到今天的手撕鋼、煤制高端潤滑油、全球最大的75立方礦用挖掘機,僅在工業領域,山西就創造了數千項的“新中國第一”……
在山西,與能源有關的創新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當下,山西正在推出一批變革性、牽引性、標志性的重大舉措。例如,深化煤炭供給方式變革、探索煤炭綠色智能開采新模式,改革煤層氣開發和管理體制,深化電力綜合改革,增強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清潔低碳高效用能模式,推動能源關鍵領域科技創新,開展能源商品期現結合交易,建設國際能源合作平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