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開 唐紅麗 曹志華 劉朝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種類,對水稻種植的相關研究,是提升水稻產量,防范糧食危機的重要舉措,研究者通過改良水稻品種和創新種植方式,提高水稻單季產量或者增加水稻的收獲次數。再生稻就是水稻種植研究者探索出的一種新型種植方式,這種種植方式充分利用頭季水稻收割后留下來的稻樁,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喚醒稻樁上休眠的胚芽,使其迅速成苗、抽穗、結實并成熟,從而到達再次收獲的目標,這種種植方式能夠在外界氣候允許的情況下增加收獲次數,對于人力物力的消耗程度低,生產出的稻米質量優,因而是一種經濟高效的稻米增收辦法。
一、湖南再生稻的發展現狀
1、湖南是水稻種植大省
湖南是我國著名的稻米生產大省,宋朝時就有“蘇湖熟,天下足”的民諺。湖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北靠長江,緊依洞庭,水資源豐富,再加上春夏多雨,秋冬少旱,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積溫較高,無霜期長,十分利于水稻的生長,大部分地區一年兩熟,一些地方甚至能夠一年三熟,其稻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常年位居中國第一。湖南的氣候非常適宜再生稻的種植,再生稻種植技術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湖南地區的稻米生產數量。
2、再生稻種植陷入低迷
目前湖南的再生稻發展狀況并不理想,其原有有二:第一,我國再生稻的單產水平不高。再生稻雖然能夠增加稻米收成的次數,但是再生的水稻產量不高,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有限,許多水稻種植戶對再生稻持“可有可無”態度,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因為糧食供應壓力大,很多時候會將精力放在其他增產增收途徑中。第二,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水稻種植業作為第一產業,其經濟價值和發展速度遠遠比不上第二三產業,所以湖南農村有大量的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湖南水稻種植由于缺乏勞動力,往往會“雙改單”,減少種植次數,甚至有很多水田被棄耕,全省的稻米種植面積急劇縮水,優質的土地資源、光熱資源和水資源沒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3、再生稻“卷土重來”
近年來,湖南的再生稻種植又有復蘇回溫的跡象,主要是因為以下三點:第一,我國再生稻單產技術有所提高,以謝安華院士為主的研究團隊創下了水稻再生季產量8.81t/hm2的歷史記錄,使再生稻的產量和經濟價值大大提升,再生稻真正成為低投入、高收益的種植手段,引起了湖南水稻種植戶的高度重視。第二,水稻種植中的機械化程度不斷加深,人們能夠依靠機械高效率地完成水稻種植的相關工作,勞動力不再是制約再生稻發展的主要因素。第三,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廣先進技術,使再生稻種植面積增長20倍,政府還支持推出再生稻的優質品種,總結出“四防一增”的系統地再生稻種植技術,推動了湖南再生稻的積極發展。
二、湖南再生稻的發展對策
1、對比優勢種植方案
雖然再生稻的種植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湖南地區水稻種植存在一年兩熟、水稻+油菜等多種種植方案,種植戶并不能站在宏觀位置上比較各種方案的優劣,很多人錯誤的夸大再生稻種植的風險,對種植再生稻持觀望態度。為此,地方政府應召集有關專家,對再生稻的成效、風險做系統地評估,對多種種植方案進行對比,并將評估對比結果直觀的展示給種植戶。首先,再生稻因為省略了重新播種、育苗、整地、插秧等工作環節,還能最大程度上利用頭季稻的秸稈作為肥料,因此生長周期大大縮短,“早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的模式成熟日期均早于雙季稻,配合油菜等冬季作物,還能實現“頭季稻+再生稻+油菜”的三熟模式,能提供給種植戶更大的經濟利益。其次,再生稻生長的季節病蟲害比較少,種植戶用于清除病蟲害的成本大大降低,再生稻的質量也更加優質。研究表明,再生稻稻米中的劣質粒率明顯要少于頭季稻,其整體質量通常優于頭季稻,在市場上,每一百斤再生稻稻谷的價格要高出其他優質雙季稻稻谷30元至40元。因此可以看出,相比于傳統雙季稻,再生稻在時間、成本、質量、價值等方面都占據了優勢。如果能讓種植戶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再生稻的推廣和應用必然會更加順利。
2、發揮財政政策的積極引導作用
再生稻發展陷入低谷,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在于再生稻本身,而在于水稻種植業成本高、收入少,種植戶從中得到的經濟價值比較低,這是21世紀以來中國農業所面臨的普遍問題,對此,應該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引導作用,為湖南省擴大再生稻種植面積提供支持。首先,細化種糧補貼政策,對于不同種植模式中單季稻、雙季稻、再生稻的種糧補貼應該予以區分,凸顯再生稻的先進性,引導種植戶選擇種植再生稻。其次,以財政力量降低農資價格,尤其是優質雜交水稻種子的價格,降低種植成本。再次,政府應開辦技術下鄉活動,將再生稻種植技術傳授給種植戶,提高種植戶的農業技術水平,促進水稻增產增收。最后,政府應該鼓勵人們積極開發配套的再生稻種植機械,張國忠、雷志強、盧康等人從多角度入手,研制出了多種能有效減少稻樁碾壓的收割機械,避免了再生稻減產,為再生稻種植提供有力支撐。
總的來說,再生稻的發展除了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和技術機械的發展以外,還需要穩定的市場,湖南地方政府應該扶持大型稻米加工企業,形成完整的稻米生產價值鏈,在確保本地稻米市場穩定的同時,還能憑借低成本、高質量、好味道、更健康等特色,在全國范圍內擴大知名度,形成地區品牌效應,打通湖南再生稻的產品銷路,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作者單位:1.421800湖南省耒陽市灶市街辦事處農技站;2.421800湖南省耒陽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