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東
大豆是我國農業生產中十分重要的一種作物,營養豐富且作用廣泛,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生產的方式也在不斷地進步,農業工作者應該合理運用先進的種植技術,提高大豆的產量和質量,從而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推動我國農業發展。
一、選種工作
1、品種選擇
大豆品種的選擇要結合種植區域的具體情況,例如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情況以及空氣的濕度等。但是大豆的種類繁多,即使是根據種植地區的條件來選擇也會出現許多備選項,這時就要對不同種類的大豆進行對比,例如大豆的株形可分為叢生型、立扇形、蔓生型和地樁型四種。除此之外,大豆的結莢習慣、種皮顏色、豆粒形狀等各有不同,種植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對比選擇,另外,不同用途的大豆適合的種類也不一樣。
2、種子挑選
挑選合適的種子是保證大豆產量和質量的基礎,優質的種子帶有天然的優勢,生長出的植株擁有更強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在種植的過程中出現的意外狀況較少。同時,籽粒大顆粒飽滿的優質種子,種植后的發芽率和成活率會更高,長出的植株往往擁有更好的品質,對大豆的產量有著良性的促進作用,可以使種植人員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二、土壤整合工作
1、選擇種植區域
大豆對于光照的要求較高,在選擇種植區域時,首先要注意該區域的光照是否充足。其次,大豆的種植過程中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因此在選擇種植區域時,要注意灌溉是否方便,同時還需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性。最后,大豆的種植要求土層深厚,最好是沙土壤。
除此之外最為重要的是,大豆不宜連續在一片土地上種植,大豆的根系產生的分泌物會對下一批種植的大豆有害,這會導致大豆的產量減少,質量下降。因此,在進行大豆種植區域的選擇時,應盡量避免選擇上一批種植作物為豆類的土地。
2、整地
整地能夠為大豆種子的出苗以及之后大豆植株的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先決條件,促進大豆的健康成長。整地的方式有很多種,最為常見的是壟作,壟作是通過先進行耕翻后起壟的方法來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使大豆能夠健康生長。同時還有平翻、耙茬、深翻等整地方式,平翻可以對土壤中存在的農家肥以及病蟲卵進行翻埋;耙茬是所有整地方式中費用最低的一種;深翻主要是將土壤耕松,并不會翻轉土壤層,但是在深翻的過程中需要同時完成除草和培土等工作。種植人員需要在種植之前選擇合適的方法對土地進行一定的處理,為大豆的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種植技術
1、種植的氣候條件
大豆種植的時間在各地有所不同,南方一年可以種兩茬大豆,夏大豆的種植時間一般在5月中旬,秋大豆在7月末至8月初這段時間,北方只能種一茬,最適宜的種植時間是在每年的4-5月份。大豆種植時間過早,會因氣溫過低而影響種子的發芽,導致種子的出芽期變長,容易發生悶芽和爛種的現象,對大豆的生長不利。因此,大豆的種植時間需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來決定,要在溫度適宜時候進行種植。此外,在大豆種植期間要格外的注意天氣情況,確保溫度穩定,不會出現暴雨、大風等天氣。在合理的時間段播種能夠保證大豆的順利出芽,提高大豆的成活率,從而提升經濟效益。
2、種植的密度調整
大豆的中致密度不宜過密,最為科學的種植密度大約在7.5kg/畝左右,這樣可以保證每一株大豆都能夠獲得充足的光照,同時田間也能夠保持良好的通風,使大豆能夠健康的生長。同時,大豆的種植深度大約在3-5cm左右,這樣可以確保出苗時大豆的齊整。大面積種植大豆時,要能夠根據種植區域的特點對大豆的種植密度進行調整,例如在我國黑龍江地區,大豆播種時的溫度較低,適合種植密度較低,苗株偏大、分枝較多的大豆種類,苗株間的距離應保持在40cm×50cm左右,在其它溫度較為適、宜光照充足的地區,可以適當的提高苗株的種植密度,從而增加大豆的產量。
3、施肥
大豆種植過程中的施肥有不同的階段,首先是大豆種植前的施肥工作,大豆對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元素的含量要求較高,為了保證大豆能夠健康的生長,磷肥和鉀肥需要在翻整土地前就施加在土壤中,增加土地的肥力。氮肥應在大豆苗的成長期、初花期和開花前施用,具體的施肥次數和時間需要根據大豆苗的實際生長情況來決定,如果生長情況正常,沒有出現缺乏營養的現象,可以考慮不施肥或少施肥,一切以保證大豆正常健康的生長為目的。
4、田間管理
大豆種植期間的田間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應對其予以高度的重視。在大豆的種植期間,如果田間出現了雜草要及時進行清理,防止出現草比作物還要高的情況,這會嚴重影響大豆的正常生長,極易導致大豆營養不良。應定期進行中耕除草,要注意除草劑的噴灑一定要均勻,避免漏噴、多噴的現象發生,同時要嚴格控制噴灑的劑量,不宜噴灑過多的除草劑,可能會對大豆的生長造成負面影響。對早定苗要及時進行補苗,在第一片真葉展開后,即可進行定苗和缺苗補苗的工作。如果遇到干旱的情況,要及時對田地進行灌溉,在大豆生長后需要施用硫酸鉀,防止出現早熟倒伏的情況。時刻觀察大豆的生長情況,在其表現出異常時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例如植株矮小,葉片顏色泛黃,是缺氮的表現,這時應該葉片施肥應以氮肥為主;如果植株的節間長,作物高度高,氮元素充足,在進行葉面施肥時就應該以鉀肥和磷肥為主,適當降低氮肥的施用量。
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是大豆種植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一般情況下,大豆的種植應盡量避免重茬和接茬,大豆對土地中營養的消耗較高,在短時間內重復種植可能會產生土地肥力不足的現象,導致大豆在種植的過程中缺乏營養,植株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下降,容易生病,因此在種植大豆時一定要注意土地的輪換。
大豆種植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大豆灰斑病、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蚜蟲等,這些病蟲害都可以通過藥劑配比來進行防治。要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時刻關注其生長情況,并在病蟲害的高發期及時噴灑相關的藥劑進行預防,從根本上杜絕病蟲害的爆發。
(作者單位:164000黑龍江省北安市農經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