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龍
目前病蟲害是影響林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顯得非常重要。病蟲害防治首選推崇無公害的防治思想,減少對農藥的使用依賴,堅持林業生態發展的路線。采取高質量、低成本、低污染的防治方法發展林業,以此來達到降低病蟲害對林業產生的影響,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升保障。
我國林業種植面積廣,病蟲害發生的種類較多,防治也相對復雜,給林業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病蟲害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應增加資金的投入與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以此確保更好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
1、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以及特點
①人工林增加,天然林減少
目前我國人工林種植高于天然林的生長比例,是發生病蟲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工林與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生態系統相對來說較為脆弱,林內的生物物種比較過于單一,導致大部分的病蟲害缺少了天敵的滅除,從而給病蟲害提供了繁衍發展的機會。病蟲害對天然林的危害雖然較小,但對人工林造成的破壞卻極大,最終導致整個林業的發展與生產受到嚴重的影響。
②天然林大量砍伐
因國家的高速發展對林業的需求增多,致使大部分的天然林遭到長期的砍伐與破壞,最終導致天然林的數量以及種類急劇下降,森林多物種的發展遭到了嚴重破壞,生態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使得天然林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也有所改變。
③化學農藥的不規范與過度使用
林業病蟲害防治中大多采用化學藥物方法防治,因此種方法省時省力被大多數種植者與林業工作者廣泛使用,因長期的不規范操作與大量藥物的違規使用,使得病蟲害的抗藥力增強,森林環境也受到了破壞,給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增加了極大難度。
④病蟲害防治手段、方法落后
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還處于發展與落后階段,發展的進程也相對較慢,無法滿足現如今林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即使在林業發展較好的省區,林業新技術與設備投入的力度也有限,致使防治工作無法更深入的開展,變得比較被動。防治手段也缺乏創新無法應對病蟲害多樣化的發生。林區生態環境也得不到多樣性的發展、維護與建設,使得生態系統平衡、調節能力以及恢復功能被削弱。
⑤病蟲害發生的種類、數量、面積增多
林業病蟲害目前的種類有8000多種,危害較為嚴重的高達200多種。近十多年,每年都約有3~5種的主要病蟲害發生,使得眾多林業面積受到嚴重破壞,同時還有新型的病蟲害發生,病蟲害損害的林業面積呈逐年上漲趨勢,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主要誘因之一,此些問題的出現給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極大地挑戰。
⑥營林的方式不科學、不合理
在整個人工林的管理和種植的過程中,很多種植者與管理部門比較看重林木的生產效率以及生長速度,而對營林方面關注度卻不高,不科學、合理的營林方式使得病蟲害的防治難度加大。人工林的密度栽種不合理,苗木的方式操作不規范等問題,最終導致林內通風效果差,陽光照射不足,透氣性差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給病蟲害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條件。
2、病蟲害的預防措施
①合理的封山育林
結合當地林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封山育林管理,此項工作實施要與當地林木以及自然環境因素結合開展。結合栽植環境選擇適宜的混交樹種以及抗病蟲能力較強的樹種,以此完善植物樹種合理化的構建,增加病害的天敵數量,以此增加林木的自然保護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②加強、完善病蟲害監測預報機制
人工林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較差,在使用必要的撫育手段外,更應當建立和完善病蟲害監測預報技術,通過監測可以及時掌握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為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數據,從而避免了病蟲害大面積的發生與擴散。林業工作者應定期對所負責的林區巡查,要對林區的土壤情況以及空氣情況全面掌握,同時作好數據統計。
天氣監測站應與林業企業單位加強合作,能更加準確的掌握天氣、氣候的變化信息,以便可以更好地開展防治工作。此外,在病蟲害發現的早期應及時治理并進行隔離措施,以免病情擴散及蔓延。
③提高科技防護含量
我國越來越重視對生態環境的改變與建設,為了打造綠水青山,更應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加對技術研究、開發、推廣工作的資金投入,改變現有的防治手段,不斷研究探索出新的防治技術,并做到全國推廣及應用。經費可以采用國家、集體以及個人等多渠道的方式。
以往病蟲害防治大多采用化學防治,目前國家在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氧化樂果、殺蟲脒等高毒性、高殘留藥物的使用,積極提倡高效低毒的生物農藥以及仿生物農藥、植物性農藥、微生物生防制劑等藥劑的使用。大力倡導并推崇使用無公害防治與生物防治技術。通過使用飛機、6HY-25系列噴煙機等新型的防治器械對病蟲害加強防治,利用無人機對病蟲進行監測,通過新型的監測設備的使用可以更加準確的、更早的獲得相應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蟲害的防治手段與時間。
④綜合防治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應采用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法為發展的戰略方向,在防治上應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原則開展相應的防治工作。減少使用化學農藥的次數與用量,發展并保護害蟲天敵,在結合物理以及生物等防治措施。充分掌握整個林區的濕度、溫度、通風、光照等情況,對林區內的各種物理環境進行充分調節與控制,充分的發揮出林區內有益生物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同時也發揮出相互依存與牽制的作用,最終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平衡的系統。在此種生態系統下病蟲害的發生數量,以及對林業造成的經濟損失控制在一定水平下。林業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與修復作用,可以較好的保持系統的穩定性,從而達到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上升。
總之,森林病蟲害的防治一直是影響林業發展的關鍵,也影響著我國經濟與生態建設的發展。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治理時應結合本地環境、土壤等多種條件進行。
(作者單位:125000遼寧省葫蘆島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