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
幼兒教育是愛的教育,教師的愛是滋潤幼兒心靈的甘露,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影響直接而深遠。幼兒如早上初升的太陽,他們的心靈猶如一塊神奇而圣潔的土地,無論是播上思想的種子與品德的種子,還是播上行為的種子與習慣的種子,都會生根發芽,最終結滿碩果。在與幼兒多年的相處和教育實踐中,筆者對幼兒教育策略進行了認真總結,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觀察幼兒,適時教育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個性,要注重個別差異和因人施教。那么,教師在教育幼兒之前,要先了解幼兒(如年齡、個性特點等),并能夠準確預判幼兒受到表揚或批評后的心理變化,以便靈活運用不同的策略對其進行教育。
幼兒園課程以游戲為主,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氛圍,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教師作為幼兒最親密的朋友,要用心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更要善于挖掘幼兒的閃光點,教當其時、育乘其勢。
【案例一】在筆者所帶的班里,小弛(化名)每天是第一個入園的,但情緒波動也是最大的,遇事總是哭個沒完。筆者通過詢問了解和觀察發現,小弛膽子比較小,適應能力較差,每天來得早是因為父母的強制,一直哭是出于對陌生環境的恐懼以及想得到教師的關注和關愛。在一次活動中,筆者發現他不小心摔倒了,臉部著地,但他沒有哭。筆者立即上前表揚了他:“小弛,你真是勇敢的男子漢!”在接連的幾天內,筆者當著全班幼兒的面多次提到這件事,號召幼兒們都向他學習,做一個勇敢的人。接下來的一周,小弛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不再哭了,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后來的每次活動中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并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實踐表明,適時的教育能夠調動幼兒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如有的幼兒性格很內向,教師就要鼓勵其大膽地與其他幼兒交流。當最佳的教育時機來臨時,教師應因勢利導,適時、恰當地對幼兒進行引導教育,讓他們體會到被認可和成功的快樂。
二、尊重幼兒,允許幼兒說“我不知道”
允許幼兒說“我不知道”,鼓勵其與教師和小朋友們積極交流,是對幼兒的尊重和呵護,更是培養幼兒自尊、自信的重要環節。
【案例二】在剛開始開展活動的時候,有個幼兒經常舉手回答問題,但他的回答總是“我忘記了”或“我不知道”。比如,有一次教師問:“星期六、星期天,你們都吃了哪些好吃的東西?”這個幼兒很快舉起了手,回答道:“星期六,我吃的面條。星期天,我忘記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而每當這個時候,教師都會說:“忘記了不要緊,積極舉手是很值得學習的。如果你能回答出問題,那就更好了。”讓幼兒得到教師客觀而真誠的表揚,會使其心中充滿陽光和積極向上的力量。如此多次后,這個幼兒不僅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而且能做到吐字清晰、回答完整。
其實,允許幼兒說“我不知道”,就是尊重他們的發言權,欣賞他們認真的態度,以激勵他們不斷進步。允許幼兒說“我不知道”,于包容中存在著尊重,尊重中存在著鼓勵,鼓勵中存在著對幼兒進步的期盼,期盼中真正等到了幼兒的進步,這無形之中也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在這樣一個融洽的氛圍中,教育之道貴在用心。
三、激發幼兒,讓幼兒做活動的小主人
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活動的小主人,從而不斷激發出他們創新的火花。
【案例三】第一次嘗試在美工區開展火柴棒拼畫活動時,幼兒們都特別高興,特別好奇。當剪刀、簡筆畫、火柴棒、白乳膠擺在幼兒們的面前時,只見他們根據畫面,耐心地把火柴棒剪成適宜的長度。看著他們笨拙地拿著剪刀在那里剪呀剪的,剛開始時教師真的很怕他們傷著自己,可他們小心翼翼、認真投入的樣子著實迷人。
突然,小澤(化名)打破了沉靜:“老師,火柴棒快用完了,那下一組小朋友玩的時候用什么呢?”其實,在開展這一活動之前,教師到幼兒園附近的超市購買火柴,但只有一家超市有火柴且只有五盒。教師把實情告訴了幼兒,這時有幼兒說:“老師,院子里的樹葉、樹枝就像火柴棒。”“對啊,我們可以用其他材料來代替!”于是上午的戶外活動,幼兒們撿了很多樹葉,他們都特別開心。下午,幼兒們就用葉柄拼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來,又有幼兒提出可以用吸奶管來代替,再后來又延伸出用帶顏色的塑料管、牙簽、棉棒等。通過大家的努力,區域活動特色——“棒棒拼畫”便在班里逐步形成了。讓幼兒做問題的小主人,可以使他們盡情地展示無窮無盡的智慧,并在拼畫的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體會到團結合作的意義。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受教育者發現、發展、培養自己的智慧。幼兒教育者應對幼兒適當放手,教師只需做幼兒思想和創造的發現者、激發者和引導者,讓幼兒盡情地享受活動的過程和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創新,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幫助并指導幼兒學會思考,并把想法變成現實。
四、磨煉幼兒,讓幼兒在挫折中逐漸成長
如果幼兒在成長期沒有遭受過挫折,沒有正確對待挫折的體驗,那么在將來的成長道路上可能會遭受更大的“摧殘”、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要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培養他們的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促進其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在實際工作中,教師除了在幼兒遇到挫折時適時進行教育、引導外,還可給幼兒設計一些常規性的挫折體驗活動。
【案例四】有個幼兒在收放玩具的時候積極主動,而當教師故意把收放玩具的機會讓給其他小朋友去做時,這個幼兒立即不高興起來。這個幼兒積極做事的態度是值得表揚的,但也應讓他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讓自己稱心如意,都是自己說了算的。又如,有的幼兒在午睡時脫外套比較困難,第一次教師可示范并幫助幼兒脫衣,但第二次不應再提供幫助,而是應站在一旁指導幼兒逐漸掌握脫衣的方法。
培養幼兒的抗挫折能力,首先要破除幼兒的獨占性和依賴性。幼兒教師應適時給予幼兒獨立面對現實困難的機會,可以通過創設挫折情境,讓幼兒意識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基礎上的,并從中學會合作、學會分享,培養堅強意志力,為終身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