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本尼斯 劉錚箏
我愛讀莎士比亞,每次重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獲。莎翁在劇作《皆大歡喜》中將人生分為7大階段。領導者的一生也可以分為7個階段,而且和莎翁的描述異曲同工,它們是:嬰兒、學童、戀人、士兵、將軍、政治家和賢者7個階段。了解每一發展階段,并考慮其中容易出現的典型問題和危機,不失為學習領導力的一種方法。
對剛成為領導者的年輕男女而言,面前的世界一片神秘,甚至令人恐懼。雖然不至于退縮哭泣,但很多新任領導都希望公司中能有個類似“保姆”的角色幫自己排憂解難,減少過渡期的陣痛。比較幸運的高管會得到“導師”的幫助。“導師”這一概念源于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門特。當俄底修斯準備出征時,女神雅典娜創造了門特,幫助這位英雄照料愛子忒勒瑪科斯。門特兼有男女兩性特征,暗示著領導力豐富和復雜的內涵,以及比師徒更深厚的關系。但現實中沒有女神,導師也不會主動現身。盡管很多人認為,導師會尋找年輕有為之輩,鼓舞和支持他們,但事實恰恰相反,最好的導師一定要自己找。未來領導者的標準之一,就是具有識別、追隨和贏得導師的能力。好導師能夠改變人的一生。
初探領導力,仿佛走上一條充滿艱辛的學習之旅,又像初為人父人母時的經歷,一切都來得猝不及防,你需要對他人的幸福負責。更糟的是,你必須學會在公開場合應對一切。你的一言一行會受到密切關注,除了極少數人享受這種被聚光燈包圍的感覺外,大多數人會感到緊張不安。不論你喜歡與否,作為一名新的領導者,你時刻都備受矚目。因此,作為新任領導,在剛加入組織時保持低調總不會出錯。
莎翁將人生的第三階段比作“嗚嗚哀鳴的熔爐”,這一比喻也適用于被組織中一連串問題折磨的領導者。對沿著職場階梯一路升上來的領導而言,難題之一就是如何處理昔日平級同事變成今天下屬的情況。
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第二幕中對類似情況的描述十分精彩,講的正是哈爾王儲登基成為亨利五世后和酒友福斯塔夫之間的關系。老騎士福斯塔夫比哈爾年長很多,是指引他的不二良師。福斯塔夫為哈爾與世隔絕的王室生活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從狹隘的王室教育之外了解到臣民們的所感、所想和所需。但當哈爾成為國王,需要履行王室責任時,卻與福斯塔夫劃清了界限。盡管他曾和這位老友通宵達旦痛飲美酒,卻沒有邀請老友參加他的加冕儀式,而是直截了當地說:“老人家,朕不認識汝。”
時間一長,領導的工作會越來越得心應手。適應自己的角色讓領導越來越有自信心和決斷力,但也可能會傷及他和下屬的聯系。其后果可能是:領導忽視了他的言辭舉止所造成的真正影響。越是成功的領導,越懂得謹言慎行。因為有時領導隨口說出的話,就會馬上被下屬執行。
事業穩定的領導者面臨的第二大挑戰,就是如何培養優秀員工。有的明星下屬表現極其出色,風頭甚至蓋過了老板——這正是對領導者人格的試金石。真正的領導者應具有寬廣的胸襟。當然,在看到別人取得了自己難以企及的戰績時,任何人心里都難免不舒服。但真正的領導求賢若渴,不會拒絕比自己優秀的人才。原因之一就是,有才干的下屬也會讓他們自己獲益。
新任領導在工作剛開始的數月內應避免進行重大改革,但到了這一階段,挑戰會有所不同。不了解所處工作環境或沒得到下屬支持的領導者遭遇了失敗,這樣的例子在企業界不勝枚舉,德克·賈格爾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寶潔只待了不到一年半,批評他的人指責他對公司進行的改革太多太快。賈格爾沒能使員工和其他利益攸關者認同他改造寶潔的遠景,其繼任者雷富禮卻成功了。最初雷富禮看似放棄了賈格爾意欲進行的“大刀闊斧式改革”,他雖以漸進的方式改革,但其本質和賈格爾的設想一樣激進。雷富禮的改革也包括到公司外部尋找新創意,這與寶潔公司傳統的“內部發明”哲學背道而馳。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在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雷富禮說:“我不攻擊別人,我避免說寶潔員工很糟糕……我保留了公司的核心文化,同時把人們引領到我想去的地方。我讓他們一起參與到改革中,但并沒有告訴他們這是改革。”
與莎翁筆下第六人生階段相對應的是領導者的權力開始式微的時期。但與莎翁的描寫不同,這一階段的領導并非“穿拖鞋的瘦削傻老頭”,他們為了組織的利益苦心經營,把自己的智慧傳授給接班人。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他們見多識廣、洞察力敏銳,領導生涯早期的棱角已被打磨圓潤,因此他們在過渡期重要崗位上還能發揮余熱。
成為導師是領導者在職業生涯晚期能享受到的最大樂趣之一,堪比含飴弄孫。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們有了培養年輕一代接班人的緊迫感。
擔任導師不僅能讓你自己獲益,還能為你的子孫后代留下一份寶貴的職場經驗。這種互惠關系影響之深遠,甚至能超越雙方的親情。導師的指點并不限于交換信息。在和野生狒狒群居生活的實驗中,神經系統科學家羅伯特·薩波爾斯基發現老狒狒和年輕狒狒會結成同盟。這是一種頻為成功的生存戰略,和沒有結盟的同齡狒狒相比,與年輕雄狒狒建立起密切關系的年老雄狒狒壽命更長、身體更健康。不管是狒狒還是人,建立了導師關系的個體都會交換寶貴且微妙的信息。在年長者探索多變的世界、利用自己的寶貴時間做出各種嘗試時,年幼者可以從其成敗中吸取教訓,少走彎路。
(摘自《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