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2019年的公募基金,關鍵詞無疑是"ETF"。截止到9月18日,年內已經成立并募資的ETF基金高達42家,已超2018年全年的38家。雖然發行總規模596.19億元不及2018全年的920.18億元,但2019年還有3個多月時間可以追補規模。另外,2018年華夏、銀華、博時3只央企結構調整ETF主要是央企換購基金份額為主,發行初期規模總計超過480億元,是2018年規模龐大的核心。因此,如果說2018年下半年開始是ETF基金崛起的基點,那么2019年就是當之無愧的“ETF大年”。
ETF具有投資邏輯簡單、成本低、流動性好、資產配置效率高的優點,是發達資本市場最受歡迎的金融產品之一。隨著當前ETF基金規模突破5000億元,未來被動指數投資將在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股份換購ETF是2018年底ETF崛起的重要推手之一。2018年10月份,3只央企ETF先后宣告成立。其中,華夏央企結構調整ETF募集了158.87億元,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募集了252.22億元,銀華央企結構調整ETF募集了72.29億元,總規模接近500億元。占據2018年ETF總規模的半壁江山。
這其中,央企背后大股東競相申購是基金規模激增的主要推手。以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為例,這只ETF共有3860戶合計認購了252.22億元,也就是說戶均申購規模高達653萬元。這意味著大量申購份額被大客戶拿走。央企ETF投資對象全是央企,而這些央企身后的重量級股東可借此機會將自己所持央企的股票直接換成ETF份額,此舉既可盤活手中的存量,又可直接提升市場對國企的關注度,推動資本市場在國企改革中的價值發現,可謂一舉兩得。
2018年到2019年,ETF換購蔚然成風,三大央企ETF背后有中石油、中石化、中車、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巨擘。除此之外,包括中興通訊、三七互娛、大豪科技、啟明星辰和協鑫集成等眾多企業股東都參與了股票換購ETF份額。
除此之外,機構投資思路有變也是ETF爆發的重要原因——從主動管理型向被動指數化投資靠攏,以此適應市場新變化。以往的A股市場由于存在頻繁的風格切換和板塊輪動現象,很難像美股市場那樣有長期穩定的表現,同時A股“牛短熊長”的特征也更容易讓主動管理型基金戰勝指數。
而近年來,隨著機構投資者占比的不斷提升,市場越發成熟,通過主動管理型投資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大大提升。特別是2018年的市場大跌和2019年年初股指的絕地反擊,股市表現超出大部分機構預判,使得主動管理型基金大面積受挫。在此背景下,通過被動化指數管理避免“踩雷”漸成主流。
2018年底,有市場消息稱,國家隊也出現將大量股份換成ETF份額的情況。筆者認為,這一方面或許是減少國家隊“影響力”的需要,但更重要的可能也是引導市場投資理念的轉變。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9月18日,2019年已經成功募資發行的ETF基金數量高達42只,按照發行份額計算發行總規模高達596.19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僅有約140億元。除此之外,目前已經發布發行公告,但還未募資上市的ETF基金有29家,這其中包括易方達中證800ETF、鵬華中證500ETF和工銀瑞信中證500ETF等寬基ETF待上市。同時,在審批流程中的ETF產品還有200只。可以說即使2018年有超過480億元的三大央企結構調整ETF坐鎮,但2019年不論是基金數量和總的發行規模均超過2018年應該問題不大。
從整體規模上講,截止到9月18日,ETF基金總規模突破5000億元具有標志性意義。數據顯示,市場中非貨幣型ETF基金總共208只,最新總規模達到5033.32億元,突破5000億大關。而在今年年初時,公募基金市場上的ETF產品共有166只,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的總規模為3769.37億元。今年9個多月時間ETF基金總體規模增長達到1263.95億元,相比去年底同比增長幅度為33.53%。隨著當前ETF基金規模突破5000億元,未來被動指數投資將在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從結構上看,2019年的ETF基金類型更加豐富多樣。2018年,38只ETF基金中,有多達10只為MSCI類型的ETF,除此之外就是如上證50、A50和滬深300等寬基ETF,最后是占據規模大頭的央企結構調整ETF。相比而言2019年就花樣繁多,寬基ETF依舊紅火,但細分行業ETF產品、紅利ETF產品、SmartBeta策略ETF產品也成為基金公司爭相布局的領地。在細分行業領域,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富國中證軍工龍頭ETF、平安中證人工智能ETF和國泰中證計算機ETF等基金表現出色,其中富國中證軍工龍頭ETF以72.02億元的發行規模,暫時位居2019年發行規模第一位。
此外,區域性主題ETF也是今年的一道風景。多只“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和“長三角一體化”主題ETF已經或有望在今年募資上市,包括粵港澳主題:南方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ETF、平安粵港澳大灣區ETF和廣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ETF。一帶一路主題:匯添富中證國企一帶一路ETF、富國中證國企一帶一路ETF和易方達中證國企一帶一路ETF。同時還有匯添富中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ETF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還首發了投資日本市場的“中日互通ETF”,易方達日興資管日經225ETF、華夏野村日經225ETF、南方頂峰TOPIX-ETF、華安三菱日聯日經225ETF在6月25日同時上市,頗有開創性意義。不過,上市后份額持續縮水也是略顯尷尬。
從發行規模上看,富國中證軍工龍頭ETF、工銀滬深300ETF、匯添富中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ETF、鵬華中證5年期地方政府債ETF和嘉實中證銳聯基本面50ETF分別以72.02億元、68.64億元、64.29億元、44.72億元和43.59億元位列當前規模榜前五。(見表)

數據來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