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凱
由于農村經濟問題以及技術條件的缺失,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沒有得到良好的處理,農村污水的處理,已然成為當今農村水環境問題的重點和難點。文章以農村污水現狀,農村污水的現狀以及污水處理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與論述,提出未來農村污水處理發展的建議。
1、農村生活污水現狀
某市農村人口總數為159.7萬人。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受生活條件、生活水平及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依據《農村生活飲用水量衛生標準》(GB11730-89)、《農村給水設計規范》(CECS82:96)、《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分別對居民生活、餐飲、洗滌、洗浴、住宿以及醫療機構等不同用水環節,選用不同的用水定額取值測算用水量。全市除城鎮周邊外大部分村莊基本為旱廁,同時大部分村民家里有給水排水龍水衛生設備但無淋浴設備,按照《農村給水設計規范》,用水量取80(L/人·d),則全市農村生活用水量為4747.92萬噸/年(估算值)。依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的規定,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按取用水量的75%取值,則某市農村生活污水排水量為3560.94萬噸/年。
全市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餐廚廢水、洗滌廢水、廚房用水、洗衣、洗浴等。沒有修建入戶污水管網的,存在污水隨意潑灑現象,有入戶管網或入戶排雨明渠的,通過管網或水渠直接進入河道、農田等自然受體。
根據我國的區域行政劃分,對各地不同地域(東北,西北,華北,東南,西南,中南)農村水質開展了文獻調查和現場調查,結果如下所示:
2、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項目實施存在困難
部分村地處山地,未鋪設生活污水收集管網,且無有效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鋪設收集管網施工難度較大。加之村莊缺水,排水量小,無法確保穩定達到設施處理量,進而無法確保設施穩定運行。
(2)生活污水直排現象突出
由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嚴重不足,大部分村莊盥洗和廚房污水以地面潑灑為主,糞便污水以旱廁為主。
(3)運行經費不足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主要以上級補助資金為主。設施建成后,由于運行經費無法保障,導致部分設施處于閑置狀態。
3、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見建議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1)統一規劃,科學指導實施
科學合理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結合全市城鄉一體化建設,著眼當前、兼顧長遠,鼓勵在縣級層面統一招投標,統籌規劃農村環境治理設施建設,確定項目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吸引有信譽、有實力、較大規模的環保企業參與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提高農村環保治理水平。
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既要結合各農村特點,兼顧農村之間較大的差異性,又要考慮到城市與鄉村發展的非均衡性與高度關聯性,強調城鄉發展的整體性、互補性和協同性,合理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2)加大投入,保障后期運維
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資金支持。積極協調農業農村部門充分利用市縣級涉農資金投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由縣政府統籌運維或統一委托第三方運營,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提供資金和技術保障,確保建成一座運行一座。
(3)齊抓共管,形成強大合力
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納入村莊整體規劃,與改水改廁、村容村貌整治、農村住房改造等工作相結合,形成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一套運行有序的長效機制。
(4)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整治
在實際工作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堅持從實際出發,分類實施整治。優先對重點斷面周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周邊及重點流域沿線村莊進行綜合整治;對人口規模小、污水產生量少且無法形成地表徑流的村,不建議對污水進行治理。在治理工藝上,根據村莊的自然環境狀況、經濟水平等選擇適宜當地的治理模式,避免建設“曬太陽”工程。
(5)大力宣傳,發動群眾參與
在實際工作中,要注重廣泛宣傳,堅持發動群眾,特別緊密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建立鄉鎮、村干部、群眾參與制度,引導群眾自覺自愿,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鼓勵群眾投工投勞,發揮主體作用,把清潔工程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作者單位:046000山西省長治市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