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娟 王文進
近年來,隨著我縣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耕作制度的改變,農田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為蝸牛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適宜的棲息環境,使蝸牛由原來的次要有害生物上升為主要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及發生程度逐年增加。
一、發生種類
蝸牛在我縣發生種類主要有灰巴蝸牛、同型巴蝸牛、蛞蝓其中灰巴蝸牛發生數量較多占70-80%。
二、發生規律
灰巴蝸牛在我縣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貝和幼貝在土壤縫隙、或土壤疏松的田埂處約2-4厘米土層中越冬,也有在作物根際、或殘留作物的根茬、堆積的秸稈中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當旬平均氣溫回升到8℃以上時,開始取食活動。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成貝開始交配,5月份為交配產卵盛期。6月份幼貝大量孵化。在夏季當旬平均氣溫達25℃以上時進入越夏期,特別是在夏季高溫干旱時,蝸牛分泌蠟狀白膜封閉殼口,,潛伏在潮濕的土縫中或莖葉下不食不動越夏。立秋后,8月中旬以后,當旬平均氣溫達20-22℃時,進入取食危害的第二個高峰期,8月中下旬至9月月份是秋季交配產卵盛期。11月中旬當平均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進入越冬期。春秋兩季產卵孵化的幼貝要經過一年的生長才能發育成熟,分別在翌年的春秋兩季再進行交配產卵。成貝一生要經過春秋2-3個產卵期,每個產卵期產卵從幾十粒到幾百粒不等。灰巴蝸牛的壽命一般為1.5-2年。
三、生物學特性
1、交配產卵習性
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后才能受精,每個個體都能產卵,繁殖能力很強。成貝多在陰天或夜間進行,交配后一般5-7天產卵,并有一次交配多次產卵的習性?;野臀伵R荒曛杏袃纱萎a卵高峰,分別在5月份前后和9月份前后。每個成貝一次可產卵30-50粒,一年可產卵從幾十粒到幾百粒不等。卵粒成堆狀,多產于潮濕疏松的土中或枯葉下面。
2、生活習性
蝸牛畏光怕熱,具有趨暗性,一般在夜間和早晚活動,有明顯的晝伏夜出習性,但在陰雨天可整天活動危害。當遇到高溫干旱時,殼口封上一層白膜潛伏在土中,等到下雨后再活動。
四、危害特點
1、食性雜
蝸牛可危害多種作物,大豆、辣椒、棉花、玉米、小麥、花生、蔬菜等多種作物的幼嫩組織。成貝或幼貝以其舌面上的小齒舐食。幼苗期會導致棉花、大豆等缺苗斷垅;大豆成株期會造成葉片成網狀,而且會危害花序和豆莢;玉米會導致葉片成絲狀,危害雌穗花絲影響授粉;辣椒造成嫩果成孔洞,導致爛果,據調查,近年來辣椒嫩果上的孔洞90%以上由蝸牛造成,而非棉鈴蟲等其他害蟲危害。
2、種群數量大,繁殖率高
蝸牛雌雄同體,每個個體都能產卵,繁殖能力很強。每個成貝春秋兩季都可產卵,且一次受精可多次產卵,一次可產卵30-50粒,一年可產卵從幾十粒到幾百粒不等。
3、危害盛期長
從3月中下旬當旬平均氣溫回升到8℃以上時,就開始取食活動,直到11月中旬當平均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進入越冬期。除盛夏高溫干旱時,殼口封上一層白膜潛伏在土中,進行短暫越夏,其他時間都能活動危害。但有春秋兩個活動危害盛期,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4、不同作物發生程度有差異
蝸牛在我縣多種作物上普遍發生,為害較重的作物有:大豆、辣椒、玉米、棉花(幼苗期)、瓜類、多種蔬菜等。
5、不同區域或地塊發生程度有差異
蝸牛喜陰暗潮濕,從區域上,凡地勢低洼、易于積水的田塊蝸牛發生重,其次離溝渠、河邊較近,周邊雜草叢生的田塊蝸牛密度大、危害重。
6、適宜的氣候條件
蝸牛喜溫暖潮濕的環境,適宜氣溫在15-28℃的陰雨天氣其活動頻繁,氣溫在10℃以下或30℃以上,干旱少雨則不利于其發生。故哪年雨水多,特別是秋雨連綿的年份,第二年蝸牛數量大,危害重。
五、近年蝸牛重發原因分析
1、秸稈還田給蝸牛提供了適生環境
近年來小麥普遍實行聯合收割機收麥,加之秸稈禁燒,田間的秸稈和麥茬,為幼螺的孵化、活動和越夏提供了有利場所,提高了孵化率和成活率。
2、和間作套種的關系
我縣土地復種指數高,大蒜田普遍實行間作套種的模式,這種模式給蝸牛的產卵、繁殖提供了適生環境。特別是近年來蒜套辣椒面積的迅猛增加,更加有利于蝸牛的發生危害。(從蝸牛喜食程度,辣椒高于棉花)
3、天敵數量的減少
由于長期大量使用農藥,及環境條件的日益惡化,蝸牛天敵少,自然控制能力極差,有利于蝸牛的發生蔓延。常見的蝸牛天敵有:(1)步行蟲。(群眾俗稱放屁蟲,現在已少見)(2)老鼠是蝸牛的主要天敵之一,常會吞食大量蝸牛。③螞蟻:危害幼貝和卵粒。(3)其它主要天敵有鳥類、螢火蟲、蟾蛛、蛙類、蛇、蚤蠅、蜻類等都能侵害蝸牛,以及雞、鴨、鵝等家禽。
六、綜合防治措施
由于蝸牛具有繁殖快、食性雜、密度高、活動隱蔽、危害嚴重等特點,對其防治面臨一系列難題,需采取以農業防治為主、物理防治及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瘜W防治還需掌握防治適期,如春季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在越冬成貝產卵繁殖前化學防治一次,壓低越冬基數,可有效減少春夏之交幼貝的數量。
1、農業防治
(1)提倡地膜覆蓋,可明顯減輕蝸牛危害。
(2)清潔田園,鏟除田間及田邊地頭雜草,及時中耕,排干積水等措施,破壞蝸牛棲息和產卵場所。前茬種植小麥的田塊,最好把小麥秸稈清除干凈,或深翻滅茬后再播種。
(3)秋季耕翻,使部分成貝或幼貝暴露地面凍死或被天敵琢食。
2、物理防治
(1)人工捕捉在每天的清晨、傍晚和陰雨天,蝸?;顒游:r,很容易在地面或植株上捕捉。
(2)草堆誘捕傍晚前后在田間設置草堆,夜間蝸牛會集中躲于其下,次日清晨掀開雜草,將誘集的蝸牛集中殺死。
(3)撒生石灰粉在晴天傍晚,距溝渠、雜草近的地塊,可撒施10公分的新鮮生石灰帶,可有效阻斷蝸牛向田間轉移。
3、化學防治
(1)地面撒施選擇雨后或澆水后蝸?;顒游:κ⑵诘陌懋€用6%除蝸靈400-500克,或5%梅塔200克全田撒施。
(2)葉面噴施6-7月份在幼貝活動危害盛期,選擇傍晚或清晨,用22%阿立卡微囊懸浮-懸浮劑20ml對水40kg噴施,或用硫酸銅(藍礬)800-1000倍液、90%敵百蟲1000倍液,1%的食鹽水全田噴施,7天左右噴施一次,連噴2次可有效壓低幼貝數量。
(作者單位:1.250000山東省金鄉縣胡集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2.271001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