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聰
近年來,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的措施,村級財務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但隨著經濟發展、政策變更及各種行政行為的干預,實踐中出現許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為村級財務管理的難點問題,本文結合南安實際探究難題的解決方法。
近年來,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的措施,村級財務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但隨著經濟發展、政策變更及各種行政行為的干預,實踐中出現許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為村級財務管理的難點問題,筆者長期從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立足南安市工作實踐經驗,談談幾點看法。
1、當前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難點問題及原因分析
(1)村集體自主管理意識淡薄。2008年,為提高村級財務管理和會計工作水平,南安市全面實行村級財務會計委托代理,對村集體的財務活動進行會計監督,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實施過程中,部分村卻出現了會計監督與村集體財務管理上的脫節。根源在于有的村干部認為,財務收支都到鄉鎮政府報賬了,入賬后村里就沒什么事了,對于資產資源臺賬、經濟合同臺賬、工程招投標資料、民主理財記錄、財務公開和檔案等長效性管理不重視,不再主動管理和分析了,自主管理財務的意識出現淡化,造成賬實不符、租金(承包款)收繳不及時、公開不及時等問題。
(2)賬務處理不準確。一是經營收支不對應。村級有些經營項目,收入時記“經營收入”,發生經營支出時卻記“管理費用”“其他支出”等科目,造成經營收益無法準確體現。二是應收應付款隨意入賬或長期掛賬。有的為增加收入虛增“應收款”,為減少支出虛列“應付款”;有的大額預留現金,將超限額部分記“應收款”,虛增債權;有的專項工程已完工支付,將上級應撥未到賬的專項款掛“應收款”,而當專項款撥入時,卻直接記“補助收入”,沒有沖減“應收款”;有的專項款支出已入賬報銷,相應的“專項應付款”卻未及時沖銷,“專項應付款”長期掛賬,金額巨大,與資金余額卻不相稱,造成賬面上無法準確體現專項款結余情況和是否被挪用、擠占等。三是公積公益金隨意核減。有的村沒有計提“應付福利費”,福利支出實報實銷,年終直接將本年度所報支的“應付福利費”沖減“公積公益金”,未經村民代表會議審議通過。
(3)合同管理不規范。一是合同簽訂不規范。當前村級較多資源發包、不動產租賃、產權轉讓、工程建設、土地承包流轉等項目,需簽訂合同。但因專業性較強,專業人員缺乏,造成村級經濟合同普遍不規范,有的甚至沒有書面合同。合同不規范主要是主體不適格、合同要素不全、條款不明、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不對等、期限過長、約定金額過低等。二是合同簽訂未經民主程序。村級經濟合同應經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后方能簽訂,有的村簽訂合同就由村主干或村兩委說了算,出現了權力包、人情包,造成群眾利益受損。三是合同違規履行監督不到位。如XX村山林承包合同約定種植果樹,承包者卻用來開采石礦。村級沒有及時糾正制止承包者違規履行合同的行為,對于不配合糾正違規履行的合同沒有及時解除收回。
(4)工程招投標執行困難。目前,各鄉鎮都設有村級招投標服務中心,但沒配備專職人員,都是兼職,人員不專業,委托中介費用又高,行使招投標職能困難。有的村因地理條件制約,招標公告貼出很久也沒人報名參投,廢標現象時有發生。
2、應對村級財務管理難點問題的措施
(1)強化責任意識和溝通協調。村級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應對自身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負責,并堅持村級自主管理的原則。村級經濟活動必須接受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財務收支票據必須經村務監督委員會逐一審核并加蓋“村務監督委員會”公章確認。鎮會計代理核算中心要加強與村級的信息溝通,報賬時詳細詢問收支用途、資金來源途徑等,以免入錯賬。每月要將有關財務報表送交村報賬員、財務負責人,讓村級充分了解并分析自身財務活動狀況。要協助村級定期進行賬實核對,檢查、盤點資產資源等情況。
(2)及時修訂完善法規政策。對出現的新問題,現有法規、制度已不相適應,無明確規定的,建議相關部門應及時進行修訂,如我市及時修訂《南安市農村(社區)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規定》等制度,讓村集體財務管理有章可循。要不斷完善村級資產資源臺賬錄入、項目招標投標、合同審查、財務公開等制度、流程,促使財務管理法規政策執行準確、到位。
(3)借力專業人員協助管理。對村級經濟合同不規范,專業人員缺乏的問題,應發揮好鄉鎮資產資源監管中心的作用,充分借助司法所、村鎮站及聘用法律顧問等相關法律、工程專業人員的力量,審核把關村級招投標和經濟合同的合法性合規性。經濟合同簽訂須招投標的要進行招投標,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并將結果向村民公布。連續兩次招投標失敗的,經鄉鎮資產資源監管中心批準,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進行,借力管理。
(4)提升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一是加強培訓交流。財務人員既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還要有較強的政治觀念和職業道德修養,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業務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開展交流座談、典型示范、業務知識競答等活動,提供平臺讓財務人員進行相應的實例演示和實務操作,鞏固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技能。定期或不定期對村主干、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村資產管理員進行相關業務培訓,提高財務管理能力。二是穩定農經財會隊伍。要逐步提高村級財務人員和代理會計的待遇,穩定鎮、村農經財會隊伍,確保業務的連續性。三是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由鄉鎮經管、財政等部門,或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審計,及時發現和糾正財務人員的不規范操作,及時對村干部進行警示教育,提升村集體財務管理質量。
(作者單位:362300福建省南安市農業農村局)