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肇琴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其對食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為有機農業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人們對有機農業的關注度逐漸的提高,有機農業在許多地區得到了重視和推廣。在有機農業種植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病蟲害問題,不僅影響有機農業的發展,同時造成生產效率的降低和出現質量問題。本文闡述的主要內容是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原則和方法等,希望為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近些年,隨著人們對食物質量要求的提升,我國的有機農業種植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和動力。然而在有機農業種植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病蟲害的問題,對有機農業的健康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1、有機農業種植
有機農業就是在農業生產標準的指導下,遵循農作物生長規律的基礎上促進農業發展的平衡性,在可持續發展農業技術的指導下實現農業種植水平的提升。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起步比較晚,但是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績,同時已經成為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手段。此外,有機農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生態環境,同時對農業經濟環境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平穩建設有促進作用。然而,在有機農業種植發展的過程中將遇到病蟲害問題,怎樣科學防治病蟲害是有機農業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2、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原則和方法
(1)在多樣化重視的基礎上重視生態平衡性
為了更好的防治有機農業種植中的病蟲害問題,可以通過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體系的方式采取多樣化的農作物種植,選擇多種種植品種。原有的單一種植模式不利于生態平衡和發展,應該改變單一種植的模式,為治理害蟲提供堅實的基礎,同時還能有效的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多樣化種植模式的選擇需要重視兩方面,即時間和空間,其中時間指的是種植者掌握好種植的時間選擇,空間指的是擴大植物品種的數量和多樣化的種植土壤條件。此外,通過種植的多樣化建設能夠擴大益蟲的繁殖和生長,同時還能有效的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2)加強管理,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
為了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應該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禁止使用轉基因的種植,同時是應該對種子進行科學的處理,在種植之前充分的晾曬種子,此外,可以用溫水浸泡種子,將有病源的種子及時的處理掉。在掌握病蟲害發生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栽培制度,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和科學的種植時間對農業的發展意義重大,在種植之前選擇合適的時間,避免害蟲發生的高發期,或者在病蟲害發生的不利時間進行重視。種植之后要及時的噴灑預防害蟲的農藥,消除病蟲害的根源。在苗生長到一定階段之后合理的修剪,去除有害的枝芽。此外,重視田間的管理,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3)對有機農業進行綜合的治理
為了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采取綜合性的治理措施。設置科學的預警裝置檢測病蟲害的發生。如果發現有病蟲害發生的跡象的話應該及時的采取預警措施,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假如病蟲害危害性小的話,或者不能大面積擴散的話可以通過生態自我調節性進行預防和控制。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優先防治的原則,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藥物,綜合性的治理手段是很好的選擇。同時生物手段和物理手段防治的方式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4)提供農業種植人員的技術水平
種植技術人員在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應該采取科學的措施加大技術投入和對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提高種植人員的責任心,鼓勵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村中區,及時的和農民進行溝通的交流,或者實施問卷調查,了解農民的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的過程。農業技術人員應該結合自身的經驗和資料將病蟲害防治和治理的措施編成小冊子,選擇合適的時間傳遞給農業重視人員,不斷提升病蟲害防治的水平。對農業技術人員定期培訓,不斷增強防治能力和水平。
(5)采取物理方式和生物方式防治
化學防治的措施效果比較好,但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因為在化學藥劑防治的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農藥殘留,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性比較大。此外,化學防治手段還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影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應該采取生物防治措施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舉例而言,飼養一些家禽,定期讓家禽消滅害蟲。采取物理的手段和措施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如利用動物的趨光性捕殺等。
綜上所述,有機農業的發展前景比較好,其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放心和健康的食物,同時能夠保護生態環境。但是在有機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病蟲害問題,相關的農業工作者應該結合地區發展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手段有效的治理病蟲害。
(作者單位:644400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